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22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追寻唐宋八大家踪迹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4:26: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追寻唐宋八大家踪迹                         

      

                                     

       

        唐宋八大家行踪图

        从未到过昌黎的韩昌黎

        河北昌黎,渤海边上的一座小县城。相比隔壁游人如织的南戴河、北戴河,它似乎不那么显眼。不过这座城市的历史却是不短,金代开始,昌黎二字就被载入史册,到如今,昌黎县地如其名,黎民百姓昌盛兴旺。

        这样一座平凡的城市,却是和韩愈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韩愈,世称昌黎先生。很多人误以为昌黎是韩愈的出生地,而韩愈非但不在昌黎出生,他一生也未曾到过昌黎。既然如此,那为何韩愈自称“郡望昌黎”,昌黎县的碣石山上还有一座韩文公祠?

        原来根据《昌黎县韩氏家谱》记载,后魏时,定州刺史韩均徙居昌黎(今河北昌黎),为昌黎韩氏的始祖,其孙为曹州司马韩仁泰(即韩愈的高祖)。可见昌黎韩氏是韩氏的一个支族,昌黎郡是韩氏的望出之郡。韩愈不忘自己的血脉之源,一直以昌黎为荣。传说韩愈临终时,还因无法安葬于昌黎而含恨,命人从昌黎的碣石山上移植了两棵柏树种植在自己坟上,寓意着自己永远心向故里。这样的行为,似乎和海外华人回乡祭祖有着相同之处,可见叶落归根是中国人的本性,代代相传。

        步入昌黎,才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它的魅力。不大的一座城市,依山傍海。县城北面的碣石山上不但有曹操留下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名句,更有人称“西嶂排青”的五峰山,山中被奇石和密林环绕的,就是始建于清朝的韩文公祠。这座祠堂不但寄托了韩愈对故里的向往,更是中国革命先驱李大钊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不论是祠堂中小小耳房,还是五峰山中淙淙深涧,都曾留下李大钊不眠的身影。1919年夏天,李大钊在此写下了著名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如今的韩文公祠,几经修缮,已成一处引人注目的旅游景点。碣石山中的奇峰美水,韩文公祠中的历史印迹,吸引了不少游客到此登高怀古。除去碣石山,昌黎县的三歌一影(地秧歌、民歌、吹歌和皮影)也被选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些年新开发的黄金海岸更是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之一。

        和韩愈一样,“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求成于心”,昌黎这座城市并没有在旅游上做过太多宣传,酒香不怕巷子深,遥远悠久的历史,有山有水的风景,引人入胜的文化,终于将这座小城带入人们的视野,使其成为渤海边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

        柳宗元与柳门空石

        黄河中流以东,有座古称“河东”的城市,它就是如今的山西运城。

        提起河东二字,多数人会想起“柳河东”,没错,山西运城就是柳宗元的祖籍。在北朝时,柳、薛、裴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曾自豪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同父辈一样,柳宗元有着强烈的入世思想,渴望得到朝廷的认可,衣锦还乡,在河东延续柳氏家族。可惜柳宗元一生仕途坎坷,究竟有没有回到过河东也成了一个谜。

        柳宗元曾在《送独孤申叔侍亲往河东序》中表达过他对故土的向往,他说:“河东,古吾土也。家世迁徙,莫能就绪。闻其间有大河、条山,气盖关左,文士往往仿佯临望,坐得胜概焉。”运城悠久的历史,富庶的盐湖,让他引以为傲。

        和一心向祖的柳宗元一样,运城是个德孝文化闻名的城市,有着武庙之祖“解州关帝庙”、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道教三大祖庭之一的永乐宫等驰名中外的景点。

        令运城人津津乐道的,是一则关于柳宗元的传说。据说柳宗元祖居——柳家堡正门外,有一块奇石。那奇石高约四尺,纹理自然,洞通四面。相传,每逢月亏夜深万籁俱寂之际,宝气四溢,华光闪烁,隐约可闻“咯咯咯”的雄鸡叫声。后来柳宗元参与政治革新失败,为了避免祸及族人,即命河东的柳姓人家举家外迁,曾经风光无限的河东柳氏,只留下了这块奇石。更富传奇色彩的是,这块奇石曾被一分为二。几年前,此石的上半部分刚被发现,与下半部分破镜重圆,所幸整块奇石并未损坏。

        如今,这块奇石已竖立在运城虞乡的柳宗元广场上,与其塑像遥相辉映。不少自称为柳宗元后裔的人们都曾来到这里祭祖,遥想当年河东柳氏的盛况和柳宗元坎坷的一生。

        醉翁亭与醉翁

        中国自古文人被贬,大抵都满怀怨气,就算在当地做出了优秀的政绩,诗文中也常有“黄芦苦竹绕宅生”的怨气。而欧阳修却是与众不同的一位,他在洛阳做官时,俸禄优厚、锦衣玉食。左迁滁州后,他不但安于清贫,更学会了在山水中享乐。甚至在欧阳修离开滁州后,还写过“却忆滁州睡足时 ”这样的诗句怀念在滁州的生活。

        位于皖东的滁州,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它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坐拥皖山山脉。在葱郁的琅琊山上,夏可看花,冬可听雪。这里实在不是个贬谪的好地方,倒像是个能激发人创作灵感的修身养性之处。

        欧阳修在这里创作了他最负盛名的《醉翁亭记》。当初欧阳修初来滁州,非常喜爱琅琊山上的风景,也常来拜访琅琊寺中的住持。为方便欧阳修来游玩,寺僧智仙便修建了醉翁亭。小小的一座亭子,成了整座琅琊山的点睛之笔。曾经的琅琊山,虽有着秀美的山川,却没人能感受到山中明暗朝暮的变化,没人去聆听风穿过石涧的声音。一座醉翁亭,让这座曾经寂寞的山谷有了旅人的欢笑和歌声。因为有人在,风景才有存在的意义。

        从琅琊山上下来,路过琅琊古寺,漫步琅琊古道,在参天大树下感受一丝静谧与清凉,煞是惬意。路边不乏有歇脚的游人。琅琊山四季皆有好景,不论什么时候来游览,都不会让人失望。真应了欧阳修那句:“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峰回路转,路过一条名为“酿泉”的小溪,就能看见醉翁亭了。

        欧阳修被贬滁州,但他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勤勉于政,不但发展了当地的教育和经济,还常常与民同乐,在当地人心中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最初的醉翁亭,只是一座小小的亭子。自从北宋末年开始,就不断有政客因仰慕欧阳修而在其旁修建庭院。如今的醉翁亭已成为一座占地千余平方米的庭院,内有九院七亭。园内建筑错落有致,古树婆娑于其间。最引人注目的是古梅亭旁边的一株梅花,据说是当年欧阳修亲手所植。后人为了赏梅专门修建了古梅亭,在亭子的不同位置能看到古梅种种不同的姿态。这株梅花品种奇特,不像其他梅花在冬日开放,而是在春天伴着杏花一同争芳吐艳,被人称作“杏梅”。出了醉翁亭向西,能看见一间名为“宝宋斋”的简朴小室,室内保存着许多宋代文物,最著名的就是苏轼手书《醉翁亭记》的石碑,这幅两位大文学家的合作品被人们称为“苏字欧文”。

        琅琊山上,还有一座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欧阳修纪念馆,在这里有欧公一生的政绩,还能看到难得一见的欧阳修画作。在今天,漫步在琅琊山的林间时,仿佛还能看到当年的醉翁与山民嬉笑于山间。看到醉翁亭,仿佛就体会到了欧阳修那种乐观向上,随遇而安的精神。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5-8-10 16:32:35 |只看该作者
赞!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5-8-11 06:53:11 |只看该作者
zxcvb 发表于 2015-8-10 16:32
赞!

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15-8-11 07:17:52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5-8-11 07:40:46 |只看该作者
好帖!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5-8-11 16:00:19 |只看该作者
安晖 发表于 2015-8-11 07:17
感谢分享

谢谢关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15-8-11 16:00:57 |只看该作者
浪淘沙 发表于 2015-8-11 07:40
好帖!

谢谢鼓励!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8#
发表于 2015-8-12 05:02:04 |只看该作者
赞!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9#
发表于 2015-8-13 03:15:20 |只看该作者
浪淘沙 发表于 2015-8-11 07:40
好帖!

谢谢关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1 05:32 , Processed in 0.01369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