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最后一战,坂山中队拒绝投降,白虎连:上刺刀送他们回家 2024-06-12 08:50
发布于:福建省
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但在冀东战场上,仍有部分顽固的日军拒绝投降。面对这些负隅顽抗的敌人,我军该如何应对?冀东军区又是如何完成这最后的收官之战的呢?在这场战斗中,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 冀东抗战的艰难历程冀东地区,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北依燕山,东临渤海,南接黄河入海口,西与华北平原相连。这里不仅是农业重地,也是工商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冀东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日军进攻华北的必经之地。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了北平、天津等大城市,随后一路南下,企图吞并整个华北。1937年11月,日军攻陷济南,12月占领青岛,形势万分危急。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做出了"挺进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决策。 根据这一指示,冀东军区开始组建。1938年1月,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在唐山、滦县、昌黎等地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同年3月,冀东军区正式成立,下辖四个军分区。 然而,冀东军区的斗争环境十分严酷。日军在冀东地区驻扎重兵,数量常年保持在5-10万。相比之下,冀东军区的兵力只有日军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日军在冀东修筑了大量碉堡,并在各个交通要道设置关卡,严密控制人员流动。 ![]()
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冀东军区采取了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部队白天隐蔽,夜晚出击,打得日军疲于奔命。同时,军区大力发动群众,组织民兵,配合主力部队作战。通过三年多的浴血奋战,冀东军区逐步发展壮大,到1945年时已拥有近6万兵力。 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冀东军民付出了巨大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仅1938年至1940年,冀东军区阵亡3万余人,其中干部1800余人。昌黎县在三年游击战中,损失了全县三分之一的青壮年。面对日寇的残酷镇压,冀东父老乡亲视死如归,宁死不屈。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冀东抗战的最后胜利。 日本投降前的冀东战场1945年8月初,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本土危在旦夕。然而在中国战场,日军仍负隅顽抗,妄图与中国军队打持久战。冀东地区,更是成为日军负隅顽抗的重点。 冀东军区面对的,是数量是己方五到十倍的日伪军。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日军在冀东的兵力常年保持在5万到10万。而冀东军区的兵力,最多时也不过1万余人。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冀东军区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上。 然而在日本投降前夕,日军在冀东地区的疯狂程度达到了顶点。他们加紧在各县修筑工事,在交通要道设卡布岗,严密控制人员流动。同时,还加大了对冀东军民的烧杀掳掠力度。仅1945年7月,日军在迁西县烧毁房屋3000余间,杀害群众400余人。 ![]()
面对日军的穷凶极恶,冀东军民同仇敌忾,坚决开展反抗。在军区的统一领导下,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密切配合,里应外合,对日伪军展开了一系列进攻。 7月下旬,冀东军区派出一个加强营,对盘踞在迁西县的日军发起进攻。这个加强营由三个步兵连和一个炮兵连组成,共400余人,装备有迫击炮4门、重机枪10挺。 日军修筑了大量碉堡工事,火力十分强大。我军发起攻击后,遭到日军顽强抵抗。激战两昼夜后,我军歼敌200余人,毙伤日军少佐大队长以下30余人,缴获各种炮4门、重机枪5挺。而我军仅牺牲19人,负伤37人。这次战斗,极大地鼓舞了冀东军民的士气。 与此同时,在唐山、滦县等地,我军也对日伪军发起了多次进攻。据统计,仅7月下旬到8月中旬,冀东军区共发动大小战斗30余次,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400余件。 然而,面对我军的攻势,顽固的日伪军并不甘心失败。他们加紧向冀东增兵,疯狂扫荡。8月7日,日军集中兵力3000余人,在20余辆坦克的配合下,对乐亭县的一个村庄发动"讨伐"。 日军飞机、大炮、坦克,轮番轰击。随后,步兵分三路向村庄发起冲击。我军仅有一个连的兵力,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英勇顽强地阻击敌人。激战10余小时,我军毙伤敌80余人,击毁坦克1辆,击落飞机1架。最后,由于弹尽粮绝,我军撤出了阵地。 这次战斗,充分展现了冀东军民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没有丝毫畏惧,而是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 ![]() 坂山中队拒绝投降事件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然而在冀东战场,仍有部分顽固的日军拒绝投降,负隅顽抗。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坂山中队。 坂山中队隶属于日军第27师团,驻扎在兴隆县境内。该中队由坂山大佐指挥,下辖300余人,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在此之前,坂山中队曾多次对我冀东军民进行烧杀掳掠,犯下累累罪行。 8月16日,我冀东军区向兴隆县的日伪军发出通牒,要求其立即放下武器投降。绝大多数日伪军听从号召,纷纷向我军投诚。然而,坂山中队却拒不接受投降条件,扬言要与八路军血战到底。 ![]()
对此,冀东军区决定对坂山中队采取强硬措施。8月19日,冀东军区派出第十七团第一连,在南台村一带设伏,准备歼灭这股顽敌。 第一连在南台村埋伏了整整一天一夜。8月20日上午10时许,坂山中队终于出现在视野中。只见300余名日军,浩浩荡荡,气势汹汹,明显没有投降的意思。 "鬼子来了,准备战斗!"连长李贵合一声令下,全连官兵迅速进入战斗状态。 待敌人进入射程后,我军一排狙击手率先开火,将走在最前面的日军军官击毙。紧接着,全连火力齐发,顿时将日军打得晕头转向,抱头鼠窜。 坂山中队虽然人多,但在突如其来的伏击面前毫无还手之力。他们慌不择路,四处逃窜,妄图冲出包围圈。 "别让鬼子跑了,给我冲!"李贵合连长亲自带头,率领全连战士跳出阵地,与敌人展开肉搏战。 双方战士混战在一起,刺刀见红,场面异常惨烈。我军战士凭借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过硬的白刃战技巧,很快占据了上风。 ![]()
二排战士郭俊和朱万才两人合力,用刺刀接连捅死4名日军。四班长朱万才在营救战友时,不幸被日军偷袭,刺刀扎进后背负伤。郭俊见状,怒吼一声冲了上去,一刀结果了偷袭者。此战中,郭俊一人就用刺刀捅死7名日军,被誉为"刺杀英雄"。 一排长崔炳仁与坂山大佐展开一对一格斗。坂山用指挥刀划破崔炳仁腹部,肠子都流了出来。崔炳仁强忍剧痛,双手死死掐住坂山脖子,用膝盖顶住他胸口,活活将其掐死。 最终,在我军战士英勇善战下,坂山中队全军覆没。300余名日军,除少数逃脱外,全部被歼灭。我军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其中还有一面军旗,上书"赫赫战功,坂山中队"。 坂山中队的覆灭,标志着冀东战场最后一股顽敌的消亡。这一仗,充分展现了我军将士不畏强敌、英勇善战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用连长李贵合的话说:"用刺刀把这些拒不投降的鬼子送回老家去!" 事后,冀东军区对此战进行了总结表彰。参战的一连官兵,有34人荣立战功,连队也被誉为"坂山克星"。而缴获的那面日军军旗,至今仍然陈列在抗战纪念馆中,成为一段不朽的历史见证。 白虎连的最后一战![]()
在歼灭坂山中队的战斗中,白虎连以一连不到百人的兵力,与数倍于己的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全歼对手,为冀东抗战画上了一个胜利的句号。然而,这场战斗的胜利来之不易。 战斗打响后,坂山中队负隅顽抗,双方在南台村展开激烈交火。日军修筑了大量工事,火力十分强大。白虎连发起一次次冲锋,都被日军的密集火力打退。战士们前仆后继,伤亡不断增加。 连长李贵合见此情形,当机立断,命令全连发起最后总攻。在炮火掩护下,白虎连战士们举着刺刀,呐喊着向敌阵地发起冲锋。日军机枪、迫击炮将战士们的冲锋队伍打得七零八落,但冲锋的步伐却没有停止。 "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李贵合连长高举手枪,率先冲了上去。一颗子弹击中他的左臂,但他仍然奋不顾身地向前冲。 战士们紧随其后,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刺刀撞上刺刀,子弹对上子弹,战士和鬼子厮杀在一起,血肉横飞。有的战士刺刀被砍断,就用断刺刀当匕首和敌人搏斗;有的战士弹尽粮绝,就赤手空拳扑向敌人。 经过一番血战,白虎连终于攻克了日军的主阵地。坂山中队残部向村外逃窜,企图突围。李贵合连长见状,立即带领一个排追击。 此时,李贵合左臂和腹部都负了伤,血流如注。但他仍然指挥着战士们穷追不舍。"鬼子跑不了!一个也别放走!" ![]()
在白虎连的紧追猛打下,坂山中队溃不成军。战士们冒着敌人的射击,勇猛冲杀,将溃逃的敌人一个个歼灭。 最后,坂山中队的残部被围困在一个土坡旁。日军军官拔出指挥刀,向战士们发起最后冲锋。李贵合连长舍身迎了上去,两人展开生死搏斗。 那名日军军官虽然负伤,但毕竟是职业军人出身,刀法凌厉。李贵合左臂受伤,渐渐处于下风。就在日军军官举刀砍来的一瞬,李贵合突然卧倒,避过刀锋,顺势一脚将其踹翻在地,随即跃起,一枪击毙在地。 坂山中队最后10余人见大势已去,集体跪地求饶。白虎连战士们上前缴械,生擒这群顽敌。至此,坂山中队全部覆没。 战斗结束后,战士们来到阵地,将牺牲的战友一个个抬下来,摆放整齐。李贵合数了数,连同他在内,白虎连有34人光荣负伤,7人英勇牺牲。 望着牺牲战友的遗体,李贵合泪流满面。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这场胜利。李贵合向着牺牲战友遗体深深三鞠躬,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日军尸体中,白虎连战士搜出一面"坂山中队"军旗。李贵合接过军旗,默默注视良久,将其撕得粉碎。从今以后,冀东大地再也不会有日寇的铁蹄践踏。 ![]()
消灭坂山中队的捷报很快传遍冀东各地。冀东军区司令部特意发来贺电,向白虎连表示热烈祝贺,并号召全区向白虎连学习。各地群众奔走相告,欢欣鼓舞,纷纷庆祝抗战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