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东何以成为“最强战略区”?毛主席:换上罗荣桓,这局棋就活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5: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山东何以成为“最强战略区”?毛主席:换上罗荣桓,这局棋就活了                                                         2024-09-02 12:23                                        发布于:天津市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山东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清时期更是拱卫京师的门户之一。
近代以来,但凡重要的战争都绕不开山东。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因为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一直备受关注。
1939年,
罗荣桓
元帅在毛主席的指示下,率领115师进入山东,在陆房大胜日伪军,赢得八路军自平型关大捷以来的又一次重大胜利,全国为之震动。

陆房战役
在山东打响了抗日的重要一枪,为后来山东发展为八路军“最强战略区”,奠定了武力基础。
对此,毛主席也是高度评价,称:
“山东抗日根据地能发展起来,罗荣桓同志的贡献是巨大的。”
一、抗日战争山东乱,中共派人到敌后
1937年7月,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对中国发动全面进攻。
没过多久,战火就蔓延到了山东地区。
1937年12月,面对日军的来势汹汹,国民政府山东省主席
韩复榘
(jǔ),在德州与日军几次交锋,手下部队损失惨重。

为了保存势力,韩复榘不战而逃,使得日寇轻易地拿下整个山东。
这时,日军因为兵力薄弱,只能侵占山东的主要城市和重要交通干线,同时发展日伪军协同管制。
外敌入侵,山东一时间人人自危,各地小军阀、土豪劣绅,以及土匪、兵痞也趁机拉帮结伙,建立私人武装。
这群人没有将武装矛头指向日本人,反而想浑水摸鱼,将枪口转向自己人。
他们四处争抢地盘,从中夺利,搞得山东秩序一片混乱。
日军、伪军、军阀、土匪,一股股势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底层老百姓苦不堪言。
在这样的乱局中,以
黎玉
为首的共产党人堪称一股清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肩负起抗日重任。

他们响应北方局
“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
的号召,积极与延安派来的红军干部,先后在山东各地发动武装起义,与日军打起游击战。
当时,日本人的野心十分膨胀,放下
“三个月攻占中国”
的狂话,完全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
日寇主力一股脑南下,企图快速实现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对于占领地区并不巩固。
这给了我党抗日武装发育的机会,广大农村地区成为敌后抗日根据地。
到了1938年春,中共领导的当地抗日武装就达到数万人。
然而,韩复榘带兵跑路之后,1938年1月,国民党
沈鸿烈
“临危受命”出任山东省主席,此人是个积极的“反共”分子。

他在山东走马上任后,只字不提国共合作关系,肆无忌惮地打压中共领导的山东抗日武装,国民党承诺的饷款给养,也没有兑现的可能。
沈鸿烈还要求“统一指挥”、“统筹粮秣”,想彻底掌控我根据地的抗日武装和财政。
而且其手段十分高明,他以国民党的名义,先后收复、控制山东大大小小的私人武装,成为“游击司令之首”,受他掌控的武装超过15万人以上。
因为是国民党自己人,这支部队不管在数量上,还是装备上,都远远超过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
在这样的局势之下,我党在敌后根据地的工作十分困难,更别说与日军进行残酷斗争。
共产党要想在山东建立根据地,独立自主地担负起抗战的责任,显然需要有一支主力部队作为支撑。

实际上,在1938年初,毛主席就考虑过,派一支强力部队前往山东。
当然,并不是毛主席未卜先知预料到山东缺少主力部队的“困局”,而是出于山东重要的战略地位考量。
日寇一路南下,敌后空虚。
如果趁
晋察绥
三省日寇来不及反应之时,红军渡过黄河,从敌后攻击。
不仅可以给他们来一个重击,也能阻碍其南下,配合国民党保卫武汉。
可这个时期,为了团结抗日国共开展第二次合作,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在军事指挥上受到国民党的钳制,最终这个计划未能成型。

直到1938年4月,黎玉出于山东“困局”,向毛主席申请,派一个主力支队到山东支援。
主席当即批准,还说:
“一个团怕是是不够的,还要多去一个。”
于是,主席无视国民党的禁令,“先斩后奏”派遣115师的两个支队前往山东。
1938年7月,以115师为主的两个支队到达山东德州,与当地的日寇及伪军开展游击战争。
先后在地方歼灭伪军2000余人,把山东根据地的抗战困局暂时扭转过来。

二、统一指挥矛盾难,敌我不明酿惨案
1938年10月,日寇在相继占领广州、武汉以后,一时间难以有所突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日寇开始改变方式,对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实行政治诱降,同时,对敌后造成重要威胁的中共抗日武装,进行重点打击。
针对这种情况,在1938年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将党的主要工作放在敌后,决定巩固发展华北、华中地区。
此时,面对来自日寇和国民党的双重威胁,山东根据地只有115师两个支队明显是不够的,派主力部队去山东刻不容缓。
因此,1939年春,115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率师部和主力一部前往山东,支持当地根据地抗日斗争。

与此同时,中央又派张经武带领大量干部抵达山东,支持山东根据地的组织建设,在黎玉配合下,张经武精兵简政,将原本的山东抗日武装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115师部队出发前,正逢罗荣桓爱人林月琴临产。
当时,林月琴生了一个男孩,让即将出发的罗荣桓取名,罗荣桓想到115师当时的任务,便说道:
“部队正在东进,就叫他东进吧。”
面对林月琴母子二人,罗荣桓心中虽有不舍,但想到在战火中饱受蹂躏的人民,他毅然带着部队前往山东。
这件事在部队影响深远,“东进”二字,后来也成为115师许多支队的代称。
从1939年2月中旬到3月中旬,115师从晋西跨越1500公里,穿越日军数道封锁线,经历大大小小十数次战斗,终于来到山东。

这一路走来可谓十分艰辛,有人还把这次东进称作“小长征”。
1939年3月10日,115师到达山东,配合当地武装,成功地开辟泰西根据地。
在115师进入山东之前,山东党组织在各地开展工作,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可在军队思想上,却出现了不好的苗头。
由于两军共同在战场上作战,结下了交情,以至于在组织内部,有一些人盲目认为:
“既然国共已经合作,红军也编入国民革命军成了八路军,就应该更多地听从国民政府的指挥。”
尤其是
王明
,他多次以领导人的身份发表
“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等言论。

这样的思想,一时间在八路军内部泛滥开来,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基层组织中。
毛主席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时,就对这种“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思想提出过严肃批评,但依旧抵不住王明等人自毁城墙。
1939年1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五届五中全会,掀起反共高潮。
山东根据地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沈鸿烈接到国民党命令,召集部下制定进攻八路军的作战计划,对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发动进攻,残杀山东武装纵队青年。
在八路军115师主力到达山东不久,沈鸿烈又指使国民党顽固派秦启荣,在3月30日制造了
“太河惨案
”,杀害赴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的人员,及护送部队共200余人。

当时八路军内部,许多人对于当前的形势,还不能作出正确判断,对国民党中顽固分子的面目一时还认不清。
加上,我党也强调
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抗日力量
,并同友军合作抗日,
有些人担心提防国民党,会破坏国共统一战线的大局。
以至于沈鸿烈等顽固派在进行政治迫害与军事进攻时,山东党组织和八路军中的一部分人,开始退让过多,反击不力。
但“太河惨案”的发生,让许多人认清了局势,也看清了国民党真面目,对他们不再抱有所谓
“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的错误想法。
不过山东抗日武装和八路军115师,此时也存在着大问题。
在军队组织划分上,这两支武装是平行的兄弟部队。

因为种种原因,115师与山东纵队,形成了两个军事领导核心,虽然互不影响,但整个山东统一指挥问题长期不能解决,极大地影响了抗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939年3月,朱德等人就曾致电毛主席,提到这个问题:
“陈、罗虽已去山东,但陈在军事上、罗在政治上均困难形成中心。”
中央曾派徐向前和朱瑞前往处理,但1940年徐向前接到中央通知,返回延安。
再加上由于张经武、郭洪涛、徐向前等人先后离开。
山东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依旧没有妥善解决党政军一元化领导问题。
三、抱病整顿根据地,解放战争奠根基
罗荣桓作为115师的重要人物,虽然陈光是代师长,但在战火的磨炼中,特别是领导陆房战役等几次大胜后,罗荣桓的信服力逐渐上升。

对于兄弟部队之间的团结,罗荣桓十分重视。
但他一直没获得所有人的认可,而且因为山东党政军领导问题长期不能解决,115师和山东纵队不可避免的产生摩擦。
当时,115师出现部分干部枪杀俘虏的“南大顶事件”,这严重违反了部队纪律,召来山东根据地领导人的严厉批评。
自觉有错的罗荣桓,一度希望离开山东回去重新学习,但被主席劝住,宽慰他:
“115师有极大的成绩,你们的总路线是正确的,……你们均应继续安心工作。”
在得到主席的肯定后,罗荣桓继续留在山东工作。
1941年,日寇在华北发起““三光”政策,山东抗日根据地遭到残酷打击。

到1942年时,根据地面积由3.6万平方公里,缩小到2.5万平方公里,人口由1200余万,下降为750余万,这两年可以说是山东最黑暗的时刻。
此时,罗荣桓因为长期抗战工作,积劳成疾,得了严重的肾病,甚至一度到了频繁尿血的程度。
1943年3月,他不得不致电中央,要求准许他休养半年。
可得到毛主席的回复却是:
“你的病如果还不是很严重,暂时很难休息。”
在当时严峻的形势下,中央只能拒绝请假,希望他担负重任,成为山东抗日根据地党政军一元化的领导。

1943年3月12日,中央保留115师番号,与山东军区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军区,同时任命罗荣桓为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15师政治委员兼代师长。
尽管身体有恙,但为了国家和民族事业,罗荣桓忍受着病痛,开展工作。
在确保军队战斗力的同时,精简整编;
采取新老干部相结合的形式,推动干部群体互相交流;
另外跟随延安开展整风运动,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
同时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减租减息,被日军“三光”肆掠的山东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经过种种努力,罗荣桓终于将多年难题解决,实现党政军一元化领导,统一山东抗日武装的指挥问题。

1944年3月,日寇在太平洋战场作战失利,造成海上大量精锐损失,不得不从陆军抽调,导致陆上战场兵力空虚。
罗荣桓抓住机会,发动大反攻,扫掉山东地区的大量日伪军,一下子改变山东战场的严峻形势。
此后不管是北上东北,还是南下长江,山东根据地都是核心战略区。
结语
抗战结束后,山东抗日根据地发展到2400万人,拥有正规部队27万余人,地方武装和民兵近200万。
我党党员人数由抗战初期的不足2000人发展到20万人,占全国党员总数的五分之一,堪称八路军中的“最强战区”。

在之后的解放战争中,解放东北几乎是依靠山东解放区一己之力完成。
三大战役,山东作为基地,也提供了大力的兵力、物资支援。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山东和山东人民的贡献是极大的,而这些优秀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罗荣桓在山东所奠定的良好基础。
毛主席在1962年曾评价:
“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1 18:39 , Processed in 0.00941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