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秘“神童”骆宾王那充满波折的动荡一生!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9-6 04:47: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探秘“神童”骆宾王那充满波折的动荡一生!                                                                                 2024-08-08 13:16                                        发布于:山东省
   
                          

1」

《鹅》诗云:“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此诗广为人知,其作者正是“初唐四杰”中才华横溢、七岁便能作诗的神童——骆宾王。

公元640年,骆宾王诞生于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的一个贫寒家庭。幼年丧父,父亲在任县令时不幸离世,此后,骆宾王辗转流离,先寓居博山,后定居兖州瑕丘县,在困苦中度过了他的早年。

骆宾王自幼才华横溢,七岁时所作《咏鹅》一诗便广为传颂,令人惊叹。然而,他的仕途之路却布满荆棘。年少时,他满怀自信,撰写《上瑕丘韦明府启》请求举荐,虽获赞誉,但随后的科举之路却遭遇挫折,落榜之痛让他深感意外与忧虑,于《途中有怀》中以“涸鳞惊照辙,坠羽怯虚弯”自喻,表达内心的挣扎与迷茫。

面对生活的重压,骆宾王不得不四处奔波,寻求举荐以谋生计。历经数年蹉跎,终于在唐高宗永徽年间(650-655年),他成为道王李元庆的幕僚。三年后,李元庆要求幕僚们汇报工作并展现个人优势,这本是难得的晋升机会,因李元庆乃唐高宗叔父,其推荐或能助力仕途。然而,骆宾王却秉持谦逊,不愿炫耀,在《自叙状》中直言自己未能在国事上建言献策,亦无显赫政绩,更不屑于钻营取巧。他更劝诫道王,选拔人才应重实践而非空谈,强调了解一个人的本质需观其行而非听其言。最终,他拒绝遵令炫耀,直言“因此,我不在此展示我的能力,以回应此类要求。”

骆宾王之言虽有理,却非时宜,李元庆的反应虽不得而知,但从骆宾王后续在道王府的境遇——继续任职却未获重用——或可窥见其对骆宾王态度的微妙变化。

「2」

道王府的境况日益艰难,骆宾王便返回了齐鲁故土,过上了数年的闲居生活。这段时期,他倾注大量心血于诗文创作之中,既有描绘齐鲁自然风光旖旎与闲适生活之美好的作品,也不乏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忧愤难平之情的篇章,如《浮槎》一诗所云:“仙客终难托,良工岂易逢。徒怀万乘器,谁为一先容。”

随后,经友人引荐,骆宾王重返朝廷,担任奉礼郎一职,后更晋升为东台详正学士,专司图籍校理之职,仕途似乎渐入佳境。然而,好景不长,他因故遭贬,面对前路茫茫,骆宾王心生迷茫,最终决定投身军旅,远赴边塞。在《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中,他深情写道:“吊影惭连茹,浮生倦触藩。数奇何以托,桃李自无言。”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命运多舛、前路未卜的深切哀伤。

骆宾王曾远赴塞外从军,于西域长期镇守边疆。唐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初春,他自西域归返长安,却未能谋得一官半职,随后跟随梁积寿前往姚州(现今云南昆明市西部)继续军旅生涯。同年六月,他又从姚州转战至蜀中,在成都度过了一段如《畴昔篇》所述,“寻姝入酒肆,访客上琴台”的放浪形骸之日,之后转而成为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麾下的幕僚,负责撰写大量平定当地蛮族叛乱的檄文。

在蜀地期间,骆宾王常与“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诗词唱和。其间,有一则趣事流传:卢照邻早于骆宾王入蜀,任新都尉时结识了一位郭姓女子。郭氏有孕后,卢照邻赴洛阳公干,临行前信誓旦旦承诺速归,不料一去不返,音信全无。可悲的是,郭氏之子诞生不久便夭折,她深陷悲痛,向骆宾王倾诉遭遇。闻此,正直的骆宾王愤然提笔,创作了《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以诗代信寄予卢照邻,诗中如“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不复下山能借问,更向卢家字莫愁。”等句,深切控诉了卢照邻的始乱终弃,表达了郭氏的凄苦与无奈。

「3」

仪凤三年(公元678年),骆宾王历经仕途变迁,先任武功主簿,后转任长安主簿,并最终入朝担任侍御史之职。彼时,武则天已于上元元年(674年)获封“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共同参预朝政。骆宾王多次上书,对武则天独揽大权的行为进行讽刺,却不幸遭人诬陷。武则天借机以贪赃之名,将其投入监狱。

在狱中,骆宾王创作了《在狱咏蝉》,此诗被誉为唐代咏蝉三绝之一,与虞世南的《蝉》、李商隐的《蝉》齐名,均借蝉寄情,抒发心声。诗序以骈文之美,细述创作缘由,并通过描绘蝉的形态、习性及美德,映射自身身陷囹圄的苦难与渴望公正的急切心情。正文则以精炼之语,运用对偶与起兴,借蝉声触动羁旅之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展现了高超的咏物抒情艺术:“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仪凤四年(公元679年)六月三日,裴行俭平定西突厥,重建安西四镇,为大唐增光添彩。唐高宗龙颜大悦,遂改年号为调露,并广施恩泽,大赦天下。骆宾王因此得以重获自由,然命运多舛,调露二年(公元680年)又被贬至临海县任县丞,故世称骆临海。面对仕途的再次打击,骆宾王毅然选择弃官不就,并在《咏怀》中写下“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以此彰显其坚守正道、矢志不渝的高尚情操与坚定信念。

弘道元年十二月(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于洛阳贞观殿驾崩,享年五十六。其子李显随即即位,史称唐中宗。次年(公元684年),唐中宗改元嗣圣,并尊武则天为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虽有大臣裴炎受遗诏辅政,但实权终归武则天掌握。

唐中宗李显虽才能有限,却非全然懦弱之辈。为抗衡母权,他重用韦皇后亲族,意图构建自身势力。当年二月,他骤升岳父韦玄贞自普州参军至豫州刺史,更欲擢其为侍中(宰相候选人),此举遭裴炎反对,李显怒言:“朕欲以天下与韦玄贞,何惜一侍中乎!”裴炎闻讯即告武则天,武则天震怒,遂废黜仅登基55天的李显为庐陵王,改立其弟李旦为帝,即唐睿宗,改元文明,武则天依旧临朝称制。

同年九月,武则天诏改年号为光宅(“光宅”寓意“光大所居”,即建都之意),并定东都洛阳为神都,同时推行一系列改革,如旗帜用金,官服、职省名称皆变,赐宫城名太初宫,寓意新的开始,标志着武则天时代的正式开启。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同月间,李敬业(徐敬业,凌烟阁功臣李勣之孙,后赐姓李,避太宗讳去“世”)以勤王复辟唐中宗之名,于扬州起兵。武则天迅速反应,剥夺其赐姓与爵位,并派兵征讨。骆宾王时为李敬业幕僚,起草《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文中痛斥武则天罪行,彰显讨伐正义,运用对仗、用典、夸张等手法,气势磅礴,极具说服力与号召力。文中“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等句,更是慷慨激昂,令人动容。武则天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惊问作者,闻是骆宾王所作,叹曰:“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宰相之过也!”

然而,同年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身死,其首级被部下王那相所取,后王那相率残部投降。至于骆宾王,其最终下落成谜,众说纷纭,有言与徐敬业同亡,有云投江自尽,亦有记载其遁入空门,远离尘嚣。

「4」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唐中宗李显复位,随即下诏搜寻骆宾王之作,并派遣御史郗云卿探寻其下落。然而,经多方搜寻,郗云卿并未发现骆宾王的踪迹,但他坚信骆宾王并未随徐敬业兵败身亡。在《骆宾王集序》中,郗云卿写道:“文明年间(公元684年),骆宾王与徐敬业在广陵策划起义,事败后逃逸。”

唐代诗人孟棨所著的《本事诗》,是一部记录唐朝诗人逸事的诗论著作。其中一则故事,讲述了初唐诗人宋之问在一个秋夜,来到杭州灵隐寺。当时夜月皎洁,宋之问触景生情,随口吟出:“鹫岭郁岩峣,龙宫隐寂寥。”然而,他却为下一句所困,正苦思冥想之际,忽见大殿内一位老僧正端坐于点长明灯旁,询问他为何深夜未眠且心事重重。宋之问告知老僧自己正在构思诗句,却想不出下一句。老僧听后,请他说出首句,随即对出:“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宋之问听后大为惊叹,称赞此对精妙绝伦,随后文思如泉涌,连夜完成了《灵隐寺》一诗。

次日清晨,宋之问急欲寻找那位老僧,欲拜其为师,但老僧已无踪影。他遍寻寺内,向人打听,终得知那老僧竟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

取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7 08:47 , Processed in 0.01069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