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6-6-9
- 最后登录
- 2025-2-18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30749
- 精华
- 0
- 帖子
- 9117
![Rank: 7](static/image/fg_hefei_first/star_level3.gif) ![Rank: 7](static/image/fg_hefei_first/star_level2.gif) ![Rank: 7](static/image/fg_hefei_first/star_level1.gif)
|
比起薛宝钗,林黛玉身上的这个性格特征,注定了她万里挑一 2024-07-02 18:45
发布于:天津市
《红楼梦》中,十二金钗正侧之首,一共有两位,薛宝钗和林黛玉。但是相比较来说,薛宝钗最后成了宝玉的贤妻,林黛玉成了宝玉的意难平。
如果说黛玉身上什么特质让宝玉念念难忘的话,除了从未得到外,或许就是一颗慈悲待人的心吧。
黛玉身上,有一颗慈悲之心,一颗平等待人的心,只是很少有人能窥破她柔软的心肠。
整个贾府,或许黛玉是唯一一个,真正拥有慈悲心的人,她对草木都有情,对朋友也有情,对亲情更是少了那一份算计。
![]() 一、草木皆有情
在黛玉眼中,一草一木都有情。
读红楼梦最震撼的,是第27回里黛玉忽然说的那句:
“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
“看那大燕子回来”,或许,也只有黛玉会说出这样的话了。这是一个人,对这同属于世界的别种生命的关怀。
吟诗作对,可以装模作样,牵挂屋檐下的燕子是否回来,倒是真切得有些可爱了。
还记得年少时,姥姥家屋檐底下,燕子一口一口叼泥做窝的忙碌模样。每年南归,总是再次忙活。
那时候的农村,邻里街坊关系和睦,也常常攀比,谁家燕子多,谁家福气就多。
如今高楼林立,有时候连树木都不见了踪影,恍惚间也发现,自己再无那种对自然的牵挂,对不一样生命的关怀。
![]() 《葬花吟》里藏着黛玉的伤悲,但也藏着她对自然的敬畏,对美好的珍惜。
花谢了,许多人就忘记了,可黛玉还记得,还记得曾经绽放的美好,也愿意为它们的凋零留下一份美好。
去葬花,这样的事,或许也只有黛玉会去做吧。
黛玉是安静的,她不图名利富贵,只争朝夕。
刘姥姥进大观园,宝玉看湖面上的残荷厌烦,想让人都给拔了,偏偏黛玉说“留的残荷听雨声”,保住了满湖的荷叶。
黛玉是有情之人,看见落花回去埋葬,看见燕子南飞也常常去寻,这种对草木的怜惜,放在人身上,便成了慈悲心肠。
她还会弹琴,曲谱优雅而宁静。
王夫人吃斋念佛,却从未修得慈悲之心。她试探黛玉,刁难晴雯,逼死金玔,抄检大观园,这样的心境,不能被称为慈悲。
妙玉出家修行,却一生被曾经优渥的生活束缚,连刘姥姥吃了的杯子也要砸碎,这也不是慈悲。
宝钗端庄优雅,大方稳重,却自带距离感,与谁都难以交心,甚至算得上疏离,这也不叫慈悲。
不是说这些人不好,她们都是优雅美丽的女子,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黛玉也有缺点,只是她的真心、她的慈悲,早已经融入了骨血,这一点,真的绝非别人能比。
![]() 二、真正的尊重
黛玉对人,是真正的尊重,无关身份地位,无关富贵名利。
她嘴上常常不饶人,可姐妹们偏偏去她的潇湘馆玩闹。湘云和她斗嘴,凤姐开她的玩笑,迎春也打趣她,紫鹃将她视为生命……
或许,真正和黛玉相处过的人,才知道和她相处的舒服,因为黛玉心中对身边的人和物都存了一份爱护之心。
除了牙尖嘴利,黛玉是有柔情的,无论对待下人,还是对待主子小姐。
如香菱,那个“真应怜”的女孩,那个本该富贵一生,却因为意外走丢,从此沦落下层,与人为妾,还被折磨而死的凄惨女孩。
她曾看见过这个世界上美好的诗句,曾为了作诗牵肠挂肚,搜刮肚子里所剩无几的墨水。
黛玉是柔和的,她总是鼓励,不吝赐教,甚至将自己珍藏的诗集相赠,只为和这个女孩分享这种美好的精神世界。
当富贵荣华一场虚无,当香菱的生命走向尽头,她或许也会回忆起那年月下,黛玉教她写诗时候的真切情谊。
![]() 为什么总说宝玉和黛玉才是绝配?因为他们的三观真的太像了。
宝玉身上的痴,是对女儿的体贴;黛玉身上的痴,是对人的尊重,无关身份和地位的尊重。
红楼梦里的贵族,最缺少的,便是对人的尊重。
对贾琏来说,他会去心疼石呆子的家破人亡,却不懂得珍惜王熙凤和平儿的好,也根本保护不了尤二姐。对贾珍、贾赦来说,女人或许只是玩物,无关爱情。兴致上来了,女子便是自己掌心的宝,兴致没了,女子便从他的世界里消失了。
宝玉是那个时代的奇葩,因为他竟然认为女性是用来尊重的,认为哪怕是丫头,也值得被好好照顾。
宝玉待人是平等的,可偏偏这样的平等,在当时的社会看来是畸形的。
薛宝钗待下人也好,但这种好,只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黛玉,能让紫鹃引她为知己,私底下亲近如姐妹,足以看出,黛玉对世俗的等级尊卑,真的不屑一顾。
三观相似的人,才会相互吸引,或许,这也是宝玉独爱林妹妹的原因。
![]() 三、懂得体谅
因为慈悲,所以黛玉更懂得体谅和宽容。
她真的很少得理不饶人,除了对宝玉。
她和宝玉,青梅足马,年少爱人,总是免不了打打闹闹,互相怄气,但也互不记仇,很快便和好如初。爱情的事,除了当事人,谁也不好多说,况且,黛玉也不是那种不识大体的女孩。
黛玉的体恤,总体现在小处,体现在那些不易被人察觉的细微之处,慕然回首,才懂得其珍贵。
黛玉就是那种“我不惧外界流言蜚语,只担心不被珍惜的人理解”的人。
黛玉表面说话尖锐,性格孤僻,实则单纯且憨厚。
宝钗见黛玉身体不好,为她送去补身体的燕窝,薛姨妈也认黛玉做女儿。无论这其中有几分真意,但黛玉确实是将宝钗放进了心里。
第五十九回里,宝钗差莺儿来向黛玉要一些蔷薇硝,莺儿拿了硝临走时,黛玉对她说:
“我好了,今日要出去逛逛。你回去说与姐姐,不用过来问候妈了,也不敢劳他来瞧我,梳了头同妈都往你那里去,连饭也端了那里去吃,大家热闹些。”
黛玉是真的认可这两个人,便将自己的心也掏了出来。
她自小没有母亲,看着宝钗窝在母亲的怀着,心里总是羡慕的。可她却从未以此要挟,抑或是“我弱我有理“的态度,而是大大方方的羡慕,大大方方的来往。
薛姨妈道:“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并且说:“我一出这主意,老太太必喜欢的。”
其实,抛开所有的利益纠纷,薛姨妈这话若说得真心,也不枉黛玉将她们那般放在心中。
![]() 宝钗得下人之心,她未必就不得下人之心。
丫头佳慧给她送茶叶,她随手抓了几把钱给她,让佳慧开心了很久。宝钗派嬷嬷给她送燕窝,随手的赏钱,她从不会忘记。
虽说是礼节,可她本就“恶名”在外,不惧怕流言多说什么。偏偏她懂得体恤这些下人,懂得她们的不易,很少情谊找她们的麻烦。
贾母那么宠爱她,若是她大摇大摆,充大小姐脾气,贾府上下,也没有人赶招惹的。可是黛玉从来没有。
晴雯耍脾气不给她开门,她也只生宝玉的气。后来误会解开,黛玉也没有不管不顾非要宝玉撵走丫头,反而她此后不曾提起这件事。
黛玉很宽容,她只是对感情有洁癖,如此而已。
她的洁癖,也只是一种自我保护。因为对于有些人而言,自己的感情很珍贵,一旦给出,便掏心掏肺,所以不得不竖起枷锁,竖起一道道门槛,来防止有人恶意消耗她的感情。
她的感情太珍贵,珍贵到只能给懂的人。
有时候在想,贾府里那些说林姑娘不好惹的人,本质上,似乎都不是什么好人。她们都是想要算计林黛玉,最终没有讨到好处,所以才恼羞成怒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