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风玉露、落叶成诗,10首关于九月的经典古诗词:九月霜风吹客衣,溪头红叶傍人飞!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9-10 05:13: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金风玉露、落叶成诗,10首关于九月的经典古诗词:九月霜风吹客衣,溪头红叶傍人飞!                 

2024-09-09 14:21                                        

发布于:山西省
   

   九月,是时间的低语,提醒我们岁月匆匆,不可蹉跎。它如同一位智者,静静地站在岁月的河畔,看着我们或忙碌、或悠闲地走过一程又一程。在这片丰收的景象中,我们学会了珍惜,珍惜每一份努力换来的成果,珍惜身边那些默默支持我们的人。同时,九月也教会了我们放手,让那些不再适合的人或事随风而去,为新的开始腾出空间。
十首九月诗词,每一首诗都是心灵的回响,它们或抒发对过往的怀念,或表达对未来的憧憬,但无一不透露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些诗词如同九月的细雨,轻轻拂过心田,让我们在忙碌与喧嚣之外,找到一片宁静与自我反省的天地。

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就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了我一个人。
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诗人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更甚。而后诗笔一跃,转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思念自己。

2

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唐代〕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译文:

昨天刚登完龙山,今天是小重阳,又要举杯宴饮。

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此诗当为李白在当涂(今属安徽)龙山登高时所作,时在唐代宗宝应元年(762)秋重阳节后一日,李白已于前一日登过一次龙山,此次属于第二次登上龙山宴赏,因此感叹菊花连续两天遭到采摘,联想到自己两入长安,都遭到政治上的重创,故而有此诗之言。


3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卢照邻〔唐代〕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译文:
九月九日登上玄武山远望山河,回归故乡的心思、回归故土的热望,浓得如眼前聚集的风尘。
身在别人的家乡我们一起喝下这菊花酒,离家万里,望着大雁飞过的天空,心中都有着一样的悲伤。
总章二年(669)卢照邻来到益州新都任职。时任沛王府修撰的王勃,因写《斗鸡檄》触怒高宗,被赶出沛王府,于是年六月远游到了西蜀。秋冬之间,卢照邻从益州来到梓州。九月九日重阳节,在蜀地任官的邵大震与王勃、卢照邻三人同游玄武山,互相酬唱,这首诗即为卢照邻当时所作。

4

九月十日偶书

李煜〔五代〕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译文:
阴冷秋季的晚上下起了雨,酒后惊醒心中愁绪久久不能平复。
看到满地的落叶黄花,风雨中的红叶飒飒作响好像是在不停的鼓声。
想要背弃世俗,不同流俗,但偶有机缘,还是无法摆脱世俗的情缘。
自从双鬓斑白后,已经参透世情,心灰意冷,不会像潘岳那样多愁善感了。
这首诗见元好问编《唐诗鼓吹》卷十。诗有“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句,典出潘岳《秋兴赋序》,潘岳时年三十二岁。如以此推断,则李煜作此诗的时间是开宝元年(968)。当时其爱子仲宣夭折,随后爱妻大周后伤心过度病亡,又加之国势日蹙,倒也与这首诗表现出的悲观厌世心境吻合。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他自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增加,就能参透俗世,看透俗事,不会像潘岳那样多愁善感了,但是遇到“晚雨秋阴”的景象,依然难平心绪。

5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

苏轼〔宋代〕

岐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

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

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

江上同舟诗满箧,郑西分马涕垂膺。

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

官舍度秋惊岁晚,寺楼见雪与谁登。

遥知读《易》东窗下,车马敲门定不应。

译文:
岐阳九月里就降下了小雪,老天爷已作出岁暮萧条的光景。
短短的白昼吹送来阵阵的寒气,急促的捣衣声更令人触景伤情,做着闲官无事可管,只觉得屋宇深沉静。
别后慰我愁肠唯有多饮酒,秋来头上已添了白发几茎。
最近买了一件貂皮袍子,穿上它就可以到边境,忽而又想乘着车马出使,问一问西夏为什么不把珍宝奉敬。
回忆兄弟俩在江上共舟是书箱里装满了诗篇,在郑州分别时的泣不成声。
功业不成无法报国让我愧对我的书籍和宝剑,也愧对我的亲朋好友。
在官舍里度过秋季惊叹时光的流逝,在寺楼中观雪我与谁一起登楼。
我猜想你应该在东窗之下读着易经,车马经过敲门你定不回应。
《九月二十日微雪》作于仁宗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凤翔签判任上。诗人与其弟辙感情至深,自幼同窗共学,嘉祐二年为同榜进士。四年,又一起参加秘阁的制科考试,得到仁宗的激赏。后苏轼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判官,苏辙留京侍奉父亲,六年(公元1061年)十一月,送诗人至郑州,相别于郑州西门外。这是他们兄弟首次远别,当时诗人曾于马上赋诗寄其弟说:“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七年重九寄弟诗又云:“忆弟泪如云不散,望乡心与雁南飞”,可见手足情深之至。九月二十日下小雪,诗人又由此兴感,作诗抒怀。

6

暮江吟

白居易〔唐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这首诗大约是公元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自求外任,离开朝廷后顿感轻松惬意,于是写下此诗。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其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精妙,诗人还在其间运用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渗透了他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

7

若耶溪上

陆游〔宋代〕

九月霜风吹客衣,溪头红叶傍人飞。

村场酒薄何妨醉,菰正堪烹蟹正肥。

译文:
九月寒冷的霜风吹拂着游子的衣裳,溪边的红叶随风起舞,仿佛是在与人嬉戏,不时地从身旁掠过。
走进村庄,那里的酒虽不醇厚,但足以让人沉醉其中。菰菜鲜嫩可口,正是烹饪的好时节,而螃蟹也肥美诱人,让人垂涎欲滴。
整首诗通过对若耶溪边秋景的细腻描绘和乡村生活的温馨展现,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闲适生活的追求。诗中既有对现实境遇的淡淡哀愁,也有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情感真挚而丰富,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8

夜雨

杜牧〔唐代〕

九月三十日,雨声如别秋。

无端满阶叶,共白几人头。

点滴侵寒梦,萧骚著淡愁。

渔歌听不唱,蓑湿棹回舟。

译文:
在九月三十日,细雨绵绵不绝仿佛是在诉说着与秋天的离别。落叶已悄无声息地铺满了石阶,它们与多少人的发丝一同染上了秋日的霜白。
细雨一点一滴地渗透进我寒冷的梦境,带来一阵阵凄清与寂寥。远处渔舟上的歌声似乎被这雨声淹没,难以听闻,只见渔夫身披湿透的蓑衣,划动着船桨,缓缓驶回岸边。
杜牧的《夜雨》一诗,创作背景虽未具体记载,但从诗中描绘的景象与情感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一个秋末雨夜,独自一人在静谧的环境中,面对自然景象的变迁,心生感慨之作。整首诗通过对秋夜雨景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孤寂、凄凉心境的抒发。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与象征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为丰富与深刻,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9

蜀中九日

王勃〔唐代〕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译文:
重阳节登高眺望家乡,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只感无限烦愁。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无法归去,鸿雁又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咸亨元年(670年)重阳节,客居西蜀的王勃与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遥望故乡,他有感而作此诗。诗歌开头就承题,“九月九日望乡台”,点明了时间是重阳节,地点是玄武山,此处将玄武山比作望乡台,以此来表达乡愁,思乡之情倍增。“他席他乡送客杯”,点明了诗人当时是在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倍感凄凉。

10

九日五首·其一

杜甫〔唐代〕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译文:
重阳佳节,抱病登台,只想一边独酌美酒,一边欣赏九秋佳色。
既然在重阳节不能喝酒,那么菊花也没有必要开放。
日落时传来黑猿的啼哭声,久久不住,南来的白雁带来长安的霜讯。
无法相见的亲人现在都在哪里呢?战争频繁不断,岁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
此诗是大历二年(767)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诗人联系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自己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此诗由因病戒酒,对花发慨,黑猿哀啼,白雁南来,引出思念故乡,忆想弟妹的情怀,进而表现遭逢战乱,衰老催人的感伤。结尾将诗的主题升华:诗人登高,不仅仅是思亲,更多的是伤时,正所谓“杜陵有句皆忧国”。
来源:“一卷诗书慰风尘”
编辑:伍希城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30 15:13 , Processed in 0.00829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