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过年没有仪式感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2-11 06:37: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过年没有仪式感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2024-02-11 00:11                                            

发布于:河南省
   

  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绝对是一年中最为热闹、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红红火火过大年,摆着一桌丰盛的年夜饭,贴着祝福的春联,放着喜庆的鞭炮,串串红灯笼高高挂,听听亲朋好友敲门拜年问好,那种“年味”扑面而来的感觉,简直是让人心花怒放,喜气洋洋。
然而,在某些家庭中,这份“年味”却仿佛稀释得连气味都找不到。过年时没有仪式感,没有热闹的氛围,甚至连一丁点儿的喜庆感都察觉不到。这种家庭,孩子们会不会因此而缺少幸福感呢?“过年没有仪式感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这样的说法未免有些荒谬吧?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先来看一下“过年没有仪式感”是如何影响家庭氛围的。一个没有“年味”的家庭,往往在年节来临之际,家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准备或改变。家长们可能照常工作忙碌,孩子们可能还要继续完成学业任务,过年对于他们来说,就像一天又一天的日子,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这样的家庭,童年时光少了一份仪式感,当然会让孩子们错失一些“鼓励、慰藉和理解”的机会。
“仪式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承载了人们对于生命、情感和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仪式感凝结着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社会关系网络。家庭里适当的仪式感,能够为孩子们建立积极的生活情感体验,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社交能力。这种“年味”不仅仅是一道菜、一个鞭炮、一束鲜花,更是一种向内向外的关注和付出,是父母们用心灌溉的爱的土壤。

虽然“过年没有仪式感”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孩子们的幸福感,但幸福的关键并不全然取决于节日的热闹与喧嚣。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仪式感逐渐逐步消逝,家庭的幸福感并非仅仅建立在这些表面的形式上。家庭氛围、教育方式、情感沟通,才是真正影响孩子幸福感的关键因素。
有人可能会说,“幸福”,这个词太过虚无缥缈,难以捉摸。但不妨走进某个拥有“年味”的家庭,或许你能感受到那种暖暖的快乐。年节时,一家人其乐融融,彼此间的问候、关心和笑声,比任何礼物更珍贵。这种幸福感并不源自物质,而是源自家庭成员之间的真心和关怀,源自平淡生活中的点滴温暖。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如果一个家庭连最基本的仪式感都缺乏,那么是否会造成孩子们对生活的一种淡漠态度呢?在这个被快节奏、物质冲击充斥的社会里,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力非常之大。孩子们从父母那里汲取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人生观念和价值观,缺失了仪式感也就意味着缺失了某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认同。
幸福的孩子,往往来自幸福的家庭。一个拥有仪式感的家庭,往往能够在平凡的日

子里注入一种特别的温暖。这种生活中的“仪式感”,让孩子们知道家庭是一个港湾,是他们回家的避风港,是可以分享快乐与倾诉烦恼的地方。幸福的孩子会在这种家庭氛围中,建立起自信、快乐和坚韧的品质,面对生活时更能坚定、积极地前行。
当然,并非所有没有仪式感的家庭就养不出幸福的孩子,幸福是多元的,家庭只是众多因素之一。有些家庭虽然没有传统的仪式感,但也可以在其他方面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关爱,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茁壮成长。幸福感来源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真情、尊重和理解,更多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关爱和教导。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些家庭缺乏过年仪式感时,不妨换一个角度去理解。除了传统的年俗和习惯,家庭氛围、亲子关系、情感交流,这些才是真正决定孩子幸福与否的重要因素。一份真挚的陪伴,比任何形式的仪式更重要。
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亲情的浓浓。不论是拥有仪式感的家庭,还是缺乏年味的家庭,最重要的是将爱和关怀融入到家庭生活中,让孩子们在这份爱的温床中茁壮成长。因为幸福,总是来自于那些细微的关怀与暖意,而这并不需要特别的仪式感,只需要一颗真诚的心。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充满温情与幸福,让仪式感,与爱同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9 16:08 , Processed in 0.00808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