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5-7-31 08:04 编辑
《舌尖上的中国》里的养生误区
![]() 《舌尖》带旺“原生态”食材 专家:未必更健康 《舌尖上的中国2》热播,引得饕餮客们食指大动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原生态”食物的热捧——土榨菜籽油、深山野蜂蜜制成的酥油蜂蜜……通过传统手工加工成的美味挑动着人们的味蕾,各种带着浓浓乡味的食材更获赞“最健康”,甚至直接带旺了各类产地直销的“原生态”食品的网购潮。“其实,一些‘原生态’食材可能口感好,但未必更健康。”专家提醒说,现代人在追捧“舌尖上的美味”的同时,莫忽视“舌尖上的安全”。一些产地直销的“原生态”食材,若无食用安全检测,生产过程和运输环节又没有切实的保障,其食用安全和健康程度未必比得上现代工业化加工出来的合格食品。即使口感、味道再好,出于健康、安全的考量,偶尔尝尝也就罢了,不必太过迷信,更无需盲目推崇。 镜头1:原始土法采野生蜂蜜 《舌尖2》第一集一开篇,西藏小伙白马占堆为了给即将上大学的弟弟一份乡味十足的礼物,徒手爬上40米高的大树采下野生蜂巢,家人用它制成酥油蜂蜜。美味入口一刻,一家人的满足陶醉表情让不少人对野生蜂蜜多了一分向往。 专家点评:难保不含有毒生物碱。蜂蜜的品质主要由蜜源环境和加工方式决定。虽然大多数植物是无毒的,但野蜂所处的蜜源环境比较复杂,可能采到有毒植物也未可知。 镜头2:古法木榨菜籽油 《舌尖2》中把“土榨油”作为传统智慧展现给广大观众,引起很多从农村走出来的城里人对家乡土榨菜籽油的集体回味。 专家点评:芥酸含量很难控制。菜籽中含有芥子苷和葡萄糖硫苷酶,通过物理的压榨,这两种物质可能混合在一起,硫苷酶可把硫代葡萄糖苷水解为有毒的硫氰酸酯、异硫氰酸酯和氢氰酸,其若有对人体有害的超量残留,会抑制动物生长,或致甲状腺肿大。
![]() 营养师点评《舌尖》美食:蜂蜜增加妇科癌症几率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酥油蜂蜜、麻辣香肠、乐山嫩豆花、蓝田裤带面、雷山鱼酱、萝卜饭……一样样富有地方特色的美食让人目不暇接,对着屏幕就能流下口水来。近日,全国高级营养保健师、上海中医药大学营养教研室主任孙丽红教授在南京凤凰书城开讲《生了癌,怎么吃》,本报也请她点评了下片中出现的部分美食。在营养师眼中,有些食品带着“原罪”,有些则确实是营养佳品。 【蜂蜜:能不吃就尽量不吃】 【鱼酱:在体内会产生致癌物】
《舌尖上的中国》中那些美食你都适合吃吗? 《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神州大地各种珍稀或家常的食材,其火爆程度超过了众多电视剧大片。片中以高清画面呈现美食的烹调过程,不少观众表示看后食指大动,但专家表示,这些食材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食用,有些虽然家常,但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判断是否适合自己食用。 ·火腿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 ·竹笋荨麻疹患者不宜多吃 ·虾酱皮肤病患者不宜食用 ·乌鱼子心血管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宜食用
![]()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终于在千呼万唤中拉起了盖头来。酥油蜂蜜、麻辣香肠、乐山嫩豆花、蓝田裤带面、雷山鱼酱、萝卜饭……一样样富有地方特色的美食让人目不暇接,对着屏幕就能流下口水来。近日,全国高级营养保健师、上海中医药大学营养教研室主任孙丽红教授在南京凤凰书城开讲《生了癌,怎么吃》,本报也请她点评了下片中出现的部分美食。在营养师眼中,有些食品带着“原罪”,有些则确实是营养佳品。 蜂蜜:能不吃就尽量不吃 在《舌尖2》中,打头介绍的美食就是蜂蜜。在片中,藏族小伙子白马占堆要在一根藤条的保护下,攀爬十层楼的高度,来获得高原难得的甜食。白马家最喜欢的甜食是酥油蜂蜜,而在中国各地,蜂蜜入菜也并不少见。 不过在提到蜂蜜时,孙丽红教授有点纠结。“首先现在市面上买到的很多蜂蜜都是假的,假的蜂蜜不过是糖水只提供热量,不像真蜂蜜中含有氨基酸等营养价值。”孙丽红教授说就算是优质的真蜂蜜,也有麻烦的地方,首先是它的糖分仍然是很高的,以单糖、果糖、葡萄糖为主,食用后升糖很快,对糖尿病人就不是特别合适。对癌症患者也是如此,癌细胞的成长需要营养,而蜂蜜中的糖分则会给癌细胞提供能量,所以肿瘤病人也是不适合食用的。 即使是普通人,孙丽红也不推荐蜂蜜,这是因为蜂蜜中还含有雌激素。补充雌激素过多,会增加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疾病的概率,甚至妇科癌症的几率也会增加。同样的道理,蜂皇浆等其它蜂制品也是不推荐的。 “我们建议不要天天吃蜂蜜,甚至可以不吃蜂蜜。”孙丽红教授说,蜂蜜中所含的氨基酸可以有其他获取渠道。很多人喝蜂蜜是希望能达到通便的效果,实际上这个效果也有很多替代物,比如香蕉、油脂含量丰富的坚果、富含植物纤维的芹菜、韭菜等等。 鱼酱:在体内会产生致癌物 在片中还介绍了一道非常诱人的苗家调料——鱼酱。8月份从溪底摸到爬岩鱼,将鱼块和新鲜的辣椒末、生姜末、木姜子和大量食盐混合,坛子密封,15天后,苗家最骄傲的调味料就炼成了。要知道雷山鱼酱有多诱人,刷刷微博就知道。一大波搜淘宝无果的吃货们纷纷表示要给淘宝差评,淘宝官微也出来卖萌,“吃货们,都是我的错,没有雷山鱼酱这不科学啊”。只不过呢,营养专家又要给鱼酱泼泼冷水。 “鱼酱的制作有个腌制的过程,有不少地方都喜欢吃腌菜,口味更重的还会加辣椒。”孙丽红教授说,腌肉类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人体内会发生一个危险的化学作用。鱼类中是富含蛋白质的,盐腌过后的鱼肉中的蛋白质,会在胃液的酸环境下产生亚硝胺和亚硝酸胺,而这两种都是致癌物质。而在腌制的制作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的盐,高盐也是一个问题。对鱼酱这类腌制的食物,尝鲜没关系,但尽量不要多吃。 孙丽红还提醒,像福建一些地方,会将略略腐坏的鱼虾用来熬油,这种本身就有点腐败的食材,还会有微生物污染的问题。江浙一带很多人喜欢吃咸菜、腌萝卜,也有类似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