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支枪,3颗手雷,一人阻击美军一个师8小时,军长赞他是救命菩萨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11 05:12: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支枪,3颗手雷,一人阻击美军一个师8小时,军长赞他是救命菩萨                                                        2024-05-10 14:17                                                    

发布于:天津市
引言
古人常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将军之勇武善战。然而,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却有一位普通士兵完成了此等壮举。
他只身一人,如张飞长坂坡喝段当阳桥为刘备赢得转机一样,凭借1支枪,3颗手雷,他一个人成功地阻击美军一个师8小时之久,为我军安全转移过江赢得了充分的时间。这位孤胆英雄就是国家特等功臣,一级英雄谭秉云。

从军、入朝
1923年,谭秉云出生于四川江津(今属重庆)白沙。家中生活贫苦,又兼是战乱年月,为了能够养家糊口、减少家庭负担,年少时他便靠着给地主放羊、打长工来勉力维系生活。世道艰难,也让他饱受压迫和凌辱,
在20岁时被保长抓壮丁被迫加入国民党军后,他更是见证了国民党的黑暗。
国民党军中军官动辄就打骂士兵,军饷更是时常被克扣,这也让他萌生了弃暗投明的想法,1948年时25岁的谭秉云选择投奔了解放军。
解放军纪律严明,所过地区秋毫无犯,更是在农村地区开展了土地革命给广大贫苦农民分配土地,这些举动谭秉云都看在眼中也记在心中,人民当家做主的真实感触更让谭秉云知道了自己投靠解放军是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此后的战役中,谭秉云无不奋勇向前,也正是靠着勇猛作战,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他荣获了三等功。
然而就在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新中国建立后的次年,朝鲜战争爆发。很快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干涉,更是将战火燃至我国鸭绿江边境地区。“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国随即做出了派遣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决定,谭秉云也跟随所在的部队前往了朝鲜。
当时的朝鲜正值严寒,但由于战事紧张,我国的后勤补给一时间难以全面跟上,这也导致很多战士出现了伤病。而谭秉云则积极帮助战友,这也让他荣立了三等功。此后的新兴里战役中,他又凭借勇猛作战荣获了两次三等功。
但真正让谭秉云扬名立万的战事,则发生于1951年5月第五次战役后期。

扬名立万,一个人的军事奇迹
在志愿军入朝后,先后发动了五次大的战略性战役。这些战役有着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以运动战为主,并结合阵地战、游击战,其作战效果明显,有效地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但是同样不得不承认的是,由于装备、后勤补给上的差距,也造成了志愿军很大的伤亡。而在第五次战役中,这一点便体现得尤为明显。
第五次战役之中,交战双方围绕“三八线”展开,在历时50多天的战役中志愿军减员8.5万人。
该战役初期利用兵力优势,我军迅速穿插迂回,对敌人进行切割打击,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并消灭了8万多敌人。但随后李奇微的举动却重创了我军的后勤补给,他调集2000多架飞机集中轰炸我军后勤补给线,迟滞我后勤补给;同时其主力部队面对我军的穿插也采取了避战措施,让我军赖以成名的夜间穿插有力无处使,又配合其构建的纵深防御体系,让我军一时难以解决战斗,而且战线也被迫拉长。

面对这样的“契机”,李奇微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迅速组织大批机动化部队,进入5月下旬已经有一支摩托化部队突破我北汉江防线。其战略意图明显,那就是妄想通过穿插合围来吃掉我方部队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更是高傲的吹嘘到:要创造一场像仁川登陆般的辉煌战例。
情况危殆,为确保尚在汉江以南的志愿军大部队,机关,后勤安全撤离,谭秉云所在的部队奉命不惜一切代价,为大部队安全过江争取更多的时间。
彼时的汉江上并无大桥,空中又有敌机的疯狂轰炸,如此也导致无法搭桥。志愿军战士只能就地砍树,然后用绳子连接好,以方便战士们转移。但这样的转移方式,显然效率不会太高,因此就更需要掩护部队赢得更充足的时间来确保完全撤退。
谭秉云所在的27军火速前往390高地,并构筑了各种工事,以阻止敌人进犯。而谭秉云则为自己和战友毛和在390高地下的公路旁挖好了散兵坑,静待敌人到来。
此处公路不得不说是绝佳的的阻击地点,它一边是有着陡峭河岸的小河,另一边是陡峭的山岩,只要能够打坏敌人的坦克,便可以很容易阻挠其后续坦克部队的前进。
随着时间的推进,谭秉云静静地等待着。终于伴随着轰隆的声音,敌人的坦克部队出现在了自己的眼中。

毛和是新兵不免紧张,问道:“班长看清了吗?有多少辆坦克?”谭秉和却不打怵,他迅速地摘下手雷让毛和担任掩护任务,并说道:“我先上,你在这”。只见他躲避着坦克的潜望镜在灌木丛中慢慢爬行,20米,15米,5米,终于到了手雷的可投掷范围。
他果断地将手雷扔向坦克,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敌人的坦克前灯被炸烂了,但坦克的机动能力却并未丧失依旧能够行动,眼见敌人的坦克还能行动谭秉云心中着急,不顾危险又将一枚手雷仍到坦克履带上,这样一来才把坦克炸瘫痪了。
但他也因为躲避不及额头中了弹片,毛和才跑过来给他包扎伤口。可说话间敌人的第二辆坦克便已经冲了上来,为了掩护毛和,在将最好一颗手雷扔向敌人坦克炸伤坦克后,谭秉云拿起冲锋枪扫射,就在敌人调转炮口的间隙,毛和也已经用谭秉和给他的手雷炸毁了坦克的履带。眼见履带被毁,坦克内的美国人也打开顶盖意欲与二人火并,不成想刚一露头便被二人用冲锋枪打成了筛子。
眼见我军有准备,敌人迅速逃窜。在简单地包扎了伤口之后,谭秉云命令毛和前往连部要手雷,自己则扼守此地。对于这样的阻击,美军自然不甘心失败,在对390高地狂轰乱炸一番后又派遣了一辆美式吉普来试探,谭秉云自然不会放过“到手的肉”,果断出击将坐在吉普车的美军击毙。

意识到这个地点已经堵塞住,也有暴露的危险后,谭秉云又回到了更方便于观察的原散兵坑。恰巧毛和也带着手雷回来了,而从阵地上下来的排长也要求受伤的他下阵地,但已经有了对坦克作战经验的谭秉和自然不会下火线,他还是选择了拒绝。
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就一个军事史上的奇迹也正在由他创造。不久美军的坦克卷土重来,由于天气炎热又兼之狂轰乱炸后以为这里并无守军,美军坦克打开顶盖“大摇大摆”的行进,这样的良机谭秉云自然不会放过,他拉开手雷扔进坦克内,又一辆坦克被摧毁。后面的坦克眼见前面的坦克爆炸,竟不敢前进纷纷后撤。
如是,在世界战争进入热兵器时代后,一个人,一支枪,三颗手雷,他用这样简陋的武器,以孤胆英雄的角色阻击了一个师8个小时。这样的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以致于27军军长彭德清说“你是天下最大的救命菩萨!你把美军第二师堵了八个钟头,我们的大批同志才得以安全撤过北汉江啊!”
随后谭秉云被授予了一级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1951年9月,作为英模代表,他回国观礼。期间他受到了毛主席、朱德、周总理的亲切接见,酒会上朱德、彭德怀、叶剑英、聂荣臻元帅更是纷纷向他敬酒。

退伍回乡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谭秉云退伍转业。重回故乡,心中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但当时的川东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却鲜有人知他的英雄事迹。
而此时他的父母、弟弟、弟媳也都搬到了白沙镇居住,但由于生活困苦,却无力交租,就在他踏进家门时正遇见了房管所的两名干部在他家催租。
谭秉云见状,赶忙拿出转业费交上才算完。几天后,一朋友辗转才确认了他就是那位闻名全国的反坦克英雄,一时间小城沸腾了,连县长都亲自登门。
此后,他历任副股长、科长、副局长等职务,期间还担任过耐火材料厂厂长,而在国家推进殡葬改革后更是带领工人建起了火葬场。即便是面对如此的“工作”,谭秉云也仍是兢兢业业,而在他给自己的总结中甚至还有“没有作出多大贡献和成绩”的自责之词。

总结
魏巍曾称赞解放军为“最可爱的人”,而我们从谭秉云身上看到的也是他的“可爱”之处。就是这个在自己口中“没作出多大贡献和成绩”的人,即便是在离休后也闲不住,还想着那些残疾人、孤儿,总是尽其所能地帮扶他们。
英雄如此,怎能不令人钦佩!2001年,78岁的谭秉云病逝。向他致敬!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01:31 , Processed in 0.00781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