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统书法的糟粕在哪里?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11 10:46: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传统书法的糟粕在哪里?                                           2024-06-10 19:57                                        

发布于:辽宁省
   
传统书法有糟粕?显然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在很多人看来,汉字书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传承几千年的文化艺术精华,怎么会有糟粕,其实从中国书法史可以看出,传统书法并非完美。

从书法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书法始终都处于被规范的道路上,一种新的字体出现,都会伴随书法的昌盛,而后便会被逐渐规范,导致开始走向衰落。

第一个被规范的字体无疑是小篆,秦朝统一文字,将丰富多彩的大篆规范化,形成了小篆,这是中华文明的一次重大进步,但却不是中国书法的进步,同时也拉开了汉字规范史的序幕。

小篆没有在统治位置上停留太长时间,就被隶书取代,汉朝隶书发展到了巅峰,风格多样,名碑频出,然而汉末隶书也遭到了规范,导致隶书书法发展停滞,一直到清朝才重获生机。

楷书出现以后也是呈现出多种风格的盛况,到唐朝发展到了巅峰,其后逐渐开始被规范化,台阁体、馆阁体出现,楷书书法的发展也遭受打击。

艺术是不可以被规范化的,但是古时处于统治的需要,将汉字写法规范化,一旦规范了就会限制书法的艺术性。

汉字被规范也反映出旧社会书法审美被统治的事实,普通民众没有审美自主权,皇帝喜欢什么风格,大臣就会极力追捧,而民众也只能被强制喜欢这种风格,完全没有自己的审美自主权。

在这种环境下,书法艺术的发展是受到极大的限制的,比如楷书作为一种官方字体,就只能越来越显得恭顺,让皇帝从文字形态中就能够看到书写者的卑微和顺从,这种要求下楷书书法的发展又怎么可能越来越昌盛呢?

毫无疑问,封建王朝皇帝的喜好严重左右了书法的发展,他们可以对前朝书迹大加赞赏,但是却很难容忍臣子在书写中缺少对自己的恭敬。所以书法也伴随着皇权统治力的加强,向着越来越恭顺的方向发展。

相比之下,一代昏君赵佶还真算是个对书法极度包容的皇帝。这完全得益于他本人就是极具创造力的书法大师,正是他的包容,才让同时期的宋朝书法成为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辉煌时期。

汉字被规范,艺术被局限,审美被统治,这也许就是传统书法的糟粕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30 03:34 , Processed in 0.00757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