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代“王羲之”启功:他是雍正第9代孙,晚年独居10平方米校舍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08:46: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当代“王羲之”启功:他是雍正第9代孙,晚年独居10平方米校舍                                                                     2024-11-12 14:30                                        

发布于:天津市
   
         启功是当代极负盛名的书法家、书画鉴定家,字元伯,一作元白。他不仅拥有功成名立的人生,也有着与众人不同的身世。作为我国一代文学巨匠——启功是一位正儿八经的皇族后代,是名副其实的雍正皇帝第九代子孙。

一、没落的皇族后裔不没落
启功1912年出生,2005年与世长辞。在这93载的岁月里他经历了中华民国的覆灭,陪伴新中国走过了长长的复兴之路。他经历了文革的洗礼,也享受了新中国的恩惠。

1912年,中华民国初立,宣告着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时代落下帷幕,新的政权上台,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在这样内忧外患的环境下,启功在北平出生了。
在启功出生后不久父亲及曾祖父相继去世,从此祖父成为了他的依靠。到后来祖父的离去让启功的家庭雪上加霜,在新时代里显得越加风雨飘摇。
启功年幼之时便聪慧过人,颇有才学天赋。在14岁之时便因对作画情有独钟而在长辈的引荐之下开始拜师作画。同时,不甘落后的启功还开始慢慢接触并深入学习书画鉴赏、书法以及写作。
启功传承了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刻苦精神,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传统文学,最终造就了“启体”新书法

二、包办婚姻里的爱情
在母亲和姑姑的细心保护之下,终于等到了启功可以婚娶的年纪,当时的启功并不知道自己的婚姻早已被母亲和姑姑私底下安排好。
1932年的某一天,母亲叫启功到胡同去接一个女孩子,也正是这个女孩子成为了启功一辈子相濡以沫的终生伴侣。

接见未来媳妇的那天,天空下着蒙蒙细雨,但画面出现的并不是戴望舒眼中的丁香花般的姑娘。而是一个充满着乡土气息,丝毫没让启功动心的朴素女孩。
待母亲道出了女孩的身份后才明白,原来这个如此普通的贫穷女子竟是自己的婚配对象。当时启功并不想在拼搏的年纪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儿女情长之上,只想着好好闯荡出一番事业来光宗耀祖。
母亲语重心长地劝说着启功:“你父亲去世得早,我跟你姑姑把你抚养长大,一直守着你也苦,希望你可以早日成家,有一个伴陪在你身边,我们也就安心多了。”
启功也深刻体会到母亲这些年的艰辛,看着满脸皱纹、苍苍白发的母亲。再三思虑过后,启功最终还是心软了,勉强接受了家里人的安排。

1932年10月,启功与宝琛在母亲和姑姑的操持下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从认识到结为夫妻,两人见面的次数寥寥无几,所以一开始启功对妻子还是相敬如宾般羞涩。宝琛比启功年长2岁有余,启功起初会很亲切地称呼其为“姐姐”。

宝琛从小就生活在贫穷家庭,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对于棋琴书画更是一窍不通。每当有朋友来到家里跟启功谈诗论画的时候,宝琛也只会负责斟茶倒水。
在朝夕相处中,启功也慢慢发现了宝琛独有的魅力。虽然从小没有接受过教育,但这并不妨碍宝琛成为启功的贤内助,总能把家里的事务整理得井井有条,对启功更是疼爱有加。
三、前世的500次回眸换来今生的患难与共
1957年,新中国成立没多久,中国虽处于百废待兴,但总算有了个远离炮火的环境。然而不幸的是,操劳了大半辈子的姑姑和母亲相继病倒,家里的内务重担都落在了宝琛一个人头上。
每天忙碌着操持家务,宝琛也开始日渐消瘦。在跟宝琛交代完后事之后,启功母亲也离世了。
此刻的启功才发现自己的妻子为了料理家事早已瘦骨嶙峋,自己的内心甚是心疼。他在宝琛面前一跪一磕一声“姐姐”,以此来答谢妻子这一路走来的患难与共之恩。他深刻知道没有两个人的共同努力一个家庭根本称不上美满。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还处于建国初期的动荡年代,随着双亲的离开,外在环境的影响,启功的家庭条件也是每况日下。
启功不得不变卖自己的字画来补贴家用,但是天生脸皮薄的他又怎么会放下面子到街上叫卖自己的作品呢!
此时的宝琛也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说出了那句:“您只管作画,我负责到街上叫卖。”正是这句再也普通不过的话语,让启功对这位出生在封建社会的妻子改变了看法。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启功都靠着变卖字画为生,但是生活在物价飞涨的年代,他们依然过得很艰辛。
启功发现即使生活贫困,宝琛依然能够让自己的生活过得井井有条,每个月还能有一笔固定的开支给予自己购买作画写诗用的书籍及笔墨。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启功也不例外。
他一生所取得的成就与宝琛无怨无悔的付出是分不开的,一个出生在封建社会没有文化的女子却是最懂启功的人。
在吃饭都成问题的年代宝琛依然选择无条件地支持丈夫的文化事业,这让后来功成名就的启功感动的同时也深感愧疚。

四、晚年疾病缠身,独居校舍悼念亡妻
1975年在动乱即将结束之时,宝琛却因常年劳累而病倒卧床。启功看到倒下的宝琛心里更不是滋味,他白天上班,晚上便拖着两条老寒腿照顾妻子。期间看着瘦骨嶙峋的宝琛,启功有感而发作了一首感人诗作“白头老夫妻,相爱如少年,相依四十年”。

在真正的爱情面前,苦难显得那么地微不足道。回顾宝琛的一生,从二十出头的花季少女到嫁入没落的皇族后裔之家到离开人世,她的一生都活在了多贫多困的日子里。

在平反之后,启功得到了加薪的机会,但他放弃了这样的机会选择深居简出。启功明白自己最在乎的人已不在,最关心自己的人走了,再多的荣华富贵都如浮云。自己的生活过得越好,心里对妻子就越感愧疚。有难同当,有福却不能同享,这便是启功内心最大的遗憾。
他说:“宝琛跟着我一辈子都没过上一天好日子,我要过得再清苦一些才对得起她。”在宝琛去世后的30年里,启功依然吃着两人常吃的菜式,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悼念亡妻。

进入到80年代,启功的国学成就开始被世人所知,名气越来越大,他的字画价值更是水涨船高。在名利面前他不忘与亡妻一起走过的路,依然选择生活在清苦的日子里。
他在晚年拒绝了央视名嘴赵忠祥的题字请求;拒绝了靠自己劳动得来的名和利;把自己卖字画所得的百万巨款捐献给了北京师范大学。他选择终生独居10平方米校舍,粗茶淡饭,清贫且孤寂。
总结:
2005年,93岁的启功在北京逝世。在思念了30余载后,他终于要在另一个世界与自己心爱的妻子重聚了。启功逝世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死后能与宝琛葬在一起。

什么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什么是相濡以沫,生死契阔。
我想启功与宝琛的爱情便是最完美的答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3 15:35 , Processed in 0.00805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