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三首诗词三种人生境界:少年洒脱、中年通透、老年超然!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8-10 07:41: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轼三首诗词三种人生境界:少年洒脱、中年通透、老年超然!                                                                                 2024-08-02 10:45                                        发布于:天津市
   
                          如果把文学和艺术两方面的成就综合起来考察的话,苏轼堪称古今独步,整个中国文化史上,没有第二个人可以与他并驾齐驱。
苏轼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姿多彩,后人对苏轼的成就冠以“苏海”的称呼。
今天,特别挑选了苏轼的三首代表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三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少年洒脱、中年通透、老年超然。
希望你也能有所获!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作为苏轼最具代表性的词作之一,《念奴娇·赤壁怀古》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
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已经两年有余,黄州城外的赤壁矶因风景秀美,引发当时的文人墨客竞相到此游览,并以此为题进行文学创作。

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将祖国大好山河、波澜壮阔的景象描绘的气势磅礴,将诗人内心满腔热血无处施展的遗憾,尽数镌刻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雄浑景色当中。
另外,苏轼在词中写周瑜的才华横溢、意气风发,贴切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虽有对年华易逝的感叹,却也流露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的态度,读来顿生豪迈之气,这是独属于少年人的洒脱。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公元1082年的春天,当时,作为黄州团练副使的苏轼与朋友出游突遇风雨。他毫不在乎,冒雨吟咏,自若徐行,得此篇。
苏轼借雨中的潇洒歌行,展示了他虽然坎坷挫折不断,但依然不惧不畏、洒脱达观的人生态度和旷达胸怀。

这首词在读者中产生了心灵共鸣,获得审美体验。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常八九,如何消解人生苦闷,超越现实困境,拓展精神空间,获得心灵抚慰,是人们永恒的追求。
于我来说,在这首词里看到了中年人特有的通透,无论是“一蓑烟雨任平生”,还是“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都是独属于中年人的感悟。
人生如逆旅,愿他日,我如他一般也能拈花微笑,于红尘莽莽中,自信又安然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那天夜饮喝到三更天才回来,家里的门童已经鼾声如雷,敲了半天门都没有回应,索性拄着拐杖,静听滔滔江水奔流的声音。
在广阔的山水间,苏轼想到了自身的遭遇:
人在官场,总是身不由己,一辈子为了功名利禄苦心钻研,什么时候才能放弃这些俗世的愿望呢?
长风静夜,真希望自己能驾一叶扁舟,从此泛舟而去,潇洒度过人生。
据说太守看到这首词后大惊,难道苏轼要逃走归隐?
因为苏轼在黄州虽挂名团练副使,实则有名无实,当地长官要担负起监管的责任。
忙寻东坡,等到了苏家之后,发现东坡睡得正香。
这段故事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只是诗人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征而已,当一个人的心自由了,走向超然,他又何必去“逃”呢?
苏轼深深地知道,在人人蝇营狗苟、争权多名的时代,自己的心灵和精神永远不会被认为有价值、有意义,反而会受到庸众的刻骨仇恨。
但他毫不介怀,因为他有了一个任何人也窥知不了、进去不了、侵犯不了的世界,那个世界里,遍是江海,充盈着自然的童真,照耀着心灵的高贵。

历史早已过去,我们追溯往事,遥望苏轼,犹如仰望一座巍峨的高山。他的高度耸立在那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7 20:04 , Processed in 0.00791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