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林赋》求真爱,吟咏“墙头马上”诉衷肠 这些古诗词真的是这么用的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7 06:24: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上林赋》求真爱,吟咏“墙头马上”诉衷肠 这些古诗词真的是这么用的吗?                                                                                 2024-05-06 12:00                                                    发布于:江苏省
   
                                在影视剧的名场面里,有不少和古诗词有关系,比如在《孝庄秘史》里大玉儿在送别多尔衮出征时吟诵“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长安三万里》李白和好友在黄河边上饮酒,吟诵起《将进酒》。不过也有一些影视剧被质疑“误用”古诗词,比如《甄嬛传》的“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原诗应为“朔风”。这段时间,又有两篇古诗文因为影视剧火了,同样也引起网友热议:这些古诗词真的是这么用的吗?

图|视觉中国
近三千字的《上林赋》怎么成了许愿爱情的道具?
“《上林赋》我抄完了。”在小红书上,有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手抄《上林赋》长卷的视频和图片,还有人录制了自己抄写《上林赋》的全过程。“当我写完这五米长卷时,我的心中满满都是和你的以后。”“我也曾怀着满腔爱意用几天几夜为他抄下《上林赋》”“写《上林赋》,得心上人,你是首选也是唯一。”在抄写《上林赋》的帖子里,大多配的都是这样你侬我侬的文案,当然也有不少商家瞄准了这块市场,推出了各式各样的《上林赋》书法临摹长卷,宣传推广的广告语也大半与爱情有关,赠送恋人《上林赋》长卷也被赋予了感受传统文化浪漫的寓意。
抄《上林赋》的风靡还要追溯到热播剧《周生如故》,《上林赋》是贯穿剧中男女主情感纠葛的一条线索,剧中南辰王周生辰与自己的小徒弟崔时宜囿于身份与责任,始终不能将彼此的爱意宣之于口,而两人在南城王府藏书阁上共同抄写的《上林赋》中的那一句“色授魂与,心愉于侧”,便成为了两人爱情最隐晦但美好的见证,因此《上林赋》便成为了爱情宝典。
近三千字的《上林赋》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所作,非常炫技,不仅篇幅很长,而且生僻字也很多,对于现代人来说阅读难度其实比较大。“首先《上林赋》本身和爱情是没有关系的,这是司马相如写天子狩猎盛况的赋。”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王春鸣表示,《上林赋》是《子虚赋》的姊妹篇,此赋先写子虚、乌有二人之论不确来引出天子上林之事,再依次夸饰天子上林苑中的水势、水产、草木、走兽、台观、树木、猿类之胜,然后写天子猎余庆功,最后写天子悔过反思。《上林赋》其实是作者劝诫天子要行仁义之道、广收天下贤良,并指出天子纵情田猎玩乐的危害,与爱情没有半分联系。
“影视剧会用司马相如的赋可能是与司马相如本人有关系,因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流传很广。”王春鸣表示,我们所熟知的表达爱情坚贞的诗句“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就是才女卓文君所写的,“司马相如本身是个穷小子,卓文君是个有才华又富有的寡妇,她就看上了司马相如,两人后来私奔,他们的这段故事后世流传很广,这可能是影视剧中会引用司马相如赋的一个原因吧。”
如懿念叨一辈子的“墙头马上”到底讲的啥
最近另一个互联网“顶流”当属《墙头马上》了。在电视剧《如懿传》中,《墙头马上》有着特别的地位,女主角如懿有一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用以表达自己对弘历的感情,剧中设定如懿和弘历是青梅竹马,如懿第一次入宫拜见姑母时,遇见了一起听戏的弘历,两人因戏结缘,《墙头马上》也就成了两人的定情之曲,后来弘历登基之后还与如懿聊起过一同看《墙头马上》的往事,“墙头马上”也一路上伴随着男女主角情感的变化,从少年夫妻时的情深意重到后来分崩离析,“墙头马上”被赋予了暗喻男女主感情最终会以悲剧收场的含义。不过对于这层寓意,如今的观众们似乎并不买账。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来源于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在封建社会中,淫奔是一种自由恋爱的大胆行动,为习俗所不容,为舆论所不许。诗人既不否定封建礼教,但又对唐朝女子因自由恋爱而受到封建伦理宗法迫害的爱情悲剧深表同情。为劝勉女子遵守习俗,避免受到伦理宗法迫害而作此诗。
根据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元代剧作家白朴创作了元杂剧剧本《墙头马上》,讲述独居深闺的李千金内心苦闷,春日里到花园中游玩,从墙头上望见了相貌堂堂的裴少俊骑马经过,两人一见钟情,私下结为夫妻并生下了子女,但是裴少俊惧怕父亲裴行俭知道此事,于是将李千金藏匿在自家花园中,住了七年之久,直到被裴行俭发现。裴行俭大怒,斥李千金为娼妇将她赶走,后来裴少俊进士及第,去接她回来,她坚决不肯。这时裴行俭夫妻也去恳求,她也不允。最后由于儿女的痛哭哀求,才夫妻团圆。
“我觉得古装影视剧里出现《墙头马上》是合理的,一方面这种古装剧本身就是娱乐的消费品,《墙头马上》里面这种为了爱情私奔的行为也能被视作是感情上的热烈真挚。和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同。”王春鸣表示,在清朝,看戏曲话本不仅是民间的消遣,在王室贵族之间也流行,但要说跟着长辈在皇宫里和未来的皇储一起看《墙头马上》确实有点儿太“前卫”,“清朝王公贵族是有可能看到这样的本子的,但是按照封建礼教来说,未婚的男女青年去看这些是不守规矩、不符合礼法要求的。”
很经典的一个例子就是《红楼梦》里林黛玉读《牡丹亭》颇有感触,在贾母带着刘姥姥在大观园行酒令的时候不自觉说了《牡丹亭》中的句子,宝钗便告诫黛玉“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向来牙尖嘴利的黛玉也老实答应了“是”。商贾人家尚且如此,皇室较之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若把《如懿传》视作严格的正史剧来看,这样的情节就有点离谱了,但作为普通的古装剧来说倒也无可厚非。
古代诗文在影视剧里变了形,你怎么看?
这些年来,不仅是古装剧里经常会扯上一些古诗文来锦上添花,很多影视剧的剧名干脆也用上了古诗文,比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人间至味是清欢》《寂寞空庭春欲晚》《千山暮雪》等等,意境确实有,但是也常常陷入望文生义的尴尬境地。比如《人间至味是清欢》是从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中“人间有味是清欢”改来,原诗表达的是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但是和这部剧属实是毫无关系,电视剧讲述的是不同生活际遇下丁人间、安清欢、翟至味等人追求爱情的故事,所谓的“人间至味是清欢”,是三个主角名字的拆解合并,这就有点莫名其妙。
“有这样的讨论其实很正常,影视剧中使用诗词要看这个影视剧具体是什么样的题材。”王春鸣认为,对诗词加以改造或者与剧情巧妙融合其实都是影视剧的一种表现手法,也能给剧情增色,“如果是比较严肃的历史正剧,就很有必要谨慎地引用古诗词,如果是走流量的普通影视剧,稍微灵活一些、诗词的意思和剧情的主旨没有那么严丝合缝也没关系,但是所引用的诗词歌赋应该要与整部剧的基调、风格、主旨相吻合。”
在古诗词的传承中,诗人化用前人诗句创作本身就很常见,而且也是一种新的创造,在影视剧中不一定要过分拘泥,但也要注意适可而止,毕竟张冠李戴不仅可能落个“剧组没文化”的笑话,还有可能给观众带来误导。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3 22:36 , Processed in 0.00758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