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郭沫若发掘定陵遭人唾骂,认错一字闹出笑话,几代人都跟他念错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12:07: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郭沫若发掘定陵遭人唾骂,认错一字闹出笑话,几代人都跟他念错                                                           2024-05-26 09:45                                        

发布于:天津市
   
     我们国家在民国时期涌现出很多的文人墨客,因此民国时候的文学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文人在当时享有非常高的地位。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其中一个人,郭沫若。

说起郭沫若,可能很多人对他在文学方面的建树有所了解,但是对于他的人品,可能很多人就不甚熟悉。郭沫若的人品在当时其实并不为人所称赞,甚至还经常会遭到别人的辱骂,鲁迅先生就对这个人特别的鄙视。

郭沫若这个人不但文学方面有些建树,而且对于文物考古也非常感兴趣。建国之后,我们国家的考古技术并不发达,郭沫若就成为了我们国家的考古专家。虽然他对于文物历史比较了解,但却也闹出过很大的笑话,甚至这个笑话对现在还有这很大的影响。

要说郭沫若对于考古有很大的兴趣,更多的方面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当年就是他主张要挖掘明皇陵,经过批准之后,他带人准备挖掘朱棣的陵墓,失败之后他转向了万历皇帝的陵墓。
对于万历皇帝陵墓的发掘,可以算得上是我们国家考古事业的开始,这个过程中碰到一些问题,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对于这个陵墓的挖掘,郭沫若遭到了很多非议,如果不是他妄图打开陵墓,也不会造成很多珍贵文物的损失。

尽管后来明定陵中还有一部分文物被保留下来,为我们国家考古事业的发展也有些帮助,但当时我们国家的考古技术并不发达,考古人员也缺乏经验,因此明定陵在挖掘过程中还是造成了很多破坏,这些损失可以说不能完全怪罪于郭沫若。

在明定陵挖掘过程中的损失如果说是碍于技术的匮乏,之后郭沫若造成的笑话就是他自己的原因了,而且这一笑话对于今天的影响也非常大。
我们都知道,现今我国发现的最大的青铜文物司母戊鼎,这个名字就是郭沫若经过研究得出,其实这件文物并非叫这个名字,它鼎身上所刻的几个字并非“司母戊”,而是“后母戊”。

当时这件文物被发现之后,由于考古人员没有丰富的知识,便叫来郭沫若一同研究。郭沫若经过研究之后,将这件文物取名为“司母戊鼎”,就这样没错叫了很多年,直到最近几年专家通过再次研究才纠正过来,但如今很多人仍然将这件文物叫成“司母戊鼎”,可以说郭沫若的一个错误,影响了几代人的认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9 09:20 , Processed in 0.00840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