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抗美援朝最惨一战,美国至今都想不出,我们凭什么能打赢这场战役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2-20 05:31: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抗美援朝最惨一战,美国至今都想不出,我们凭什么能打赢这场战役                                                         2024-01-25 12:27                                            发布于:天津市
   
                                

有这样的一场战役,它的胜利直接敲响了美国的丧钟。美国在这次战役中更是投入了历史最高的弹药投放量,在我方阵地上平均每平方的土地就有76发炸弹爆炸,我方坚守的山头都被凭空削去2-3米的高度。
其惨烈程度更是前所未有。“如果谁能往阵地里送上去苹果,就给谁记二等功”,在当时,后勤部队的标准就是用苹果换二等功。这可能不是抗美援朝中最大规模的战役,但绝对是我军有史以来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在我国就连一个小孩都知道这场战役的名字。那就是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原址一场前所未有的防御战,也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震惊我军如何在落后敌军20倍的火力下仍然能坚守住一个小小的3.7平方公里的阵地。
今天就让阿峰带大家一起走进这场震惊世界半个多世纪的惊天鏖战,回顾志愿军们怎样用那钢铁意志战胜美军的钢铁洪流,一座上甘岭,军魂今犹在。

1952年下旬,朝鲜战场上中美双方进入到一个僵局。中美朝韩四国已经进行过多次和平谈判。我们主张交战方互相停火,并且外国军队都尽快撤出朝鲜半岛,恢复以三八线为南北朝鲜界限划分。我们充分地展现出我们志愿军对于和平的向往,可是美国似乎并不买账,还叫嚣着要用飞机大炮来说话。试图用强大的武器装备来挽回丢失的面子,增加谈判的筹码。

美军坦克在美军司令克拉克的主导下,联合国军制定了所谓的“摊牌计划”,调集联合国军最精锐的部队,装上最先进的武器,对志愿军战士们进行一场毁灭性打击。
1952年10月,这支6万人的联合国精锐集结在上甘岭地区。此时的卡拉克心中是无比自信,他不相信有人或者有军队能够挡住这支所谓的全球最强大的军队。甚至放下狠话来,夺下五圣山只需要六天。

美军那么克拉克究竟有如此的自信呢?我们不妨看一下美军此次投入的武器装备。美军为了顺利攻占上甘岭,集结调度了300门重炮,170多辆坦克。
还有当时朝鲜战场上所有在位的轰炸机。如果这些作战单位同时开火的话,整个上甘岭将会化为一片焦土。地表之上将再无活着的生物。

1952年10月14日凌晨。美方以五圣山上甘岭为目标开始了第一轮狂轰乱炸。300多门火炮,47辆坦克,50余架飞机。以平均每秒钟6发炮弹的频率向我方阵地发起进攻。历经43天的上甘岭恶战就此拉开序幕。密集的炮弹黑压压一片像是吸血的蝙蝠冲向阵地中的志愿军战士们。炮弹紧挨着炮弹,根本无处躲藏。这些吸血乌鸦们在落地瞬间又化成燃烧的火焰烈鸟,无情地燃烧我们的同胞,整个上甘岭沦为一片火海。

美军消耗的炮弹我们的志愿军们此刻只能隐藏在坑洞内,但是炮弹爆炸产生的震动依旧对志愿军战士们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些战士们有的被炮弹震聋了耳朵,有的被震的双目流血,更有一个17岁的小战士被活活给震死。
美军整整好几个小时的炮火轰炸让上甘岭阵地的山头被凭空削去2米,以往坚硬如钢的花岗岩,此刻也就像石灰一般,一捏就碎。此时美军步兵开始向阵地发起冲锋,被炮弹轰到吐血的志愿军15军的战士们起身迎战。

美军大兵们怎么都没有想到,在如此密集的炮火中,竟然还有人能够存活,还敢向他们还击。紧接着越来越多的志愿军们从坑道里面钻出来,就这样敌我双方经过激烈厮杀,阵地也是多次易手.最终上甘岭537.7高地和597.9高地表面还是落入敌军手中。我军剩余战士转移到秘密坑道里。

上甘岭坑道在第一天的战斗中,联合国军共向上甘岭阵地发射炮弹将近40万发,组织进攻高达20多次。参与部队有7个步兵营和18个炮兵营以及200多架飞机。而我军镇守高地的只有15军的两个连队。这两个连队一天下来也消耗了40万发的子弹,上万枚手榴弹。击毙敌军1900多人。

然而这只是上甘岭的第一天,也注定了这是一场血流成河的战役。当日夜晚,我军火炮对准被敌军占领的上甘岭。我军投入喀秋莎火箭炮和一个炮兵团的兵力。反击的炮火又把上甘岭的山头给重新翻了一遍,随后派出3个连趁着炮火掩护重新夺下7阵地。但是其它阵地因为地形复杂的原因,我军派出5个连的兵力却迟迟无法拿下。敌军的碉堡肆意喷发着子弹夺走了无数志愿军的性命,此时一个名叫黄继光的战士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胸膛挡住那夺命的机枪。剩下的战士们及时把握住机会,一举攻下阵地。

英雄黄继光就在我军顺利拿下上甘岭阵地的时候,东方的天空也已经泛起鱼肚白,朝阳的光芒洒落在那些我们还不知道名字的志愿军英雄的尸体之上。
不远处美军的飞机已经到来。数不清的弹药从轰炸机的弹药库里倾泻而下,美军的大炮再次轰鸣。阵地上的志愿军们无奈放弃刚刚夺下的阵地,隐藏在坑道之中,等待黑夜的到来。

原本范弗里特想的是用炮火强行轰开上甘岭这块阵地,但是没想到志愿军们能坚守到这种程度,15军45师的将士们和联合国军血战7天7夜,击毙敌军7000多人.而我军45师也被彻底打残,甚至连一个完整的营都拿不出来。上甘岭白天属于联合国军,夜晚属于我们志愿军。

存活下来的志愿军们白天也只能躲避在坑道内部躲避炮火,伺机寻找机会进行反攻。狭小的坑道内部挤满了各种各样的伤员,本来坑道内空气就不易流通,再加上酒精味、血腥味、混合着各种排泄物的味道。那种环境简直无法想象。我们的战士只能轮流到洞口呼吸新鲜空气。

最要命的是,美军也发现了阵地中坑道的存在。随后就专门针对坑道进行围堵,采用大炮猛轰洞口,烟熏火燎,投放毒气试图直接摧毁坑道或者让志愿军直接死在坑道内部。本来就狭小的坑道现如今更是挤满了好几个连的战士,并且里面的人根本得不到后勤保障。粮食短缺、用水短缺、医疗用品短缺,吃的东西短时间内还不足以致命,最致命的还是缺水、缺药。

战士们只能每天从潮湿的泥土中取出一点点水,然而这些根本不够那么多人分,无奈的他们只能喝自己的尿液,可是缺水的他们,连尿液都是那么少的可怜。为了避免坑洞被敌军发现,他们也不敢随意出去寻找水源,只能每次派出去几个人,但往往一壶水的代价就是好几条战士的性命。

接水的战士更令人心疼的的是那些受伤的志愿军们,由于卫生物品的不足,许多志愿军只能一点一点地看着自己的伤口从发炎到溃烂。有的伤员甚至咬着床单被活活疼死。恶劣的环境也让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们意志被折磨到极限。
而后方的运输部队也损失惨重,这些后勤运输部队的人知道,如果再送不进去物资的话,坑道里的战士们是真的要全军覆没了。他们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作为桥梁,也要确保补给的顺利运转。但是在美军强大的封锁下,我们尽管失去了1700多名运输兵的代价,但能够送入坑道内的物资微乎其微。

10月25日,我军又派出一个排的兵力前往9高地2号坑道,整个排的战士冒着全员阵亡的危险,打算拼死冲过了敌人的封锁线。最终这个排存活下来的人员给2号坑道带过去了几包烟,几枚手雷,两包糖果,零星的口粮以及一个苹果。我们小学课本里的散文《一个苹果》的故事,就是这颗苹果。

想必大家都看过《上甘岭》这部电影吧,这是1956年拍摄的一部电影,电影里所发生过的事情大多都来自于真实事件。其中电影里护士王兰的原型就是志愿军的一个卫生员“王清珍”.年仅17岁的小姑娘在环境恶劣的坑道中独自照顾着几十名伤员。其中一位志愿军伤员因为身受重伤无法排尿,即便用上导尿管也无济于事,王清珍就用她的嘴巴去吸导尿管,一个在战场上身受重伤也绝不后退,就连性命都可以置之度外的战士,此刻却早已泪流满面 。

电影插图即便条件如此恶劣,但是我军却依旧没有放弃上甘岭的表面阵地。由于坑道内的同志们的坚守,联合国军一直都没有完全占领过上甘岭这3.7平方公里的阵地。
而我军也在抓紧时间调集军队和支援物资。各式火炮、榴弹炮从朝鲜战场的各个地方向五圣山上甘岭地区集结。就连志愿军的绝密部队喀秋莎火箭炮师也被秘密调往。

喀秋莎火箭炮1952年10月20日晚,上甘岭指挥部下令开始进入反攻阶段。我军各类火炮齐刷刷地向上甘岭表面阵地开火,号称一发炮弹8两黄金的喀秋莎火箭炮更是卯足了劲地向山上发射炮弹,短短8秒,22门喀秋莎就完成了一轮齐射。
打出了352发火箭炮。9高地上的防御工事瞬间被摧毁。步兵发起冲锋,随着冲锋号的响起,又有无数个志愿军们从昏暗的坑道中爬出。一时间整个上甘岭杀声震天,硝烟,火光,枪声,炮声充斥着整个五圣山。战至第二天清晨,297.7高地上重新插上了红旗。

不甘心阵地丢失的范弗里特决定调遣美军的特战部队187团参战,美187团是美军的最精锐的空降特战伞兵。王牌中的王牌,特种部队中的特种部队。187团一参战,立刻就将我军的战损比拉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就在美187团攻占我军一个外围战地时,一个让他们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空降特战伞兵187团只见这片阵地到处充满了敌我双方的尸体,但是还是有一位志愿军战士站在阵地高出,美军本想抓住这名志愿军战士当俘虏,但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名志愿军战士背后竟然背着一个电台。
没错这就是电影《英雄儿女》的原型英雄“王万成”。他生前最后一句话就是那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随后无数的喀秋莎炮弹席卷而来,带着英雄王万成,带着我军阵地,带着还在惊愕中的美187团,一起随着爆炸声化为灰烬。

电影片段11月3日,美军再次拿出自己的炮火优势对上甘岭发起炮击。这一天美军发射的炮弹数量丝毫不弱于第一天的弹药量。
甚至还拿出了203毫米榴弹炮,一发203毫米的炮弹就能将一个3米多高的山壁化为粉末,就是这样的重型炮弹美军像是永远都打不完的一样落在上甘岭阵地上。7天-2万发重型炮弹,山炮,155毫米榴弹炮,迫击炮更是数不过来。

在上甘岭随手抓上一把尘土就能数出几十个子弹壳,随便一棵断裂的树干上就可能留有上百个弹头和破裂的弹片。一面小小的军旗就能留下381个弹孔。枪林弹雨在此刻早已不是夸张的成语,而是一个客观的描述。志愿军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凭借那钢铁般的意志去对抗美军的钢铁洪流。

15军45师师长崔建功下令死守不退并说道打剩一个连,我去当连长,打剩一个班,我去当班长。你能想象到,阵亡率500%这数值是怎么来的吗?你知道为什么一个200人的连队怎样阵亡1000余人吗?这就是英雄8连的故事。一个满编还不到200人的连队。在这场战役中多次重建。打光了就补充新兵,再上去,再补充。就这样反反复复。终于磨练出一支无敌于世界的钢铁部队。

在这场战役中发生了太多让我们潸然泪下的英雄故事,与敌人同归于尽在这里也变成了常规战术。但更多的人我们至今都不清楚他们是怎样牺牲的。这场史无前例的战役一直持续到11月25日,以志愿军胜利而结束。在这仅有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块巴掌大的地方,美军发射弹药高达190万枚。消耗了近6万吨的弹药量。双方投入11万的兵力。整个山头被削去2米的高度。我军不管是从武器装备还是人员配置以及后勤补给上都远远落后于敌军。但即便是这样的情况下,我军还是击退敌军900多次的进攻。

也是这一次,美军彻底改变了对我们的认知,简单来说就是打怕了,打服了。也就是这一场战役结束后在朝鲜战场上,美军再也没有出动过营以上的作战行动。这也敲响了美国登岛作战失败的丧钟。我们凭借一己之力再次把战场重新拉回了谈判桌上。

这一战,我们打出了军威,这一战我们的军队立足于世界之巅。但我们一定要记得,曾经有那么一群伟大的人,为了我们民族的尊严、和平和未来,选择抛头颅洒热血,选择与炮火共舞。从鸭绿江到汉城,从八国联军在北京被赶着跑。到把联合国军赶出平壤。我们踩在脚下的是过去百年的屈辱,中国人也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盘中鱼肉。如今的我们生活在阳光下,云卷玉树欢笑奔跑。其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看不到我们的地方,用生命挡下了所有炮火用血肉铸就了信仰的万里长城。
而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人民志愿军
一座上甘岭,军魂今犹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6 17:05 , Processed in 0.00841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