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代山水画中的树木之“美”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9-1 12:38: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历代山水画中的树木之“美”                                                                          2024-08-10 10:34                                        

发布于:山西省
   
                          

山水画以自然景观为描绘主体,经历代画家苦心求索,已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风格和审美情趣。在意境、气韵以及画家的主观感情色彩都在山水画中得到完美体现的同时,山水画也以其丰富内涵独代具艺术美感。

历代山水名画都是取自于真实生活下的山水景象,画家融入自然当中,运用丰富的笔墨技法,为我们尽情展现了一道视觉的盛宴。中国山水画注重情景交融、借物抒怀的意境,而人与山川树木的和谐沟通,则是意境的本质所在。就中国山水画中的树木而言,树木在中国山水画中以其自身独特的美感,使画面更加饱满、和谐统一,增加了画面的表现力,有“画龙点睛”之妙用。

▲ 元 倪瓒 《六君子图》

树木是有生命的,是山水画的灵魂和精神所在。山水画中树木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幅山水画的成败。试想,如果山水画中没有树木与其他形象的配合,只有山、水、房屋、动物等,即使运用再成熟的笔墨技法,无疑也是一幅毫无生气的山水画。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到过: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了树木在画面中的装饰作用。纵观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山石”,“云水”,“树木”与“点景”是画面构成的主要元素。“树”在其中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论是“大树”,“小树”,“远树”或“苔点”等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却给人以相同的视觉美感与艺术象征。山水画中不能缺少树木的装点,但是仅以树木为题作画,却能自成一格,别有情趣。

▲ 宋 郭熙《 树色平远图》

古人说:“凡画山水,林木当先,锋峦居后。峰峦者山之骨,林木者山之眉目,未见骨骼,先有眉目,故林木须要精彩。譬如诸人形骨骼匀停,而眉目俗恶,乌得成佳士?譬诸军旅,前锋不扬,何以张后队?故古人未练石先练树。”

树是山水画的眉目,林木须要精彩,未练石先练树,这个道理极对。

但,画好树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下一番苦功。

▲ 明 董其昌 《古树幽斋图》

明代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明确指出:“画树之窍只在多曲,虽一枝一节,无有可直者,其向背俯仰全于曲中取之。或曰:‘然则诸家不有直树乎?’曰:‘树虽直,而生枝发节处必不多直也。’又说:‘但画一尺树,更不可令有半寸之直,须笔笔转去,此秘诀也。’ ”

这里有“直”、“曲”、“转”三个不同的概念容易发生歧义。

▲ 明 文征明 《古树飞泉图》

中国画里,除了界画,不存在真正可称得上“直”的线条、“直”的造型,所谓“直”,只是相对地“挺拔”、“平稳”的一种感觉而已。

“曲”就不同了,尤其在卷云皴及与之相配的蟹爪树的画法中,不少线条、不少造型都是“曲”得很厉害的,无论树石皆左盘右旋,形成团块似的结构,聚气凝力,若挽强弓、蓄势待发,使画面在宁静之中充满着一种潜在的紧张感。

▲ 明 董其昌 《荒山古树》

至于“转”,董其昌更有这样的说法:“画树之法须专以转折为主,每一运笔,便想转折处,如习字之于转笔用力,更不可往而不收。”可见所谓“转”并不含有“曲”的意思,他以习字作比,“转笔用力”是为了保持笔颖的中锋状态,使线条圆浑有力。因此,从线条的形态来说,自然而然地含有提按顿挫之意。就造型结构来说,则枝桠杈生、结节疤痕都需用短促转折的笔法写就。

▲ 溥杰 《古树晨烟图》

自山水画形成之日起,“树”就不是被单纯地作为自然物来表现的,画家为了多层面、多方位呈现大自然的风物情态,加之自己独特的艺术修养和对世界观,综合的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加以表现,其中也包括对于枯木寒林的描绘。从而使人们在面对这些空灵幽邃,荒寒清旷的画面时,能唤起对大自然美的感知,能理解到画家的内心世界,使欣赏的人心灵有所寄托。

历代山水画大师积累了丰富的树法,借用笔墨表现胸中的一树一木。元代时期的山水画处于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代。所以此时期的绘画作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加之元末社会急剧动荡,山水画的创作更多的体现出画家隐逸避世的思想。以树木为主题的山水画比较多见。画家借描绘树木的形态体现君子之德。

吴镇的《双松图》

倪瓒的《六君子图》及吴镇的《双松图》都是以树作为画面主题的作品。倪瓒以树木的直立不阿比喻君子之德,吴镇也用特殊的表现手法,反映了自己的审美情趣。画家通过树,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倪瓒的《六君子图》是一幅以树木为主体的山水画。画面中并排着六种树木,它们都是树干挺直,屹立在近景的平坡上,构图别致,景物简淡。倪瓒运用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段以树木的直立不阿比喻君子之德。他笔下的树,大多萧瑟干枯,似乎历经风霜岁月的摧残,但却能给人一种崇高的印象。由此可见,树木除在山水画中充当画龙点睛之笔,增添画面的丰富与生动之感外,同样可在画幅中充当主题角色,借物喻人,反映画家的内心世界。

▲ 元代 钱选《王羲之观鹅图全卷》局部

▲ 明代 仇英《桃源图卷》局部

▲ 明代 陆治《丹枫山色图》

▲ 明代 朱瞻基《莲浦松吟荫全卷》

▲ 明代 蓝瑛 《仿古山水册

▲ 清代 董邦达 《苏堤春晓》局部

▲ 清代 查士标《山水图》局部

▲ 清代 艾启蒙《十骏犬图册》

▲ 清代 恽寿平 《山水画册页》

▲ 清代 恽寿平《山水花鸟图册之山水》局部

▲ 徐悲鸿 《古树》

▲ 李可染 《古树高士图》

▲ 亚明 《古树流水图》

▲ 近现代 高剑父 《古树》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4 19:53 , Processed in 0.01416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