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传席评曾景祥教授《工笔画技法理论研究》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14 12:07: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陈传席评曾景祥教授《工笔画技法理论研究》                                                                                 2024-07-13 10:20                          

              发布于:江苏省
   

                          

“道”是万事万物的总规律,无数具体规律的总依据。《老子》说:“道者,万物之奥(主宰)”。“理”是每个事物所以构成的具体规律、特殊规律,故“理”由“道”生,“道”因“理”见,依“理”而行“道”。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理进入自觉状态,大玄学家兼佛教徒宗炳以及王微著文大谈绘画的“道”和“理”。大理论家谢赫则谈法,“六法论”就出于谢赫笔下。“法”是表现“理”而达到“道”的手段,“道”是总统一切的,是最终目标,是最重要的,但是抽象的。“理”则具体一些,“理”中见“道”,所以,“理”也是十分关键的。但要表现出“理”,就必须有“法”,如是观之,有“法”方有“理”,“法”也不可没有。

若仅谈“道”固然高深,往往会使人感到玄虚。若仅谈“理”,上不着“道”,下不得“法”,又每贻无着落之感;若仅谈“法”,又往往流于简单而无学术之议。

湖南曾景祥教授所著《工笔画技法理论研究》一书(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则“道”、“理”、“法”兼论,是我所见到的同类著作中最优秀的一本。

书的第一部分是绪论,总论工笔画的特点、类别、表现手法,以及学习的过程。其中谈到:“以线立骨”,“以工写意”,“装饰性的画面效果”等等,都有他自己的见解。然后,概谈工笔画的工具材料。第二部分谈到工笔人物。大部分是他自己的经验,这些都是画工笔画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常识。他不是仅仅谈一点用笔的方法,而是从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谈起,从仰韶文化的彩陶谈起,以至战国楚墓的帛画,秦汉魏晋南北朝出土的墓室壁画以及遗存至今的卷轴画,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各地工笔人物画,对著名画家和著名作品,都做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从中可以学到画史知识,更可以看出工笔人物画发展的历程,而且摘录了各家点睛式的评价,如介绍曽鲸画法:“每画一像,烘染数十层,必匠心而后止”,等等,然后谈白描人物画、工笔重彩人物画的笔法。色彩人物的布局、八要八忌,对比、调和、渲染、垫色、平涂、罩染、接染、拖染、洗色、烘晕、衬托、罩色、贴金、贴银等等,还介绍了很多特技,举凡工笔人物画的道理方法,作者都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进行认真的研究后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第三部分谈工笔花鸟画,也从发展的历史谈起,对从古至今的工笔花鸟画家和重要的作品都作了简要介绍,道其特点和影响。然后也从白描谈起,谈到花的结构形态,观察方法,写生与临摹方法,用笔、用墨等等。再谈其着色的方法和步骤,再对鸟进行研究,介绍了鸟的特征、习性和动态,还对鸟进行了解剖示意。有图有文。继之谈画法,再谈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从收集素材、构思立意、酝酿布局到认真起稿,九朽一罢,精心绘制,巧夺天工,以及章法形式法则,如气势与气氛、宾主和虚实、疏密与聚散、曲直与圆缺、穿插于呼应、奇险与稳定,到题款与用印,介绍得无微不至。不但总结了古今工笔画创造的方法和法则,还有很多是他个人创作和创新的体验。从事工笔画研究和创作的人读后定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作者谈到的花鸟画与人之共性、寄情寓意、传情言志以及人物的气韵生动,还有人的个性、文学修养等对绘画成功的关键作用,应该属“道”的范畴。至于画中所反映出的价值意义,给予人的美的感受、教育和影响,当然也属“道”的范畴。“道”是抽象的,只可感受而不可具体指陈,但却是最重要的。绘画若是不能传神,笔墨若无气韵,若不能传达作者的感情,画成后若不能给人美的感受,则不谓之艺术。这个问题似乎人人皆知,但未必真知,很多画人一辈子画画只知道勾勒着色,方法似乎掌握了,然画却不生动,更不感人,那就成不了画家了。“道”若不理解,“理”和“法”也绝不可深知。

作者谈到历代以及现代和他个人工笔画的特点以及美之所在。当属“理”的范畴。其中有古人的总结,“如春蚕吐丝”、“如锥画沙”、“如屋漏痕”、“力透纸背”、“绵里藏针”等等当属“理”的范畴。不懂画之“理”,也就不知用什么画“法”。比如你要画淡雅的风格,却用重彩浓墨反复皴染,加金贴银,那就绝对出现不了“淡雅”的效果,比如你要画出雄浑厚重、绚丽灿烂以及喜庆的特色,却又构图简单,淡淡几笔,也是达不到你要的效果。画“理”之不知,画“道”也就无法着落,也不知选择何种画“法”,最后必归于失败。

作者以大量篇幅谈“勾染法”、“积水法”、“粘贴法”、“没骨法”、“渲染法”等等,皆属“法”的范畴,也是本书的重点。“道”是不变的,古人谓“天不变,道亦不变。”“理”非一理,物有常理,然“法”却无常法,无定法。“法”是可变且必须变的。“法”根据“理”而变,有“法”才能表现“理”,有“理”才能见“道”。所以,“道”虽是高的,对于一幅成功的绘画作品来说,“理”是最重要的,但“法”却是最根本的,最基础的。没有“法”也就表现不出“理”,无“理”也就无“道”。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一《论画六法》中说:“夫像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一切的根本都在用笔,“用笔”也就必须有“法”。

当然,很多人说,画是无“法”的,这是说没有固定的“法”,并不是说什么“法”都没有,“法无常法,气概成章耳”,“无法之法,乃为至法”,还是有“法”的,“破法”也必须了解旧“法”,然后才谈上破,但破了旧“法”,又必须立新“法”。对于初学者来说,一切“法”都应该了解一些。

如果你学习工笔人物画或花鸟画,曾景祥教授这本《工笔画技法理论研究》,乃是最好的一本技法理论著作。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美术理论家)

(原载《中国美术》2004年第4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7 12:31 , Processed in 0.00741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