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总理最后遗言仍系他人,毛主席痛哭,邓颖超:恩来,你走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9 21:31: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周总理最后遗言仍系他人,毛主席痛哭,邓颖超:恩来,你走了                                                            2024-07-09 18:56                                        

发布于:天津市
   
                          
1976年1月8日,全国人民敬爱的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于当日上午9时57分在北京解放军305医院逝世,享年78岁。一世英豪,一代伟人,永远离开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和人民。
那一天,江山恸哭沧海轮转,亿万同胞齐声叹。那一天,素镐满城白绫翻飞,十里长街送总理!

1988年4月,邓颖超提笔写下了这篇文章。她说:“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想念就是一坛老酒,越久越醇越久越叫人沉醉。
但是,在那之前,在周总理生命的最后时光,他究竟经历了什么?见过些什么人?又发生了什么不为当时的人们所知道的事情呢?
革命伴侣,情深似海
1976年1月8日上午,在解放军305医院里,彼时的周恩来已经进入了弥留之际,他陷入了长久的昏迷之中。
这位伟大的革命者一生从事革命事业,有着钢铁般的意志磅礴的号召力出色的领导力,他的人生曾经绚烂无比。
可在这个时候,他却显得如此瘦弱,花白的头发瘦削苍白的脸色,以及那不知道还会不会睁开的浑浊的双眼。
总理是俊朗的,哪怕老去后也依稀可见温润的眉眼。可在这个时候他却已是被病痛折磨得不成样子的风烛残年的老人了,处处透着灰败颓然的暮气。
邓颖超坐在一边,紧盯着全身插满管子的丈夫,不知过了多久,周总理终于从昏迷中醒了过来,邓颖超轻轻拉起了他的手。周恩来的嘴角轻轻抽动,很艰难地小声说着话。
“什么?”邓颖超没有听清,她缓缓凑到周恩来的耳边。
“我肚子里还装着很多话没有说;”邓颖超听见了,强忍着泪水也轻轻答了一句,“恩来,我肚子里也装着很多话没有说。”二人目光相望,尽是眷恋不舍的柔软与温情。
当日北京时间9时57分,在经过长时间的抢救后,周恩来还是缓缓停止了心跳。
邓颖超看着爱人一言不发,她既没有悲痛昏迷也没有哭喊。她轻轻地摩挲着丈夫的脸庞,缓缓地在额头印上了一个吻。她说:“恩来,你走了……”
这是一位革命者在对自己跨越一生的革命伴侣用自己方式做着最后的告别。
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去世。这对相识于五四运动,为革命事业奉献一生的革命伴侣最终得以重逢。
年少时志趣相投,并肩作战。老来相濡以沫,静看海棠花开。临去时,相伴相约共赴来生。还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爱人始终陪伴在自己身旁。

那么,周总理曾经并肩作战的革命战友他们又在哪里呢?他们在总理生病和故去前后又和总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战友厚谊,不忘初心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周恩来是很痛苦的。在病床上的他整日整日地睡不着,身上的管子密密麻麻,就连翻身都很困难;疼痛让他睡不着吃不下饭,折磨得他苦不堪言。
也就是在这些痛苦的岁月里,战友们的关怀才显得那么真挚可贵,令人动容。在革命的岁月里,战友是并肩作战的伙伴,可以托付生命可以舍生相救。在与病魔抗争时,战友的安慰也是一剂良药,可以疗愈可以安心。
在这些常来的战友里,叶剑英是来得最勤的;只要叶帅一来,总理的心情也会变得很好。
作为革命战友,叶剑英是很了解周恩来的;他知道总理正在病中,按理说不宜提及政事。可叶帅知道,自己这个老战友永远心系党和人民,对党内大事他不敢隐瞒,所以常来跟总理汇报工作。

哪怕是后来周恩来说不出来话,他也是日日常来;哪怕是看一眼听一听也好啊!这样也能使总理安心。
叶剑英常常在与总理汇报完工作后去看他的眼睛,总理说话越来越困难了,所以他要从眼神了解总理的情绪。
不仅如此,叶剑英眼看着曾经丰神俊朗的潇洒总理如今变得日渐消瘦、形容枯槁,他心中隐痛难当,但身为党内要员的他却不能表现出来,只能尽自己可能给总理多补补身子。
叶剑英每次来看周恩来都会带点家里的吃食给他,变着法子地希望总理能多吃点,心情能好受点;周总理也理解她的这份心,所以每次都笑着接受了。
周总理以前爱吃鱼,叶剑英就想着去钓给他吃;有一回竟然真的钓了一条三十多斤的大草鱼;叶帅欢喜非常,连忙拿去医院给总理吃,总理也很高兴,不仅自己吃了,还分给了看顾他的医生护士。总理就是这样,有什么好的就会分给其他人。

除了叶剑英,邓小平也是来得比较多的人;周总理的医护工作者时常能看到这位新任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穿梭于解放军305医院的长廊里,带着一身的风尘仆仆。
每一次邓小平来,周恩来都会努力打起精神来和小平同志握一握手,然后尝试着坐起来或者躺高一点,然后开始说话,常常一聊就聊得很久。
小平同志是周总理很放心的人,他很希望邓小平能够在党内站住脚跟、克服困难,然后完成他未竟的事业。邓小平都懂,所以他常常跑来请教总理;或家国大事或眼前暗潮,事无巨细一一赘述。
几十年革命同志,他们知根知底,秉性了然。世界浪潮奔涌永无止境,或凄苦寒风,或饱经风霜,他们总是面对着同一片风雨,有难永远同担。

罗长青是最后一个与周总理汇报工作的革命同志,1975年12月20日早上,病榻上受尽折磨的周恩来突然对身边卫士张树迎说,想要见见罗长青同志。当时的罗长青任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显然,周总理是在关心台湾问题。
接到消息的罗长青火速赶往周总理的床前,他一看到眼前总理的病容就不禁悲从中来,偷偷拭泪。
周总理见来人是罗长青还强打起精神来,和罗长青聊了好几分钟。其实,此时的总理就连说话都是要耗费巨大精力的,不多一会儿,周总理实在撑不住了,看了看罗长青然后慢慢闭上了眼睛;此后,他就陷入了长久的昏迷之中……
李先念、陈锡联、华国锋等等周恩来革命道路上的同行者,也常常来看望总理。他们来的勤也来的快,常常周恩来有一点情况都会让人立刻告知他,然后火速赶到。
在总理临终后,李先念就是第一个赶到医院的人;他一到就悲痛地哭了起来,但最终还是打起精神来,为了总理的身后事操心劳力。
这些人都在周总理的最后日子里给了总理深切的关怀,让总理在最后的日子里不至于孤苦无依,潦倒度日。

1975年的时候,毛主席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所以,为了养病,毛主席经常是在住所休养,很少外出见他人了。
可即便如此,毛主席也十分关心周恩来的身体状况;多次批准周恩来的疗养申请,托人带去自己的问候,宽慰他要好好养病,不要操心劳累。
周总理虽然与毛主席很多时日没见了,但也十分关心主席的近况;多次同前来探望的同志聊起主席,言语间满是忧虑。
1976年元旦,在病床上忍受病痛折磨的周恩来偶然间听到了毛泽东发表的两篇诗,他很是喜欢。
周总理让赵炜给他读了一遍又一遍,在听到喜欢的诗句时或会心一笑或眉峰微展,开怀之意,一目了然。
赵炜看着眼前总理眼角眉梢的笑意不禁也笑了起来,片刻之后却觉得心酸。因为,这是周恩来这么多天里为数不多的快意时刻了;笑过之后,便是无尽的疼痛。

毛主席是在病床上得知周总理的死讯的。那一刻,他虽然早有预料但也无法接受。
算起来,他与周恩来相识已经五十年了。从1926到1976,从年少气盛到如今的烈士暮年,曾经激情如火的草莽英雄如今已是老病缠身,而曾经儒雅温和的谋臣良相如今已然作古。岁月就是如此,他在不经意间就将人变得面目全非。
毛主席感叹道,走了,他也走了。一生戎马,半生漂泊。人到晚年,身边却失去了太多的故人。如今,连恩来也走了,下一个又是谁呢?一想到这世事无常,毛主席就不由潸然泪下,唏嘘不已。
心系人民,山河供奉
常跟随在周总理身边的卫士有两位,分别是张树迎和高振普。他们两个见证了总理的最后时刻。
总理一辈子都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为人准则。对人民群众从来都饱含着深切的关怀。
1975年12月,总理的病情更加严重了,他常常疼得整宿整宿地睡不着,就连止疼药安眠药都慢慢不管用了。大片大片的汗水如瀑般从额头全身冒下来,却不愿多哼一声;张高二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总理呀,您别再拘束自己了……”周恩来身边的医生和卫士都在劝他,“您要是疼,就喊出来,没关系的。”终于,在实在疼得受不了的时候,周总理才发出几声痛苦的呻吟。

这位一生爱洁净永远保持镇定自若的共和国总理呀,终于在病魔的摧残下在无人的角落里向疼痛低了头,向苦难屈了服。这是何等的悲哀呀!
然而,在面对其他人的时候,我们的总理总不愿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病容。
一日,高振普得知,有一位一直给总理理发的朱殿华师傅想要给周总理再理一次发。他报告给了周总理,谁知周总理却一口拒绝了。他说:“朱师傅给我理发二十多年,看我现在病成这个样子,他会难受的,还是不要让他来。谢谢他了。”
一个人要博爱真诚到何种地步,才能在意一个理发师的心情啊!这就是我们共和国的总理呀!他朴素真诚,一心为党为民。

斯人已去,周总理的身后事还要料理,邓颖超同志公布了总理交代的遗言。
第一点是总理的不保留骨灰,总理一生深爱祖国,曾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所以,他死后也要将自己的骨灰洒在祖国的山河大地,长眠于天地山水间。
第二点是他的后事处理不要特殊不要超过任何人,这是总理一贯的朴素节俭作风。他生前与人民百姓平等相处,同工同酬,死后也不希望逾越了百姓的阶级成为他心中厌恶的特权阶级。

第三点则是希望不要为他开追悼会,不搞什么遗体告别仪式。这是党内要改革悼念形式,他依然想以身作则。
短短三点,道尽了周总理的品行修养,人生追求。他不爱财,不爱色,不贪图享受,不留念权势。曾经少年,多少豪情,一心杀贼,报效国家,为党为民,无私无欲。
七十余载,初心依旧,不理俗话,学前人图死后荣华,不计得失,效先贤留万古芳名。他清白而来,清白而去,不在意身前身后名,只遵从本心求仁得仁。于是,心系人民,得山河供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2 23:38 , Processed in 0.00799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