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巨幅山水壮京华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08:50: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巨幅山水壮京华                      

2024-03-16 07:42                                                    

发布于:四川省
                                    

巨幅山水壮京华一一陈远华教授《春风绿山河》赏析

作者:田旭中

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一脉,千百年来涌现出不少大师级人物及其代表作。五代巨然《秋山问道图》、北宋王希孟《千山江山图》、南宋赵芾《江山万里图》、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江山居图》,明代沈周《 庐山高图》,清代黄向坚的《万里寻亲图 》。现代绘画大师张大千所绘《长江万里图》,无一不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不久前出差北京,应人民大会堂管理局老局长赵月鹤之邀,去看了现在大会堂各处画作。因为我知道,人民大会堂收藏了当今不少名家名作。当我走到大会堂国宾厅时,墙上一幅巨型山水图引起我的注意。此画气势弘恢,笔墨坚实,虚实得章,因系纯水墨创作,故格调甚高。赵局长介绍说这是中国徐悲鸿画院院长陈远华教授十年前创作的。

画幅长22米,高9米,画家创作了足足半年时间。据我所知,目前象这样大的巨幅山水,在人民大会堂应该是最大一幅,在绘画史上恐怕也绝无仅有。此前我看过范曾的一幅人物画,最大的不过1丈6尺,一般的都没有超过8尺。人民大会堂也曾收藏过我创作过骏马和草书,都没超过8尺整纸。而22米x9米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40张8尺整纸,面积为198平方米。要在这么大的纸上创作一幅巨幅山水长卷,殊非易事。没有过人的胆识阅历,精湛的笔墨技巧,丰富的创作经验,超人的体力精力,是难以胜任这项艰巨的创作任务的。
然而,陈远华教授在63岁前后却从容地完成了这幅巨制山水长卷,并且举得了巨大成功,面世后获得业界人士嘉许。它的背后,是陈远华教授的博大的情怀、艰辛的付出,以及对于巨幅山水画惊人的把控能力。 在我看来,这幅巨制山水长卷至少有四个鲜明的特色。一是气势恢弘,意境雄阔。巨幅山水首先重气势,气势如不佳,则笔墨再精无补。陈教授这幅画不仅表现出大山大水的非凡气势,也描绘了缥缈的云气,苍翠的树木,急湍的飞瀑,精致的房舍,笔墨浑然一体。

二是笔墨厚重,皴法精湛。画家在创作过程中一直使用中锋点染皴擦,故线条笔笔坚实干净,笔墨显得十分厚重,没有任何浮飘之笔。画家综合应用前人所创造的各和皴法,并创造性地结合自己的心得,整个皴法松紧有致,用笔实而形不板,墨能聚而气不散。大笔立骨,小笔写趣,实笔状物,虚笔生韵。表现出高超的笔墨技巧。三是大开大阖,虚实得章。画家在构图上十分注意处理好虚实之景,运用对比手法营造氤氲气韵。

例如近山之实写与远山之虚幻,群山之实景江流之虚白,近树之清晰与远树之模糊,等等,而且对于水与墨的控制非常到位,浓墨不浊,淡墨不肿,墨中有笔,笔中有墨,这样,使整个作品层次丰富而景象不乱,视野开阔而意境能深。四是格调高雅,气象不凡。陈远华教授创作的这幅巨型山水山卷,坚持传统水墨画精神,不施一色而五色纷呈,五墨生辉,画意十足,表现出很高的用墨技巧。一般小品山水以纯水墨创作不难,而难的是巨幅山水长卷。倘无高超的笔墨技巧断难为之。

总起看,这幅巨制山水画长卷兼具北派山水之雄浑与南派山水之秀逸,远观气势磅礴,近品意趣良多,笔墨精湛,语言纯美,状天地之色而格雅,笼万物之形而意深。笔者年逾七秩,所见之画人多矣,所见之山水多矣。而陈远华教授耗时半年创作的《   》还是第一次。最难得的是陈教授为人低调,不事张扬,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他画,更不了解他的创作平。我过陈教授相识二三十年,只知他出生军旅,早年在中央美院攻读油画,为冯法祀先生得意门生,对其创作也是知之不多。而这幅山水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位德高艺精的兄长。

我谨祝陈远华教授多保重身体,为华夏子孙留下更多的艺术精品。(本文作者系著名书画家、评论家。原成都画院院长、中国书画产业研究基地专家组成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天府百年美术文献展》总策划)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7 11:50 , Processed in 0.00804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