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见到友人的妻子漂亮,羡慕之余写下一首词,感动世人近千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轼见到友人的妻子漂亮,羡慕之余写下一首词,感动世人近千年                                                                      2024-11-18 14:43                                        

发布于:天津市
   
         自古以来,人们向往忠贞的爱情,赞扬患难见真情的勇气。俗话说,有福同享易,有难同当难,因而患难之情才最难得,北宋词人苏轼曾有一位侍妾名唤王朝云,她虽出身烟花之地,却是苏轼的红颜知己。
她更是陪着苏轼度过人生最低谷的时期,相伴在侧、不离不弃。可惜,王朝云三十四岁就病逝了,苏轼不胜哀伤,为她亲撰墓志铭,还写下许多诗词怀念她,以寄托自己的深情和哀思。
苏轼有一好友王巩,他与苏轼的遭遇很是相似,也是因仕途不顺被贬去了偏远的地方。同样,王巩的身边也有一位红颜知己,愿随着他去往被贬之地,随侍在侧。

苏轼看着这位美丽又重情义的女子,内心很是感慨,于是提笔写下了一首传世名作。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罪魁祸首“乌台诗案”
苏轼与王巩被贬皆出于一件事,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这一切还要从王安石变法说起。熙宁二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改革,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的苏轼自然屡遭排挤,仕途不顺。
苏轼自知在朝中无立足之地,于是申请外任,渐渐地变法的主导者从王安石变成了宋神宗。苏轼在各地任职之时,观察到了新法执行过程中的诸多流弊,便形诸吟咏,对这些弊端进行批评和讽谏。
可是,既然宋神宗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变法主导人,苏轼此举算是得罪当今圣上,更为他后来的一系列遭遇埋下祸根。

到了元丰二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指出苏轼在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暗讽朝政,对皇上不敬。
随即,他又举出大量苏轼的诗文为证。此案先是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史籍记载,御史台中种有柏树,柏树上停栖无数乌鸦,因此称御史台为“乌台”,“乌台诗案”此名便是这么来的。
“乌台诗案”算是苏轼人生的分水岭,诗案之后,他的诗词从题材和风格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对人生世事的见解和感悟也愈发通达富有哲理。
此前,其诗词作品多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以抒政治豪情。而诗案之后,其作品逐渐转向自然和人生体悟,其淡泊旷达的心境越发显露出来,收敛平生心,以达豁然恬淡之境。

苏轼的好友王巩,也是由于受到“乌台诗案”牵连被处置,而且还是所有案犯中被贬得最远、责罚最重的。对于王巩的遭遇,苏轼非常愧疚。
他觉得好友的不幸皆因自己而起,心里很是过意不去。王巩被贬兵州后,苏轼曾多次给好友写信,诉说自己的愧疚之情,而王巩并不放在心上,反而宽慰苏轼,说自己在宾州养生修行。
万里归来颜愈少
经历了“乌台诗案”的处置,苏轼和王巩二人各自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年之后,王巩奉旨北归,此时终于能与好友苏轼相见。
话说,苏轼见到了被贬往偏远之地多年的王巩,发现他不仅没有沧桑落魄,反而面色红润,神色焕发更胜当年,便向他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王巩听后哈哈一笑,说是因为自己经过此事后心境更加豁达了,除此之外还得益于常伴在自己身边的一位红颜知己——柔奴。苏轼定睛一看,柔奴果然容貌秀丽,蕙质兰心。
王巩说,他在宾州泼墨吟诗、访古问道,多亏了有柔奴歌声相伴、温柔慰藉。苏轼了然,又听柔奴弹唱一曲,果然歌声婉转,琴艺精妙。
苏轼看着美丽的柔奴,试探地问她:“岭南应是不好?”不曾想,柔奴竟然轻声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未曾想到一位年纪轻轻的歌姬,竟能有如此豁达之语。
他又想到当年柔奴义无反顾跟着王巩去宾州受苦,三年来不曾有一句怨言,更是陪伴王巩在偏僻的宾州度过了寂寞艰苦的岁月,因而心生感慨,不由得对这位看似柔弱的女子心生敬佩。

感慨之余,他提笔写下了这阙《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其中,王定国即王巩,寓娘则是歌姬柔奴,整阙词如下:“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现如今,这首诗词已经成为了苏轼的传世大作之一。
歌颂坚贞爱情
苏轼的这首《定风波》,上片描写了歌姬柔奴天生丽质、晶莹俊秀,歌声婉转清丽。一句“雪飞炎海变清凉”,更是突出了有了柔奴的歌声和陪伴。
即便被贬到莽荒之地,王巩也能宽解心中苦闷,变得超然旷放、恬静安详。再看下片,“万里归来年愈少”则说明二人北归容光焕发,精神面貌也大不一样,也是经历不幸之后内心平和、淡然的缘故。

柔奴陪伴着主人王巩度过了艰难的一段岁月,却毫无埋怨,反而透露出的克服艰难的自豪感,赞美了她如梅花般的坚强意志,以及他对王巩。
词的尾句则借用了柔奴的回答,让人想起了白居易的“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一句,歌颂了柔奴随缘自适的旷达与乐观。
总而言之,这首词不仅赞美了柔奴的姣好容貌和出色的才艺,更歌颂了她高洁的人品和美好的情操。
此词之后,“点酥娘”柔奴的名号开始闻名京城,她与王巩共患难的故事也流传开来,成为了坚贞爱情的古典诠释。或许是苏轼在王巩与柔奴的身上,看到了自己与爱妾王朝云的影子。

想到了当年这位红颜知己是如何陪伴在自己身边,为自己排忧解难,共同度过艰难岁月。柔奴还能陪伴在王巩左右,可惜王朝云几年后便离世了,给苏轼留下无限遗憾。
然而,在苏轼的心中,这种忠贞而坚定的感情永远使人感动,使人怀念,更使人难以忘怀。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3 18:42 , Processed in 0.00791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