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白乙 于 2024-3-15 04:09 编辑
40岁之前,请把后半生的路铺好
2024-03-14 21:56
发布于:安徽省 40岁之前,请把后半生的路铺好
![]()
每一个流过汗的今天, 都是在为明天铺路。 作者:洞见leyla 作家吴晓波说:
中年的午后,你能安心坐在立冬的草坪上喝一杯上好的单枞茶,你有足够的心境和学识读一本稍稍枯燥的书。这一切都是有成本的,而它们的投资期无一不是在你的青春阶段。
到了一定年纪就会明白,人生就是一场因果关系。
前半生足够努力,后半生才能足够安逸。
想要后半生走得安稳,就得在40岁以前,把未来的路铺好。
1 读足够多的书 在《读书的艺术》中,林语堂说过:
“凡是没有读书癖好的人,他的一生完全落于日常的囿禁中。
他只有和少数几个朋友或熟人接触谈天的机会,却没有逃出生活这所牢狱的法子。
但当他拿起一本书,他就能走进另一个世界,人生从此更上一层楼。”
年轻时读过的一本本书,就像是一层层台阶,能让我们一步步向上攀登,看到更广阔的风景。
作家@王耳朵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县城里的一个富翁,突然遭遇车祸去世。
由于事出突然,首富未留下遗嘱,故家产被两个儿子等分。
富翁家里有房产和公司,十几个繁华地段的门面,豪车以及几百万存款。
按理说,有这么多财产支撑,两个儿子理应过得不错。
但7年后,记者去回访,两人的命运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儿子很早就辍学了,整天与县城的小兄弟们厮混在一起。
拿到家产后,他没有想过继续赚钱,也没有考虑过投资。
身边的兄弟一个劲唆使他赌博和吸毒,而他也很快上瘾。
最后,万贯家财全部丧尽,人也跟着蹲进了监狱。
反观小儿子,他的人生之路恰恰相反。
得到父亲的遗产之后,他先是把生意托付给父亲当年信得过的老部下。
随后马不停蹄地去读了工商管理硕士,又出国留学,学习了最新的管理理念。
当他毕业之后,开始对父亲产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努力将家族企业转型。
不出几年,他就在商业界崭露头角,成为备受瞩目的新贵。
同样的出身,不同的境遇,这中间正是读书与不读书造成的巨大差距。
蒋方舟说:一个人如果不读书,那他的价值观只能由身边的亲朋好友决定。
即便有万贯家财,没有知识做支撑,也难免会走歪路,最终什么也守不住。
而经常读书的人,在余生面对大大小小的坎时,却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看到更深更远的未来,自然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正如媒体人@良大师所说:“ 40岁之前读过的书,是一种稳定、持久的知识源。将会推动你成为一个笃定理性的中年人。”
年少时所有读过的书,都会变成智慧的种子,它们会不断开花结果,助力你蜕变成更好的自己。
![]()
2 吃足够多的苦 喝茶的人都知道有个“苦尽甘来”的原理。
即茶叶入口的第一口滋味便是“苦”,但喝着喝着又有“回甘”的感受。
人生也是一样,所有的甘甜,都是用苦难换来的。
如果在最需要努力的年纪选择放弃,最终只会让自己下半生陷入碌碌无为的境地。
在我的老家,有一个表叔。
二十出头的时候,他跟着师傅学做包子,受不了起早贪黑的苦,没几天就嚷嚷着要回家;
三十多岁,跟着人家学做裁缝,受不了被针扎的苦,于是又不了了之;
四十岁,听说养鸭挣钱,兴致勃勃养了几个月,受不了鸭毛的味道,又悻悻地放弃。
如今到了五十多岁,他的鬓角已染秋霜,却还是一事无成。
上次我回去,看见他穿着简陋,一大把年纪还要在石灰厂里打工,不免唏嘘。
他苦笑说:“年轻时我不愿意吃的苦,现在是一点都逃不掉,甚至还要翻倍吃。”
所以如今的他,对待子女也颇为严格,生怕他们走自己的老路。
确实,今天你不想吃生活的苦,明天生活的苦你将避无可避。
真正洞察世事的人,都是借助苦难的磨砺,为自己铺设前行的道路。
相声大师侯宝林,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
二十一岁那年,他有幸得到机会,向名家朱阔泉学习相声。
每天天蒙蒙亮,侯宝林就得起床,点火生炉,扫院子,倒垃圾。
在老师起床之前,侯宝林必须做完琐事,然后独自练习。
他每天早晨都跑去天坛回音壁溜嗓子,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冬天冷风吹到他皮肤皲裂,全身冻到发红,他也不停止。
但即便如此努力,他也始终得不到老师的认可。
一旦侯宝林说相声有什么纰漏,就会换来老师一顿无情的痛骂。
为了说好相声,侯宝林又在每天晚上,花费几个钟头去练习和模仿。
哪怕说到口干舌燥、头脑发晕也要继续坚持。
终于在几年之后,侯宝林凭借过人的相声水平,在业内大放异彩。
这时他才知道,老师那些看似严苛的教诲,实则是为了他以后能走得更稳、更远。
莫言说过:“不遭苦难,如何修成正果;不经苦难,如何顿悟人生。”
好的人生,都是从苦里淬炼出来的。
只有在前半生辛苦付出过,后半生才有资格享受轻松的生活。
要知道,每一个流过汗的今天,都是在为明天铺路。
![]()
3 爱足够多的人 听过这样一句话:
人与人的关系,就像银行储蓄。你若用心经营,就是补充收入,你若冷漠忽视,就是增加开支。
年轻时在周围人身上的亏欠,终有一天要加倍偿还。
博主@蔡小风讲过他老家有一户大户人家。
这户人家在村里盖了一栋两百多平的小别墅,看上去很是风光。
可是老乡们提及这家人,不仅没有一丝羡慕,反而总是叹息。
原来,这家户主年轻的时候下海经商,挣了不少钱。
可随着腰包里的钞票越来越多,他的心也越来越冷漠。
平日里在外面花天酒地,对妻子、孩子却置之不理。
曾经为他雪中送炭的朋友,他也逐渐断了联系。
每次喝醉了,碰上心情不好,他还会殴打周围人出气。
在这种氛围下,每一个亲朋好友都深感痛苦。
以至于后来,身边没有人愿意跟他亲近。
妻子等孩子们长大,便远走他乡;
孩子们毕业之后,只回来过几次,从此再也没有音讯;
亲戚朋友见他如此薄情寡义,更是与他断绝往来。
所以在那座空旷的院子中,永远只能看到老人孤独的身影。
年纪越大越会明白:和睦温暖的家庭,舒适惬意的关系,都是人生最大的福气。
这样的福气,不是凭空堆砌出来的,而是用爱和责任支撑起来的。
你忠诚对待伴侣,才能得到伴侣一生的回馈;
你耐心教育子女,才能得到子女长久的尊重。
你真心关怀朋友,才能得到朋友毕生的友谊。
这世上,没有唾手可得的幸福,越是亲密的关系,越需要用心经营。
好好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后半生才会有足够多的人来爱你。
![]()
4 存足够多的钱 三毛说:“世上的喜剧不依靠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却大都和金钱有关。”
成年人的世界,钱是活下去的筹码。
40岁前不好好存钱,往后的人生不仅无路可走,还随时都会有塌顶的可能。
尼古拉斯·凯奇,曾经是好莱坞巨星,身家数十亿。
然而短短几年时间,他就从巨星沦落成流浪汉,还欠下了数千万的债务。
原来,尼古拉斯总是随意购买豪宅、豪车,还特别喜欢斥巨资收藏各种动物的头骨,哪怕价格上达几千万。
最终在无节制的挥霍之下,所有财产都花得精光,他只能在街头过着落魄的生活。
无节制地花钱,是一个人最大的短视。
学会为未来储蓄,才能在危机来临时安稳破局。
作家阿秀曾经两次遭遇工作变动,但都因为有存款而得以顺利度过。
第一次,他因为个人原因,决定从单位离职,然后去北京谋生。
但当时离开公司属于违约,需要赔20万的离职费用。
很多同事都纷纷对阿秀表示了同情,因为大家都觉得他肯定拿不出来这笔钱。
然而,阿秀从确定了离职的想法,到办完手续、给财务打款,都没超过一周。
同事们不知道的是,阿秀从毕业开始就默默攒钱,身上早就存够了20万。
后来到了北京,阿秀又靠着存钱,迎来了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
当时他手头有30万,于是决定出来创业。
他想的是:即便自己完全没有收入,30万也足够自己生活一两年了。
于是他义无反顾投身事业之中,最终将公司越做越大,收入都翻了十几倍。
有句话说得好:“余额的背后,是给自己未来选择人生的权利,是活出自己的保障。”
没有足够的储蓄,生活容错率太低,每一个小意外都可能让日子乱了套。
年轻时努力攒钱,就是在为后半生保驾护航。
这样即便变故来临,你也能保持镇定,不至于惊慌失措。
人生下半场,最大的安全感,一定是银行卡里那个可观的数字。
▽ 多年前,国学大师钱穆曾游览一座古刹。
他看到一个小沙尼,在一棵历经五百年的古松旁种夹竹桃。
于是钱穆感慨道:“以前僧人种松树时,已经想到寺院百年以后的发展了。
可今天,小沙尼在这里种花,他的眼光仅仅是想到明年啊!”
其实,人生就是一场种树的过程。
看得足够远,才会有来日的硕果累累;
付出足够多,才会有余生的高枕无忧。
所有后半生的幸福,都需要你在年轻的时候,努力去拼搏、用心去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