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1岁~70岁,想要进入“黄金养寿期”,一定要坚持这5个好习惯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9-18 06:24: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61岁~70岁,想要进入“黄金养寿期”,一定要坚持这5个好习惯                                                        2024-09-10 10:35                                        

发布于:广东省
   
                          

在阅读之前,温馨提醒您,本文仅供参考娱乐,不可迷信!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奥秘:寿命的长短,并非完全由天命所决定,人的努力与习惯同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时光荏苒,古人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依然闪耀着价值的光芒。

特别是在人生的黄金阶段——61岁到70岁,这个被誉为“黄金养寿期”的十年,我们更能深切体会到好习惯的重要性。

这一阶段,是积累健康资本、预防老年疾病的关键时期。现代人越来越认识到,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合理饮食、规律运动、保持良好心态,不仅能够延缓衰老,还能提高晚年的生活质量。

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仅仅依赖天命或医疗手段来维持健康,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养成有益于身心的生活方式。这些现代人的想法和做法,正是对古籍中养生智慧的继承和发扬。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在这个阶段应坚持的五个好习惯。

一、合理膳食,养身之本

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合理的膳食乃是养身之根本。

《黄帝内经》这部千年古籍中明确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不仅是古人的养生智慧,也为我们现代人提供了健康饮食的指南。

特别是在我们这个“黄金养寿期”,身体新陈代谢开始逐渐放缓,对饮食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换言之,我们要“吃得聪明,活得健康”。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外卖、快餐遍地开花,但真正的健康,还得靠我们自己去把握。

新陈代谢放缓,意味着身体对于营养的吸收和利用效率会有所下降,因此,我们得更加注重饮食的质量和数量。

这里,建议大家多多摄入绿色蔬菜、新鲜水果以及营养丰富的全谷物。

比如说,早餐不再只是简单的油条豆浆,可以尝试下燕麦、全麦面包,再配上一些新鲜水果,这样既能满足口感,又能保证营养。午餐和晚餐呢,不妨多吃些蔬菜、瘦肉、豆类,当然,主食也是必不可少的。

别忘了那句老话,“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饭前一碗汤,不仅能开胃,还能帮助消化,润滑肠道。想想看,古人都能总结出这样的经验,我们现代人岂不是更应该珍惜并传承下去?

说到珍惜,不妨再提一提苏东坡。他不仅是文学巨匠,还是一位美食家。他深知食物的力量,不仅在于满足口腹之欲,更在于滋养身心。我们虽不能像苏东坡那样自己下厨烹饪,但至少可以在餐桌上做出更健康的选择。

合理膳食不仅仅是吃的问题,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健康的尊重和追求。

二、适度运动,强体之要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俗语直白地揭示了运动对于维系生命活力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61岁到70岁这个阶段尤为特殊,骨骼与肌肉的活力虽不如前,但运动依然是保持身体健康的不可或缺的元素。

此时,不再适合高强度的锻炼,但散步于林荫小径,或是练习几式太极拳、瑜伽,都能让身体得到恰到好处的舒展。

这些低强度的活动,不仅有助于维持体态的优雅,更能推动血液的循环,使心肺功能得到锻炼与增强。

古人曾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话源自《吕氏春秋·尽数》,以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为喻,来说明常动常新的道理。

同样,人的身体也是如此,只有持续地、适度地活动,才能保持其健康与活力。

黄帝内经·素问》有云:“形弱则精不足,精不足则生动衰。”这句话告诫我们,体态的衰弱会影响精气神,进而影响到生命的活力。

适度的运动不仅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精神的提振。

在古今的民间习俗中,也有强调运动重要性的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既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对适度运动的朴素赞美。

所以,坚持适度的运动,是我们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养寿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规律作息,养神之法

咱们老祖宗的智慧可不是盖的,《黄帝内经》这部古老的医典里就说到了:“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换句话说,就是该睡的时候睡,该起的时候起,跟着大自然的节奏来。

这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想要身体好、活得长,得有个规律的作息。

现在咱们都追求什么“黄金养寿期”,那在这段时间里,睡个好觉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别小看睡觉这事儿,里面的学问可大了。

建议每晚11点前就躺下,得保证7-8小时的美梦时间,毕竟“早睡早起身体好”嘛,这可是咱们的老话儿了。

你想象一下,早上迎着晨光醒来,伸个懒腰,做些轻松的伸展运动,这简直就是开启了新一天的正确方式啊!到了晚上,就别熬夜刷手机、看电视了,也别让自己太累,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说到养神,这规律作息可不仅仅是对身体好,它还能让你的心神得到滋养。咱们的文化里,一直都强调“内外兼修”,这规律作息就是修身的一个好方法。

就像咱们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他们之所以作品丰富、才华横溢,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调养身心。

比如唐代的李白,他的诗作千古流传,生活态度也极为潇洒。我们虽然不能像他那样诗酒趁年华,但至少可以学习他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从规律作息开始,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想要身体好、精神足,就得听从《黄帝内经》的教诲,按时作息,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天人合一”,享受生活!

四、心态平和,养性之根

古人云:“心静自然凉。”此言不虚,心态的平和,乃是养性延年的根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不为外物所扰的心,其重要性不亚于任何的养生之法。

《道德经》有云:“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意指稳重是遏制轻率的根基,而沉静则是浮躁的主宰。

养寿之道,首在养心,心态的平和与稳定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遇到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我们不应急躁,而应学会冷静应对。

《伤寒论》中也强调了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指出过度的情绪波动会导致气血逆乱,从而影响身体的正常机能。因此,遇到事情不慌张、不焦虑,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修炼的功课。

正如俗语所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更需要学会放慢脚步,调整自己的心态。

冥想与呼吸练习,是放松心情、调整心态的有效方法。

通过深呼吸来平静内心的波澜,通过冥想来感受内心的宁静。此外,参加兴趣小组,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也是排解心中烦闷的良方。如古人所言,“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有时候,倾听与分享,就足以让心情变得轻松。

记住那句古人的智慧之语:“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乐观的心态,不仅能够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更加从容,还能够在无形中延长我们的寿命。

让我们学会微笑面对生活,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这便是养性之根,也是健康长寿的秘诀。

五、持续学习,养智之举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如朱熹所言,知识的源泉是永不枯竭的,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心智的清澈与活力。

在人生的养寿期,持续学习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不仅是养智之举,更是延缓认知衰退、丰富晚年生活的有效途径。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古老的谚语,凝聚了中华民族对知识的渴求与对智慧的尊重。在当下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持续学习更显重要。

在养寿期,我们应该如何践行这一理念呢?读书看报是最常见的方式,通过文字了解世界,让心灵在书海中遨游。

学习新的技能或语言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想象一下,在晚年时期,你能用新学的语言与外国友人交流,或者展示你新掌握的技能,这样的生活岂不是更加多姿多彩?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社交的重要性。“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不仅是个人的事,也是社会的事。通过参加社区活动、老年大学等方式,我们可以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彼此的见解与感悟。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的是,持续学习也是《大学》中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的重要体现。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我,实现个人的修身;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与家人沟通,实现家庭的和谐;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明智地看待社会现象,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世界,为天下的和平与繁荣尽一份心。

综上所述,61岁到70岁的“黄金养寿期”是我们调整生活方式、关注健康的重要阶段。

通过坚持合理膳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心态平和以及持续学习这五个好习惯,我们能够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实现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景。

记住,养生之道在于日常点滴的积累与坚持,愿每一位长者都能拥有健康、快乐的晚年时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7 14:04 , Processed in 0.00875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