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词里最苍凉的一场雨,700年来无人能出其右,初读时已令人断肠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21 05:03: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宋词里最苍凉的一场雨,700年来无人能出其右,初读时已令人断肠                                                                                 2024-05-20 08:00                                        发布于:广东省
   
                          

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提到宋朝时,往往会冠以积贫积弱的帽子,这就使得我们现在人印象中的宋朝与封建那些鼎盛王朝很难以相提并论。

但实际上,宋朝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弱,至少在宋朝的前半段历史中,大宋的荣耀极尽辉煌,到了后半段才走上了一条屈辱的道路。

不过,这并不是大宋王朝一个朝代的个例,而是所有封建王朝的通病,毕竟制度的局限性使得一个王朝不会永久存在,历史洪流的滚滚向前,只能以朝代的更迭作为推动力。

盛世繁荣之下,文化往往会登峰造极,而宋词的极盛之势,便是对宋朝曾经强极一时的最好诠释。

宋词出现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极盛于宋代。

这是一种中国文学体裁,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汇集了宋代文人骚客的智慧精华,足以与唐诗争奇,更能与元曲斗艳。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宋词好似一座充满芳香的园圃,拥有着经久不衰的姹紫嫣红。

宋词能站在古典文学的顶端,自然也与那些数不尽的词人息息相关,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等都是其中的翘楚。

但撑起宋词天空的决然不止这些有名的词人,还有很多并不出名的词人,而蒋捷就是其中之一。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南宋末年词人,先世为宜兴大族,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为宋末四大家。

由于生逢乱世,高中进士的他未能出仕,南宋便灭亡了,他身怀亡国之痛,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在宋词词坛上独树一帜。

他在晚年写下宋词里最苍凉的一场雨,700多年来无人能出其右,初读时已令人肠断。

雨之忧愁

人生在世,不知道要经历多少场雨,而听雨则是一种境界,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赏雨的美,更多时候,它传递出的是忧愁,是断肠。

正如海子所言:

雨是一生的错过,雨是悲欢离合。

原来,当我们阅尽千帆,回首往昔之时,雨已经不再是雨,听着雨,品着茶,恍然之中,已过半生。

对于蒋捷来说,他的一生都笼罩着一层阴云,那无法被驱散的雨,已经成为了他人生中最凄苦的色彩。

蒋捷是个读书人,如果生在大宋最为繁盛的时候,想必也能成就一番作为,只是山河有恙,蒋捷无力扭转时局,只能在动荡中选择漂泊。

蒋捷自幼刻苦读书,早年他立志入仕,要做一个人民爱戴的好官,在他二十多岁的便已经高中进士,等待着他的本该是一片坦途。

只是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蒋捷还没有等到南宋朝廷委任为官,便已经感悟到了亡国之痛。

南宋亡了,何以为家?

一身傲骨的蒋捷并不愿意做元朝的官员,所以他立志一生不再出仕,而他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只是每每想到国家灭亡,他便心如刀绞。

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

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

恨意难平的蒋捷,终究用笔下了词之悲恸。

词之悲恸

公元1299年,避世流浪的蒋捷寄居在福善寺,已经50多岁的他,尝尽了人生苦短,灭国之痛已经折磨他二十多年,只是这种痛苦依然还在持续。

有一天夜里,一场大雨,惊醒了好不容易睡下的蒋捷,他听着雨声,想着人生,无尽的哀思彷佛雨滴一般将他的内心淹没。

他提笔凝神,写下了宋词里最为苍凉的一场雨,这场雨淅淅沥沥下了百年,苍凉的令人初读断肠,再读已是满眼沧桑。

这首词便是《虞美人·听雨》,词曰: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这首词看似写听雨之感,实则写尽了他的一生,他以雨为媒介,概括了少年、壮年、老年的特殊感受,将几十年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谱写了一篇恢弘的画卷。

这首词表面上的意思是,少年的时候,阁楼上听雨,红烛展展,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壮年的时候,在漂泊的小船上听雨,茫茫江面上水天一线,西风之中,听到的是孤雁阵阵哀鸣。

现如今,已到老年,双鬓已经斑白,独自一人在寺庙中听雨,人生的悲欢离合尽显无情,唯一能做的只有任凭台阶前的小雨滴落到天明。

而在这场雨的背后,则是人生的无奈。

人之无奈

蒋捷听雨中的人生思考,其实正是我们很多现代人的生活写照。

人在少年,只知追逐欢笑,享受玩耍的乐趣,此时的雨是欢快的,听到雨声,便可以安然入睡,期待着天亮之后,院子里会有存水以供玩乐。

人在壮年,已经尝尽人生之苦,尤其是漂泊在外的人,更是听不得雨声,彷佛每场雨都将加重自己的思乡之情。

人在老年,寂寞与孤独常常令人窒息,一生的悲欢离合,写尽了人生苦痛,听雨之举已是无奈之苍凉。

回头再来看看蒋捷,他的孤寂与痛苦融进了本没有生命的字词之中,可直到去世,他都没有后悔不出仕的决定。

蒋捷虽然没有做过南宋一天的官,却做了南宋一辈子的守灵人,这份信念,足以令人闻之泣泪,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像蒋捷能有如此气概?

面对逝水流光,面对山河之恙,凄苦的蒋捷没有发出撕心裂肺的悲号,那种淡淡的感叹,其实才是我们普通人深沉的人生。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蒋捷另外一首词《一剪梅·舟过吴江》,同样写雨,同样平淡,但令人读罢更是久久不能平静,词曰: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好一个“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原来无情的岁月,终究会抛弃我们所有的人……

参考资料:《唐宋名家词选》、《竹山词》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 22:28 , Processed in 0.00900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