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说文解字》女部字看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10:29: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从《说文解字》女部字看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2024-04-05 13:04                                                    发布于:天津市
   
                                早在农业社会以前,先民们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要生活来源。由于女性在采集活动中表现突出,因而在经济活动中占据了主要位置,成为社会活动的主角。特别是女性作为人类之母,在人类本身的生产活动即繁衍后代这一意义上更是备受尊崇。

在人类之初,人们只知其母而不知有父。这一方面是由于群婚和乱交,无法确定孩子的父亲;另一方面在古人的观念里,孩子的血统似乎仅仅维系在母亲身上。《吕氏春秋・恃君览》也有相应之描述:“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畜积之便,无器械舟车城郭险阻之备。”
对原始社会的描绘应该是较为客观的,这也正印证了古代典籍中常称圣人乃其母感神而生。如《尚书・尧典》说尧是其母庆都感龙而生;王充《论衡・诘术篇》说禹的祖先之母吞薏苡(苡后作姒)而生,商朝祖先契是其母简狄吞燕卵所生,周朝祖先稷是其母姜螈履天帝足迹而生;《史记》载伏羲是其母“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炎帝神农氏乃是其母感神龙而生。

以致后世史书或小说,只要描绘某人出生不凡时,都要说其母临盆之时,有与神或龙交之梦或者出现一些不平凡的预兆,如满屋红光或出现异象之类。从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说文》:“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万物皆是女娲所造,当然也包括人类在内。而汉民族有一批古老的姓,多以女字为旁,似乎也可作为母系氏族社会形态的遗留。《说文》非常完整地记载了这些古姓。

说到古姓,自然少不了对“姓”字进行探源。《说文》段注:“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因生以为姓,从女生,生亦声。《春秋传》:“天子因生以赐姓。”“姓”在甲骨文中像草的茎叶分岐、蓬勃生长之形,象征生育繁衍,后加女为“姓”。“姓”实际上是女性氏族的标志,后来女子称姓以别婚姻,男子称氏以分贵贱也源于此。由此看来,姓的含义最初当与女性生子相关。姓是区别出身的,而出身是由女性决定的,也就是所谓“因生以为姓”。

正宜乎《论衡・诘术篇》所称:“古者,因生以赐姓,因其所生赐之姓也。”请看《说文・女部》的一些古姓用字:姜,神农居姜水,以为姓。段注:“《渭水篇》注日:歧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引《帝王世纪》炎帝神农姜姓。母女登游华阳,感神而生炎帝”;姬,黄帝居姬水,因水为姓。从女,臣声。段注:“黄帝母居姬水,因以为姓。”
姚,虞舜居姚虚,因以为姓。从女,兆声。段注:“舜母居姚虚,因以为姓。”古老的姓,多加女旁为之,除了上面所讲的“姜”、“姬”、“姚”,尚有“赢”、“姒”、“妫”等古姓,也均从女。姓乃是人的本源,自古及今人们都把姓氏看得极其珍贵。因此这些古姓的存在应该是女性为氏族之长的旁证。也是反映女性曾经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佐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 15:42 , Processed in 0.00800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