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笔下的秋天,美了一千多年
2024-10-14 21:17
发布于:福建省
落叶舞尽悲欢,山河染遍秋色。 走进秋日,登高望远,郊野漫步,天高云淡,枫红菊黄。 季节朝暮为画,岁月斑斓成诗。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笔下的秋天,美了1000多年。 01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那是一个秋日的傍晚,诗人登上高楼,只见江畔的城池,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宛如一幅画卷。 江水潺潺,澄澈宁静,好似一面巨大的明镜,倒映着这方天地。 那横跨江面的两座大桥,宛如落入人间的彩虹,绚烂明媚。 梧桐树褪去了夏日的繁华,枯黄的叶子在秋风中轻轻摇曳; 橘柚林间,升起袅袅炊烟,为这寒凉的秋色增添了几许温暖。 站在北楼上,沐着秋风,想起南朝的谢公,不知他当年是否也曾见过这秋色? 李白这首诗真的写得太美了,晴朗的天空,缥清的溪水,如梦如幻的双桥,枯黄的梧桐,深碧的橘柚,还有那点睛之笔的炊烟。 秋色有一点明媚,有一点苍凉,还有一点温暖。 02 刬(chǎn)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 那一年的秋天,李白与族叔李晔同游洞庭。 望着远处的君山,他突然产生了一个荒谬的想法:如果将陡峭的君山削平,那么湘水是否便能更加浩渺壮阔? 罢了,不想了,与其纠结于此,不如就着眼前的景色,开怀畅饮,醉一场清秋。 这首诗写于李白晚年,彼时的他刚刚从流放途中归来。 普通人遭受了磨难,难免消沉,颓废。 而李白的伟大之处便在于此,人至暮年,遭逢劫难,却豪情不改。 刬却君山,何等霸气!醉杀洞庭,又是何等潇洒! 短短20字,洞庭秋意,浪漫豪情,尽收其中,惊艳后世1000多年。 03 观鱼碧潭上,木落潭水清。 日暮紫鳞跃,圆波处处生。 凉烟浮竹尽,秋月照沙明。 何必沧浪去,兹(zī)焉可濯缨。 ——李白《观鱼潭》 静静地站在碧绿深邃的观鱼潭边,只见木叶轻落,潭面如镜,清澈见底,仿佛能洗净世间一切尘埃。 日暮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水面上,泛起一层温暖的光晕,惊动了水底的鱼儿。 它们欢快地跃出水面,一圈又一圈的波纹,在水面上荡漾开来。 不知多了过久,夕阳西沉,一轮明月悄悄爬上了天空。 竹林上空漂浮着一层淡淡的烟雾,丝丝凉意悄然弥漫。 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沙滩上,一粒粒沙子,沐浴在月色中,泛着晶莹的光芒。 看着眼前如诗如画的景色,诗人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入胜境而观佳处,开人心胸,怡人心境,李白这首诗便是如此。 通篇无一喜字,然而通过诗中所描绘得景色,便可充分领略诗人的愉悦之情。 04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kuài),自爱名山入剡(shàn)中。 ——李白《秋下荆门》 那是一个霜落的秋天,江畔的树木褪去了夏日的繁茂,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 江面上,一艘小船悠然驶来,布帆在风的吹拂下轻轻鼓胀,宛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鸟。 诗人站在船上,眺望远方,他相信,在那遥远的剡中,一定有他所追寻的名山胜水。 这首诗写于公元725年的秋天,那一年李白离开了生活了20多年的巴蜀。 “荆门”位于湖北,历来被诗作“楚蜀咽喉”;而“剡中”则是指浙江一带。 秋深霜落,木叶纷纷,远离故土,本是很荒凉寂寥的场景。 然而李白的这首诗中却丝毫不见忧伤,反而洋溢着潇洒与豪情。 他带着对远方的向往,踏上了旅途,从此开启了他浪漫传奇的一生。 05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李白《杜陵绝句》 秋日的黄昏,诗人踏着夕阳的余晖,登上了杜陵。 站在杜陵上,向北眺望,对岸的五陵风景尽收眼底。 秋水清澈明亮,如同镜子一般,映照着西沉的落日。 远处的山峦,笼罩在明明灭灭的光影中,渐渐模糊了轮廓。 杜陵和五陵都是汉代皇帝的陵墓,以渭水为界,前者位于南岸,后者位于北岸。 在很多诗歌中,“五陵”也是豪门权贵的代名词。 李白这首诗写于公元743年,也就是他奉召入京的第二年。 彼时的他待诏翰林,遭人排挤,前途迷茫,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 就像李商隐所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在落日余晖中,忽明忽暗,若隐若现的群山,正是他此时的写照。 短短20字,融情于景,表面上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描写秋水远山,实际含意深远,耐人寻味。 -END-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