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07:11: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思雨 于 2015-9-14 07:12 编辑

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 开国上将萧克生前一直很欣赏东汉哲学家王充的两句话:“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换成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写好人好事,要写得恰当,不要再去涂粉;讲坏人,讲敌人,也不能讲过(头)。这是萧克的治史观,也是他做人的准则,鲜明地体现了他“爱较真儿”的性格。
    1925年冬,18岁的萧克从本县甲种简易师范学校毕业后,私借七块大洋做盘缠离家出走,只身前往广州。1926年初,他考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宪兵教练所(该教练所后归并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后来许多人认为萧克是黄埔生,但他总是郑重其事地予以纠正:“其实,我不是黄埔生!”
    “文革”中,有宣传说毛泽东与林彪在井冈山会师,萧克闻之默然。有人调查井冈山会师情况,萧克只言朱德、陈毅与毛泽东会师,只字不提林彪。家人提醒还有林彪,他答曰:“林彪参加了南昌起义,但不是南昌起义的领导人,那时像林彪这一级干部多得很。”早些年,曾经有个关于林彪贪生怕死、临阵脱逃的故事,称最后是朱德总司令端着机枪奋勇开火,才打退了敌人。直到萧克某次在某红色故地听讲解员绘声绘色讲此故事时,怒斥:“完全是胡扯!林彪当年打仗是很勇敢的……再说,打仗时,就算是一个团长也不会端着机枪上火线,何况是我们的总司令。”此故事才逐渐没人再讲了。这个故事的真伪很多人可能都明白,但因为这个故事当初是由某个地位很高的人说出,再经过笔杆子加工而成,所以大家都保持了沉默。最后,还是直言不讳的萧克把它说破了。


    1987年,萧克曾回到当年工作过的地方,当地领导请他参观纪念馆。他对每一件展品、每一个图表都看得甚细。解说员介绍:“这是阻击敌人时朱老总用过的机关枪。”萧克遂低头观枪,问:“朱老总用过?”负责人答:“听说是的。”萧克摇头:“不要说朱老总,就是当时的团长,也不大可能抱起机枪和敌人打呀。”最后,他站在一个图表下,看了五六分钟,说:“你们把我当红六军团长的时间提前了一年,给不给补发工资哟?”跟随者没有人敢笑。看完展览,他被请进休息室,当地领导说:“请首长留下墨宝。”他沉思良久,说:“墨宝没有,送你们四个大字吧!”随即挥毫写下:求实存真。


    1991年7月,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的《炎黄春秋》创刊号正式出版。时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的萧克任执行会长。《炎黄春秋》主要记述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萧老便把“求实存真”四个字看得格外重要,语重心长地对编辑人员说:“历史就是历史,不能人为地歪曲事实。真理只有一个,是不能以某种‘政治上的需要’来改变的。有些同志喜欢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甚至制造材料,歪曲事实。这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研究历史要不唯上,不唯亲,不唯权势。”萧克离职后,受中央军委委托主持编纂八路军史料丛书。他在党史、军史研究中力倡实事求是,反对人云亦云。他不管来头,不看风头,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纠正一些讹传,在军界学界传为美谈。


    1996年3月19日,一位记者在北京采访萧克。采访完毕,萧克亲自化笔研墨,书“求是”两大字赠给对方。字如其人,言为心声,“求是”二字正是萧克“爱较真儿”性格的真实写照。它像一座尊严的丰碑矗立在将军的心中,值得他用一生去呵护、去捍卫,哪怕为此冒很大的政治风险;它犹如一把利剑,刺中了时下一些人为了所谓的功名利禄不惜昧着良心造假、说假话的弊端。将军已逝,品格永存,他这种“爱较真儿”的魅力风范值得人们铭记、敬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9 11:24 , Processed in 0.00823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