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都市里的武林高手,只是他们不再行侠仗义[/url]
看多了武侠剧的人们,往往会觉得武林离自己太远。武林究竟远不远?记者采访了一群活跃在毕节的武林高手,揭开当今武林的神秘面纱。 若不是83岁的师父颜树森召集徒弟们,谁也不会想到,这繁华的都市里会隐藏着这样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颜树森的这些徒弟中,不少人跟随他习武几十年。让颜树森最为骄傲的是,徒弟们都是忠厚之人。
他7岁入“红门” 颜树森3岁时,他父亲被纳雍恶霸势力杀害。由于报仇心切,他练武时非常刻苦。 在胡高华等徒弟看来,师父颜树森身怀绝技,却从不张扬惹事,很有“一代宗师”的风范。 颜树森今年83岁,曾跟过四位高手学习武功,但他最擅长的拳法是红拳。 红拳又叫“太祖红拳”,相传“五代”末年,赵匡胤流落江湖,游西岳华山遇到了陈传老祖,赵匡胤比武输给了陈传老祖,赵匡胤欲动武威胁,陈传老祖看了说:“君武功勇猛刚烈,技能非凡;可惜并非上乘之功,如遇高手难以化力制敌。君要知,刚柔相济,内外相合,才是上乘的拳脚功夫”。赵匡胤遂跟陈传老祖习拳,并凭借此拳英勇作战,做了“太祖”。后人把他随陈传老祖所学的三十六势“关中拳”美其名为“太祖红拳”,民间一直流传至今。 战争年间,列强入侵,为了躲避战乱,武林豪杰纷纷逃往西南边陲。在川滇黔之间的毕节,成为各路武林豪杰的必经之地,为毕节武术的发展播下了火种。 1930年,颜树森出生于纳雍县,原本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父亲在国民党军队里任副营长,母亲是一位富家千金,外公是红帮的管事,也是当地知名的企业家,他家生产出来的糕点,深受云贵川客商的喜爱。 但在颜树森3岁时,他父亲被纳雍恶霸势力杀害。于是母亲带着他和年仅2岁的弟弟,到毕节投靠外公。 当时国内有两大帮派统称“青红帮”,是青帮和红帮组成。红帮建立在先,本名“洪门”。当时颜树森的外公是毕节红帮仁字旗的管事,对武术有所了解,从小就教颜树森练小红拳。小红拳就是红拳中的一种,主要供孩子入门练习。 7岁时,颜树森偶遇恩师刘树臣。刘树臣是国民党“暂编第五旅”的少校教官,是武林有名的红拳派高手,他在战争中负伤,双目失明,被迫退到处于战争后方的毕节。外公就带着颜树森拜在刘树臣门下。由于报仇心切,颜树森练武时非常刻苦,刘树臣将自己的武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除了传授颜树森红拳外,师父刘树臣还鼓励颜树森多学习各家门派。“当时毕节有个练太极的高手叫周继武,他是当地顶尖高手,师父知道后,让我去跟周继武老师学太极拳,他说学武术要博采众长,才能运用自如。” 众高手传授武艺 颜树森告诉记者,在武术上取得成就,缘于多位师父的悉心教导和自己的勤学苦练。 颜树森13岁时,国民党军二十军军长的教官殷豪山来到贵州,殷豪山为少林长拳查门弟子,武功极高。但是没过多久,殷豪山沾上鸦片,被长官赶出军队。 卸任后的殷豪山,准备去云南发展,途经毕节时,遇到了颜树森的外公。当时有拜码头的习惯,不管是做生意的,还是练家子,只要经过红帮,都要去说明你的来历。 殷豪山就是在红帮“拜码头”时,结识了颜树森的外公。外公知道他武艺高强,就请他到家里给颜树森传授查门武功。 3年后,殷豪山离开毕节去云南,结束了这段师徒情缘。 转眼,颜树森长到了15岁,外公听说大名鼎鼎的武林高手森霞道人崔柏琴来大方县。崔柏琴出家于崆峒山,陕西人氏。这个崔柏琴每天都不走大路,喜欢从城墙上爬进爬出,所以当时在大方有“倒爬城墙”的美称。 于是,外公将颜树森送到崔柏琴处,学习梅花门的武术。“像梅花桩、秦(秦琼)简、罗(罗成)枪这些,都是在他那学的。” 直到1949年,崔柏琴离开毕节回到老家西安。当时19岁的颜树森已成为“练家子”。“那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习武者,同行们在一起,也会切磋一下。但我从未输过。前辈们在人前人后常说,在毕节,悟性最好、身手最好的年轻人,就是颜树森。”至今,颜树森仍然有些得意。他告诉记者,在武术上取得这样的成就,缘于多位师父的悉心教导和自己的勤学苦练。 “无时无刻不在练功。走路时就练耳力、听力,眼观四方、耳听八处,晚上睡觉时就练气功。平时就练马步、小弓步、刀剑等,反正行站坐卧都在练。” 正当颜树森习武有成准备去报仇时,全国解放了,仇人是恶霸势力,被解放军就地正法。血气方刚的颜树森就参加了革命,成为毕节一期干校成员。1957年,国家提倡全民健身,在北京举行全国武术大赛,颜树森带队参加。之后,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变,各武术流派处于低迷状态,很多武林豪杰隐于家中,闭门谢客。 直到改革开放后的1983年,全民健身被提上日程,国家开始重视武术,在全国掀起一股挖掘整理全国武术的热潮,当时颜树森被选为贵州省武术协会科研委员。 颜树森记得,“贵州省武术挖掘整理赛”预赛在贵阳花溪举行,毕节由他带队参加,展示的是金沙通臂拳、七路红拳、马氏太极、斗狮拳等,在参与的70多个门派当中,毕节队轻松进入到前40强,并获金狮奖。他所展示的武术,被录下来,送往北京展示。 2000年,颜树森应邀到北京一高校教武术,多次与全国四大知名武术家相互交流和切磋。但2005年左右,考虑年事已高,叶落归根,于是老人回到了毕节。
徒弟个个身怀绝技 颜树森的入室弟子有30人左右,在毕节的只有18人,记名弟子有2000人左右。 颜树森身怀绝技,平常生活中,这个武林高手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他先后在银行、商业局、百货公司等单位工作,1990年在当时的毕节商贸局退休。这些年来,他的业余时间就是教徒弟练武。 颜树森的入室弟子有30人左右,在毕节的只有18人。颜树森感慨,很多徒弟习武都很专心,但是岁月不饶人,他们都慢慢老了。 几十年来,颜树森记名弟子有2000人左右。谈到入室弟子,他给记者做了一番解释。所谓入室弟子,就是正式送上拜帖,举行过拜师仪式的,而记名弟子则是在公开场合教过的习武者。入室弟子必须得遵从颜树森的门规。红拳的门规是什么?他说以前的门规是崇尚武德、遵纪守法、孝顺父母、不欺负弱小妇孺僧侣、不酗酒、不无理取闹等。“一旦发现弟子违反门规,将被立即逐出师门,但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徒弟,因为我的徒弟都是严格挑选的。”颜树森说。 在上世纪60年代,他办过武术班,那时得公安机关考察过的人才能来习武,一些喜欢打架的人来到颜树森这里学武功后,出去都安分了许多,不再好斗。因为颜树森教人武功前,得要徒弟们先有武德。 颜树森的三徒弟黄祖祥介绍,红拳有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东方哲学思想。学习红拳不仅要研习技艺,更要追求和理解红拳丰富的哲学文化内涵。红拳老师注重武德教育,传徒授艺时,先要考察其品德,再观其行方可教之。 对于徒弟们的武功,颜树森了如指掌:大徒弟胡高华散打非常厉害数十人难以近身;二徒弟宋德权出拳快劲道大,和国内不少高手切磋没有败过;三徒弟黄祖祥力大无比,能抬起卡车引擎;四徒弟杨毅,练过铁砂掌,以前能单掌劈断手臂粗的木棒;小徒弟陈克全,精通骨伤科医术;女徒弟李杰是太极拳高手,多次拿国际大奖。 他的大徒弟胡高华今年已经64岁,他17岁就拜在颜树森门下习武。胡高华回忆,当时他跟着别人练武,被颜树森看中,于是就收他为徒。 “我当时收胡高华为徒,是因为他忠厚老实,能吃苦,有一定武功根基。”颜树森告诉记者。胡高华在他门下一学就是47年,但他的武艺很少使出来,因为师父对他的要求就是别轻易使用武功。 红拳与太极拳不同,在武术分类中是外家拳,而太极拳属于内家拳。红拳的特点是以“撑补撑斩为其母、勾挂缠粘为其能、化身闪绽为其妙、钻身贴靠、腿法凌厉、刁打巧击为其法”享誉武林。集健身、搏击、观赏为一体,“学习红拳的人都经过了专门练习,出拳力度大且打的都是人体要害,很容易出事。”颜树森说。 但是,武林高手在生活中难免会有被迫出手的时候。胡高华30多岁时,就和别人打过一架,这一架让他印象深刻。那天他在毕节翠屏路的一家医院看病,当时四个年轻人出言调戏护士,一旁的胡高华就劝他们不要污言秽语,四人就准备把他揪出医院外教训。 “第一个人上前准备抓我衣领,我向他胸口推出一掌,他就飞了出去,另一人从侧面袭来,我飞起一脚也将他踢倒。” 胡高华三拳两腿打败这四人后,他们立即去找来“大哥”准备报仇,幸运的是他们的“大哥”曾和胡高华学过武术,此事才告一段落。此后,胡高华明白,武功再高也不能解决问题,有时越打越麻烦。从此以后,胡高华很少出手,即便生活中被别人打时,他也是选择躲闪开,不轻易还手。 不再“拔刀相助” 徒弟们从对“行侠仗义”的追崇,发展到如今的“以武会友”,不与人结仇。 颜树森说,以前我们红拳门规里有一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随着时代变迁和法制的健全,这一条被取消了。在多年的教育和磨合下,徒弟们都从孩提时代对“行侠仗义”的追崇,发展到如今的“以武会友”,不与人结仇。 他的二徒弟宋德权的习武已有49个春秋,在这49年中,他很少参加各种武术赛事,但是却乐于“以武助人”。 宋德权所说的“以武助人”并不是传统思维中的打抱不平、行侠仗义,而是通过武术去帮人开解心中的苦闷,帮助他人过上乐观、开朗的生活。 宋德权前些年遇到过一位抑郁症患者,这位患者经常晚上睡不着觉,不愿与人交往,性格内向、悲观厌世。“他的家人带他去很多大医院都看过病,但都看不好。”于是宋德权每天带他一起锻炼身体,同时要求一起练习的朋友们在他面前多说一些开心的话题,使他每天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情。后来,这人开始乐观起来,病就好了。 宋德权已经58岁,喜欢“以武会友”。2003年至2008年,他去北京一家公司跑关于传统武术的业务,认识了不少“武林中人”,因此很多人到毕节,总会找他切磋武艺。 “武林中人往往不打不相识,要打才能打成好朋友。但我们不会为了争个胜负而大打出手,只需过上几招,双方就明白对方功力如何,在切磋的时候都会想着给对方留面子,不伤和气,切磋完之后大家就成了朋友。”宋德权说。在他看来,武术是一种境界,没必要非得在众人面前分胜负、出风头。 据了解,红拳切磋武艺时需有武礼,独具特色,一切行动依礼而动,依礼而终。红拳比武或表演,上场必礼,武礼可分为:站礼、拱手礼、口礼三种。双方开始较量时,必须先有一个礼貌口语“请”,才能正式比赛。红拳按照不能严重伤害对手和点到为止的原则求胜负。 年轻徒弟参赛拿奖
他们始终按照师父留下来的武林规矩,不收徒弟一分钱,免费传授武功。 如今,颜树森是毕节市武术协会和毕节市太极拳协会的顾问。在毕节武术界,颜树森的徒弟们都挑了大梁。其中大徒弟胡高华是太极拳协会前任主席,胡高华卸任后,小徒弟李杰又当选太极拳协会主席。 近年来,上一辈高手已退隐,但现在他们的徒弟参加赛事,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2009年,“国际太极交流会”在清镇举行,当时颜树森的二徒弟宋德权带队参加,获得了一金、三银、两个第八名的佳绩,宋德权因此被中国体育总局评为“国家优秀教练员”。 2012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宋德权的学生孙燕平在大运会武术比赛中获得一枚银牌,同时,在香港举行的“国际武术节”中,他学生唐佳杰获得一枚金牌,孙燕平和万超分获银牌。 可是生活和武侠梦往往有很大冲突,练铁砂掌的四徒弟杨毅说,自己开公司压力大,已经有两年没有练功了,以前一掌能劈断手臂粗的木棒。“近一年来,我公司需要技改压力很大,人整整瘦了20斤,恐怕劈断木棒已经做不到了。”杨毅说。 作为师兄的胡高华和宋德权已经收了不少徒弟,他们的徒弟又收了徒弟。但是他们始终按照师父留下来的武林规矩,不收徒弟一分钱,免费传授武功。“除非是办了武术培训班,否则再穷也不能收钱,这是武林规矩。”宋德权说。 10月10日,在颜树森老人的召集下,他的徒弟们来到了毕节倒天河畔的广场上,为记者表演。大徒弟胡高华和二徒弟宋德权出手如电,攻防自如。当天,他们表演锁喉、擒拿手等红拳中的实战招式,引来围观市民一片喝彩。 目前,颜树森的徒弟们很少以武为业,各自在自己的行业里苦干,若不是在闲时他们会去公园广场练武,谁也想不到这繁华的都市里隐藏了这样一群武林高手。现在,颜树森的徒弟们都五六十岁了,已经过了好斗的年龄,他们的武功最大作用就是强身健体。实在闲得没事,他们就去七星关区老年大学教老人们打太极拳。 对话颜树森:为报仇曾练过暗器 记者:很多人报仇都选择用暗器,你当年练过暗器吗? 颜树森:练过,我练过吹针,就是用嘴对着针筒吹出针去杀人。这种暗器是上层武功,很难练。先是练长的针筒,后面渐渐缩短,最高境界是将很小很短的针筒含在口里,吹出杀人。吹针主要是刺入敌人的眉心和咽喉。我练习过,没练到最高境界,仇人死后,就没练了。 记者:武侠片里常提到过毒砂掌,有这种武功吗? 颜树森:有,这种武功叫五毒掌,也叫五雷掌,通常是有深仇大恨之人为了报仇才练习。由于手掌有毒,练习者往往只练左手,以免和人握手误伤。为了怕别人发现,他们往往要用道袍类的长袖遮住左手。 记者:武林中有哪些拳法分类? 颜树森:在古代拳法主要分为八种:僧拳(罗汉拳)、岳拳(岳飞传下来的拳)、赵拳(即红拳)、杜拳(铁布衫)、查拳(电视中出拳前先大吼一声的那种)、疯拳(醉拳)、毒拳、门拳,后来的分类就很乱了,如燕青门、八卦门等。 记者:师父传授武艺时会留一手,你会留一手吗? 颜树森:“留一手”的情况是存在的,但不是为了制服徒弟什么的,我没有传授他们的武功,是因为他们的修为还不能练。 记者:很多电视里人们能飞檐走壁,轻功真的这样神奇吗? 颜树森:有轻功,练成轻功的人确实能飞檐走壁,但是练轻功很苦很难,是上层武功,除了能吃苦,还要有天赋。我年轻时练过,但没练成。可胡高华一个叫曾坤的徒弟以前练过,略有小成,能小跑上树两米,伸手抓住树上四米的东西,翻个墙什么的就很容易。文/吴华 图/赵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