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6-12-25
- 最后登录
- 2025-1-15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19621
- 精华
- 0
- 帖子
- 5687
|
许世友:毛主席的心腹爱将,活着尽忠死后尽孝,一生洒脱光明磊落 2024-07-14 15:51 发布于:天津市
前 言
1956年,在一次政治会议上,毛主席带头在死后火化的倡议书上签字,中共中央高层领导们纷纷签字,作为一向服从中央,服从毛主席的许世友将军却一直没有签……
许家少年,刻苦练就一身惊人功夫
许世友1905年2月28日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许家洼(今河南省新县许洼)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从小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贫穷生活。
6岁,正是一个孩子山花烂漫的时候,很多人都过着父母慈爱的生活。然而,正是这个时候,不幸降临在这个只有6岁的小孩身上,许世友的父亲去世了!父亲的去世,使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是母亲的坚强把家支撑起来。
正是这样的母亲,带给了许世友倔强、果断、勤俭、自立的个性。在离家多年的日子里,许世友经常为母亲的遭遇而深感内疚,认为这些苦难是他带给母亲的。
8岁时,在机缘巧合下,有个老师傅将许世友带进嵩山少林寺,学习拳术。
在几年的苦练下,练就了一身硬功夫,尤其一把大刀耍得出神入化。有一次,一伙悍匪闯入少林寺,到处杀人放火,形势危急之下,许世友奋起反击,一刀便结果了那个匪首,吓得其他匪徒大呼:“天神下凡了!我们快跑呀!”之后便四下落花而逃。
有志青年,离庙从戎
1926年,许世友怀着一腔报国热血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后,转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他救国救民的军旅生涯。
性格直率暴烈的许世友,遇事无所畏惧,充满勇猛无畏的“大刀精神”,善于打各种硬仗、恶仗。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红军枪弹不足,大刀就是最顺手、最能吓破敌人苦胆的兵器,三国时期的关云长之所以能过五关斩六将,就是因为手中握着青龙偃月刀!”
1930年5月,身为红军团长的许世友奉命,亲自率领敢死队攻打祸害人民的湖北新集大山寨的地主恶霸。在激烈的战斗过程中,敌人表现得异常凶猛,凭借暗枪眼和地势向红军密集地猛烈扫射,导致在当时没有大炮的红军部队在多次进攻中受挫,不能前进。
就在极端危难之时,许世友想出用沾湿了水的棉被裹在桌子上做成盾牌,披在身上挡子弹的方法,带领红军敢死队员们进行攻击。只见许世友双手举着鬼头大刀,“噌,噌,噌!”只用了几个跨步就跨上山寨围墙,守寨的团丁顿时一愣,还没完全反应过来,就被许世友手起刀落,就一命呜呼了。
在战斗中,许世友不顾个人安危,一马当先,猛打猛冲。在敢死队员的配合下,红军队员快速攻破寨门,冲入山寨之中,四下扫除残敌。就在快要结束战斗的时候,许世友不慎被敌人的土枪打中,一下摔倒在地,直接昏迷了过去。战士们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了他,吓坏了,马上就把他抬了回去,放在院子里。战士们围着许世友哇哇痛哭,就在,许世友却醒了,一下坐起来,瞪着眼睛问道:“你们怎么了,哭什么呀?”战士们回答说:“你一动不动的,我们还以为你牺牲了。”许世友笑了笑,说:“没事儿,刚才,我就是美美地睡了一觉,还做梦了呢!”
抗日战争,打红了胶东半边天
1942年10月,许世友任胶东军区司令员,领导胶东地区抗击日本侵略者,率领当地军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游击战争,极大地发展壮大了当地人民武装,粉碎了日、伪、顽军多次扫荡和逐步蚕食,打得敌人心惊胆寒,听到许世友的名字就面露惧色。
在战场上,许世友面对日本鬼子的武士刀毫无惧色,勇往直前,让鬼子胆寒。
有一次,许世友率领部队冲入敌人阵地,猛冲猛打,日寇见大势已去,想要退却,却被我八路军团团围住。但有一个鬼子军官不甘心失败,拔出指挥刀,要求和许世友“单挑”。许世友连眼都没眨一下,操起大刀,摆开架势,只用了一个回合,便送把那个鬼子军官送上了西天,极大地鼓舞了八路军官兵的士气。
经过几年的积累,打开了胶东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当地军民抗日热情高涨。
解放战争,许世友率部八昼夜攻占济南
1948年8月25日,毛主席给粟裕、谭震林发去电报,要求由正在养病的许世友担任攻打济南部队的总指挥。
接到命令的许世友立即走马上任,不辱使命地完成了攻打济南城的重任。毛主席看重的正是许世友勇猛顽强的作战作风。
在济南战役中,许世友认为济南攻坚战必须要像宰牛一样,攻其要害,对济南守军要采取“牛刀子战术”:集中优势兵力和火力,东西两线并举,几路大军要像尖刀一样,杀出血路,向济南守军的心脏狠狠地刺下去。只有这样,才能给济南顽敌以重创,从而打垮敌人。
当时,许世友将军给攻城各部队提出的要求是:坚决不能摆困难,不能找任何借口,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停止攻击!
华东野战军经八天八夜的激烈战斗,战士们发挥了野战军不怕牺牲,勇于前进的精神,最终以伤亡2.6万余人的代价,占领了号称“坚如磐石,固若金汤”的济南城,济南从此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建国初期,为推进国防而努力
建国后,受到毛主席和中央军委信任,许世友将军被任命为南京军区司令员,后转任广州军区司令员。
任职期间,许世友将军牢记毛主席的嘱咐,不负人民重托,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的决策部署和指示,忠于职守,敢于创新,忘我工作,把全部心血倾注到加强我国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上。
在工作中,他以丰富的治军经验和敢作敢为的领军作风,敢于提出新方案,从严治军,并狠抓日常军事训练,强调训练服务于实践,不能搞花架子,不能中看不中用。当时有名的“郭兴福教学法”就是在许世友的大力支持下在南京军区推广,得到毛主席的肯定。
对越自卫反击战,让越南知道中国不好惹
20世纪70年代中期,越南抗美战争结束,在国家实现统一后,就把中国当作“头号敌人”,中越关系急剧下降,严重恶化,中国西南边疆安全长期受到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决定进行自卫反击。
1978年12月7日,中央军委召开军委会议。8日,下达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决定和命令。
1979年2月17日,按照中央军委命令,对悍然侵犯我中国领土的越南军队坚决不让,进行自卫还击。
在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中,根据中央部署:以解放军第41军、第42军、第43军、第54军、第55军和第50军大部(缺149师)组成东线兵团,由许世友将军指挥。
在许世友将军指挥下,中国军队东线四个军共十几万人分十四路开进越南境内,几小时后,便突破莫隆,之后继续向通农县进发。其中41军123师368团向茶灵进击;41军122师,由广西平孟方向向朔江进攻。与北线军相互配合合击越南军队。
在长达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许世友将军在越南战场上多次指挥战斗,狠狠地给了越南军队一个教训,让越南认识到中国不可欺,捍卫了中国的尊严。
在我国军队撤出越南,准备回国的时候,许世友下令收回或是销毁了在美国的进攻下其即将亡国灭种之时由我国所援助的几百亿军用物资。
可气的是在对越反击战期间,战场上很多越南士兵手里拿的都是在他们当初即将亡国灭种时,中国政府援助他们的武器。
将军院成了“农家院”
在任职南京军区司令员的时候,国家将许世友安排在南京中山陵八号中居住。住进去之后,许世友让人把院子里的草坪全部挖掉,改成了种植蔬菜粮食的菜园子。又在靠近马路的围墙下盖了一排猪圈养猪,还有现成的几亩水田,过上了既喂猪,又养鱼自给自足的生活。
干一行,干成一行。许世友在他自己打造的“农庄”里,就像个兢兢业业的“家长”,每天一大早起来给“家人们”安排农活。工作人员们种地的种地,浇水的浇水,喂猪的喂猪,养鱼的养鱼,分工明确,各管各的,忙得不亦乐乎。
他自己也负责饲养了十几只兔子,当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兔司令”。
许世友调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时,被安排在三面环水,一面陆地的留园7号居住。
这里的环境十分优雅。房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刮风的时候,竹子在风中摇摆,竹叶也沙沙沙地响,动人的旋律让人心情大好;房前,是一片翠绿的草地,经过精心打理,草地上就像铺着一张柔软的绿色毛毯,让人看着就想躺在地上;院子里,沿水而建的的亭台楼阁,也是错落有致、风格不同,十分讲究。
许世友进入留园7号后,背着手绕着小楼转了好几圈,这边瞧瞧,那边看看。然后把所有工作人员叫到一起,说:“把楼后面的竹林用篱笆圈起来,在里面养上鸡;然后再水里面,养些鱼;再那个草坪开出来,种上菜;把那个楼顶,搭上个棚子,方济各鸽笼,养一些鸽子。好了,先就这么定了,你们抓紧,去办吧。”
身边的工作人员以为自己听错了,怎么也不敢相信,要把这么优雅的环境毁掉,去种菜养鸡,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站在原地没有动。
后来,趁许世友到海南视察时,所有工作人员以及军区警卫营的1个警卫班,拿着铁锹、镐头一齐上阵,在留园7号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垦荒”行动。
人们下狠心拔去那些漂亮的花草,足足用了一个星期时间,才把那块草地好好地收拾出来,又到嘉禾农场拉来了一车猪粪,在原来的土地上面覆盖了一层,然后又翻了一遍土。才把原来的一片花红草绿的地,变成了种菜良田。在地里种了一些小白菜、油菜、辣椒、西红柿、茄子、黄瓜、地瓜、玉米等。
过了近一个月后,从海南视察回来,许世友一回到留园7号,就去院子里看看,看着那些精心栽种的蔬菜已经长大,而且长得很好,一个个绿油油的,很是好看。许世友看着园子,心情好到了极致,直笑得合不拢嘴。他背着手,围着菜地,嘴里不停地喊着:“好!好!好!”
许世友不仅喜欢种菜,养鸡方面也是很有办法,他养鸡一直很出名。他家里养的一群良种鸡,据说他家的鸡下的蛋一斤也就七个。人们回忆说:“最大的一个鸡蛋居然有3两多重,打开一看,里面居然有3个蛋黄。”
在那个买什么都要凭票的困难时代,许世友自力更生、自给自足,一大家子人真正做到了丰衣足食,节省下的开支,还干了不少其他的事情呢。
中央倡议火葬,他却没有签字
1956年,在北京怀仁堂内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主席提议“所有的人身后都火化,不留遗体,并且不建坟墓”。
一份火化《倡议书》在中南海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传阅,包括毛主席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各界知名人士,都欣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然而,许世友却一直没有签!
活着为国尽忠,死后为母尽孝
许世友出人意料地说道:“我死后不火化!中央关于领导工作人员死后实行火葬的倡议书上我没有签字。”许世友接着说:“我死后,要和我的母亲埋在一起,去陪伴她老人家。我从小就离开了家,从来没有一天能在母亲身边尽过孝道,死了以后,我要和她老人家做伴,好好陪陪母亲。我已经给大儿子许光寄了50块钱,让他给我买口棺材,死了后,把我往里一装,埋了就行了。”
在年幼的时候,父亲便离开了人世,许世友从小跟母亲生活在一起,相依为命。参军以后,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为国家尽忠,一直顾不上对母亲尽孝,这让他内心十分歉疚,愧疚之情溢于言表。
1952年,他在任山东军区司令员时,曾经请假回家,有过一次探亲。看见母亲的时候,便跪在母亲面前,长时间不愿意起来,还是众人百般劝慰,最后才把他扶起来。
1959年,因为为看地形,他再一次路过家门口,远远地看见已经74岁高龄的老母亲还在打柴、喂猪,不由地泪流满面。
在母亲病危的时候,由于公务缠身,他没来得及赶回去给老人家送终,成为终生遗憾。当时他便发下誓愿:在自己死后,一定要葬在母亲身边,为母亲守墓。就是因为这笔还不了的“感情债”,许世友才一直没有在中央领导干部实行火葬的《倡议书》上签字。
许光收到父亲托人寄来的50块钱后,自己又添了些钱,在村里买了几棵松树,然后请人打了一口棺材,准备给父亲下葬用。然而,这棺材最后也没用上,许世友将军用的是尤太忠特地从其他地方为他购置的楠木做成的棺材。
对于许世友要求还乡土葬的事情,邓小平批示:“下不为例。”
勤劳简朴生活,直到晚年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能看到许世友将军穿着一身旧军服,破了就补补,开线了就剪掉线头继续穿,一日三餐也很平常,喜欢睡硬板床。这也许是多年军旅生涯的缘故吧。机关单位曾经多次要给他换一辆轿车,他都没有同意,依然坐着那辆吉普车。
晚年,许世友住在南京东郊中山陵8号,一生戎马没有改变他对田园生活的眷恋。许世自己动手修整田园,在园子里种上各种庄稼蔬菜瓜果,亲手喂养家禽,养鱼,过着恬淡的农家生活。
许世友将军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感情,很喜欢种田。参加革命后,还是在部上队学习了几个字,但是文化不高。这一辈子田没种够,仗没打够,书没读够。现在到晚年了,我只想过几天读书、种田的生活。”
有一次,儿子来南京探望他,临走时许世友还送了儿子一麻袋亲手种的地瓜,嘱托儿子不能忘本。
与慈母常伴,尽人间孝道
1985年9月,许世友病重。南京军区总医院决定:在医院里抽调部分医疗骨干,临时组成特别医疗小组,进入位于中山陵8号的许世友家中,对他实施全面监护和治疗。
1985年10月22日16时57分,许世友将军因救治无效,病逝,享年80岁。
许世友将军逝世后,葬于河南省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这个距离新县县城只有31公里。墓地在一个半山腰处,背靠着两座山相接部。整个坟墓前方后圆,长1150厘米,宽850厘米,占地面积98平方米左右。墓包大小为200厘米高,直径长约350厘米。一块墓碑立于墓包前,上书:“许世友同志之墓”七个大字,简朴庄重。墓地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朴实无华的墓地与将军品行相合,同时也圆了许世友将军要为母亲尽孝守墓的梦。
伟人评价
毛主席赞称:“许世友是员战将,打红了胶东半边天,了不起,了不起!”
邓小平评价:“许世友在60年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
结 语
将军逝世已久,忠魂永存世间!干净整洁的陵墓前边有序地摆放着诸多茅台酒,显示了人们对许世友将军的爱戴与敬佩,更是一种铭记,铭记革命先辈不屈地奋斗,铭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鲜花与美酒,是人们对许世友将军的缅怀,缅怀他对新中国建立和建设的付出;缅怀他对中国这片土地的热爱;缅怀他对人民的忠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