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白死里逃生,写下人生最爽的一首诗,惊艳后世千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4 07:57: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兰梅 于 2024-10-24 07:59 编辑

李白死里逃生,写下人生最爽的一首诗,惊艳后世千年                                                                    2024-10-22 21:00                                        

发布于:山西省
   

                          


作者:凯紫来源:凯紫的诗词之美

李白是唐朝最著名的诗人,许多诗篇至今传唱不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但也许是诗坛得意,官场就不如意。
李白一生仕途坎坷,没当过什么大官,却卷入政治斗争,还差点被杀。
公元730年,30岁的李白首次入长安。
结交了宰相之子张垍、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等朝中显贵,希望借他们之手,得到皇帝的垂青,可惜并没有如愿。
他只好四处远游,寄情山水。
一直到了743年,43岁的李白才在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推荐下,混到了一个职位,翰林待诏。
李白本以为可以一展抱负,没想到所谓翰林,其实就是皇帝的御用文人。
而当时唐玄宗一味宠溺杨玉环,作为御用文人的李白自然要“摧眉折腰事权贵”,顺从皇帝心意,夸夸杨玉环: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这样的仕途生活并不是李白想要的,于是他便放浪形骸,整日纵酒昏秽。
再加上他桀骜不驯的性格,使得很多人在唐玄宗面前诋毁他。

很快唐玄宗便下诏“赐金放还”。
按现在的说法就是给了他一笔遣散费,这在历史上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
而太子李亨则在灵武(今宁夏)称帝,史称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
唐玄宗不止李亨一个儿子,当时永王李璘跟着他一起逃往蜀地。
也许是为了制衡李亨,唐玄宗诏令诸子分领天下节度使。
任命李璘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坐镇江陵。
李白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投入成为李璘麾下,成了他的幕僚。
比较有趣的是,一向自诩李白“铁杆迷弟”的杜甫,当时则是投奔了李亨。
不过亲兄弟各为其主也是常有之事,何况李白杜甫?
之后李璘被控谋反,李白也因此获罪。
李璘到底是否谋反,我们不得而知。
毕竟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就像玄武门之变。
胜利的李世民说是李建成先伏兵要杀他,焉知不是李世民蓄意杀害李建成?
成王败寇,李璘拥兵在外,始终是李亨的心腹大患。
他是否意欲谋反不重要,但他的结局却是注定了的。
李白为李璘幕僚的时候,曾经写过组诗《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后来这些诗便成了他的催命符。
永王被定性为谋反,而李白却为他摇旗呐喊,在李亨看来自然是大逆不道。
当时李亨本来是准备杀了李白,幸好郭子仪等人为他求情,这才改成流放夜郎。
夜郎是什么地方呢?
相当于现在的贵州遵义,在当时算是蛮荒之地。
不过李白运气真不是一般好,刚到重庆的白帝城,就传来大赦天下的消息。
又惊又喜的李白当即乘着小舟顺东而下,到了江陵(湖北)。
还写下了一首惊艳了千年的诗歌《早发白帝城》,全诗如下: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也叫《白帝下江陵》,从诗题我们便能大概猜到诗歌的内容。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清晨,我挥手告别被五彩霞光环绕的白帝城,相隔千里的江陵,一天就能到达。
诗歌开头便点名了时间和地点。

“彩云”不仅写出了白帝城地势之高,笼罩在一片霞光之中。
同时也体现了诗人重获新生的喜悦之情。
“千里”和“一日”:
一个极写路途之遥远,一个极写时间之短暂。
千里之外的江陵,只要一日的功夫就能到,可见行船之迅速,诗人心情之急切。
最值得玩味的是那个“还”字,江陵并不是诗人的故乡,可是他却说回。
被拘禁流放的李白就像断翅的鸟儿,此时解放,可不是回归自由,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告:
那个潇洒狷狂的李白又回来了。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两岸传来猿猴的叫声,不停地回荡在耳边,我乘着轻快的小舟,穿过万重青山。
郦道元在《三峡》中曾说: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杜甫也曾说:
“巫山巫峡气萧森”。
他们笔下的巫峡都是凄怆悲凉的,这和他们的心境也有很大的关系。
此时的李白处于兴奋状态,眼见倏忽而过的两岸山影,耳听连绵不绝的袁鸣,啼声、山影浑然一片。

清代的桂馥称赞:“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
最后一句的“轻”字,不仅是写小舟的轻快,更是体现了诗人冲破艰难险阻,前途一片康庄大道的快感。
这首诗中不见一个“喜”字却处处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境。
当时的李白已经58岁了,山高路远,崎岖难行。
何况又上了年纪,若是死在流放途中也是很正常的事儿。
就算到安全到了夜郎,荒凉偏僻,也是不好过。
当时杜甫就十分担心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所以遇到特赦的李白才会如此开心,他在诗中并没有直接抒情。
但是从他对行程的描写,不难体会他对死里逃生、前途一片光明的喜悦之情。
也许这便是这首诗能千古流传的原因吧。
通俗易懂、清新飘逸的文字,溢于言表、和景色浑然一体的情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3 18:30 , Processed in 0.00781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