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印刷了9亿多张,让我的家乡闻名全国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07:59: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印刷了9亿多张,让我的家乡闻名全国                                                                         2024-12-03 18:30                                        

发布于:天津市
   
我的家乡是江西萍乡安源,让我老家真正闻名全国的是一个人和一幅画。
这个人就是伟大领袖毛泽东,这幅画就是单张彩色印刷数量累计达9亿多张、排名世界第一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

毛泽东经典红军照
01、萍乡安源
江西萍乡是湘赣边境一个边陲小市(距离长沙不到150公里),目前仅有三县两区,分别是安源区、湘东区、上栗县、芦溪县、莲花县。
萍乡市面积仅有3802平方公里,仅大于鹰潭市和新余市,人口189万,排在江西各市倒数第四,GDP更是排名倒数第二。
可谓是江西11个地级市中的小弟弟。

江西萍乡
可萍乡既是历史悠久的名胜古镇,又是闻名遐迩的红色土地。
春秋时期萍乡位于吴楚交界处,据说楚昭王有次渡江时,一个大如斗的东西撞上了他的船。
楚昭王很惊讶,命人捞起来,却不知道是什么玩意。
他马上派人询问孔子,孔子告诉他这东西叫萍实,只有霸主才能得到它,这是吉祥的征兆。
楚昭王大喜。
于是后人把楚昭王发现萍实的地方叫“萍实里”,“里”就是乡的意思,因此这个地方又称萍乡。
楚昭王渡江,有物大如斗,直触王舟,止于舟中。 昭王大怪之,使聘问孔子。孔子曰:“此名萍实,令剖而食之,惟霸者能获之,此吉祥也。”——《说苑·辨物》
楚昭王渡江,获于此。今县北有萍实里、楚王台,因以名县。——《寰宇记》
三国时期,东吴始设萍乡县,这个名字一直叫到现在,并于1970年开始升为地级市。
萍乡是个小地方,历史名人并不多,比较知名的只有清朝乾隆五十四年的探花“江西才子”刘凤诰和光绪年间著名维新派人士光绪十六年榜眼文廷式,北京大学第三任校长朱益藩。
正因如此,萍乡自古以来其实并不太出名。
直到进入近代以来,萍乡开始在中国近代史上大放光彩。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同盟会革命党人领导了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武装反清起义——萍浏醴起义。
(“萍”指的是江西萍乡、“浏”指的是湖南浏阳、“醴”指的是湖南醴陵)。
这次起义是太平天国起义以后中国南方爆发的一次范围最大的反清革命斗争。
虽然起义最终失败了,但起义将士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极大地振奋了广大革命党人。
后来孙中山先生曾写诗纪念这次起义以及起义领导人刘道一(同盟会会员,起义失败后壮烈牺牲)道:
半壁东西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可以说,萍乡是中国近代反封建主义革命发源地,极具革命传统。
02、江南煤都
萍乡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与众不同、极其拉风的外号,一个是“江南煤都”,一个是“中国小莫斯科”。
萍乡地下煤矿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江南煤海。
清末时期,清政府发起了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开始发展重工业。
煤炭是重要的工业资源,萍乡煤炭资源引起了清政府的广泛关注。
1898年,清政府成立了萍乡安源煤矿,这是中国最早的煤矿公司之一(目前安源煤矿仍然在开采,是我国唯一一座开采了百年仍在生产的矿井,累计开采6500万吨煤炭)。
1908年,盛宣怀奏请清政府批准合并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正式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
汉冶萍公司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官僚买办企业,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而且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年产钢近7万吨、铁矿50万吨、煤60万吨,占清政府全年钢产量90%以上,仅萍乡煤矿就有1万7千余工人。,
可惜,由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汉冶萍公司竟然全年亏损。
盛宣怀接办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后,只好向列强借款,因此这个工业命脉逐渐落入列强之手。
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汉冶萍公司已经被日商所控制。
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其中专门提出将汉冶萍公司由中日合办,由此可见,汉冶萍公司的重要地位。
当时萍乡煤矿工人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买办的压榨下,过着悲惨的生活。生活非常艰苦,一个班要12小时,一天只赚得十多个铜板,没有任何劳保福利,监工对工人管理严格残酷,非打即骂,拳打脚踢。
而且劳动保障差得很,经常出事故。
当时萍乡人有句民谣,唱道:“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狗。”
这是当时工人们的真实写照。
毛泽东曾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因此,素有革命传统的萍乡人民,反抗意识、革命意识特别强烈。
03、萍乡曙光
正是因为萍乡人民的革命意识,让这片土地和毛泽东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从1920年至1930年,毛泽东就曾先后10次到萍乡安源。
1920年11月22日,领导湖南自治运动的毛泽东,因为湘军军阀湘军第一师师长、水陆军总司令赵恒惕的迫害,离开长沙,来到萍乡。

毛泽东青年时期照片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来萍乡,他看见了一件令他非常惊奇的事情——“吃磨饭”(萍乡话,大概意思是吃霸王餐)。
这年冬天,萍乡许多农民无粮过年,一些胆大的农民百姓便开始酝酿去财主家“吃磨饭”。
长兴馆姚满嫂秘密串通300余户数千个人,突然聚集到财主罗老四家。
他们不吵不闹,不打不骂,就是等饭吃,罗老四要是不给,就赖着不走了。
众怒难犯,罗老四只能给他们做饭。
此事一出,萍乡各地纷纷效仿。
一时间,萍乡“吃磨饭”成风,吃得贫苦农民喜形于色,“磨”得财主豪绅叫苦不迭。
萍乡农民这种特殊的反抗斗争,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和重视,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启发和反思。
他马上下乡,进行深入的调查和详细的分析。
毛泽东在萍乡短暂停留回到长沙后,就开始撰文分析。
1921年,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告中国农民》一文。
他在文章中高度赞扬了萍乡农民“吃磨饭”的斗争,热情洋溢地写道:“萍乡今年这件事,也是中国农民觉醒后的曙光……有了这线曙光,青天白日就要随着来的……你们若都照着萍乡的乡民这样行动,共产党就能使你们脱出一切的痛苦。”
1921年,毛泽东参加完一大后,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湖南支部书记。
10月下旬,为贯彻党的“一大”决议,毛泽东以走亲访友的名义,从湖南长沙来到安源,住在八方井的同乡、在安源煤矿上当段长的毛紫云家中。
毛泽东几乎走遍了安源所有矿区,实地考察了机械修理厂、炼焦坊、锅炉房,还和工人们一起吃饭,并且亲自下井和煤矿工人进行亲切的交流。
通过交流,毛泽东了解到了工人们的一些基本情况。当时安源煤矿工人,冒着生命危险,下井工作,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有的甚至14个小时,而工钱只有有8到12个毫子(萍乡话硬币的意思),生活非常困苦。
毛泽东心里很不是滋味,感叹道:“你们的生活真苦哇!”
而后,他鼓励工人们团结起来,一起反对帝国主义资本家的压迫剥削。
毛泽东凭借自己敏锐的判断力,断言:安源是工人运动很快开展的地方,安源工人有发动的基础。

毛泽东和安源路矿工人04、中国小莫斯科
1921年12月,毛泽东第三次来到萍乡安源,这一次,陪他一起来萍乡的还有李立三、朱少连:宋有生、张理全等人。
他们这次来安源是准备在煤矿工人中发展组织,吸收了李涤生、周镜泉等工人加入青年团,并成立了的第一个团支部,有团员8人
毛泽东还提议以解除工人被剥削为宗旨,成立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
1922年2月,李立三、朱少连、蔡增准、周镜泉、李涤生、朱锦堂等6人举行了入党仪式,成立了安源路矿党支部,李立三任支部书记。
这是江西最早的党组织,也是全国产业工人中第一个党支部。
1922年5月中旬,毛泽东第四次来到萍乡安源,召集路矿支部听取工作汇报,指导安源工人运动。
9月初,毛泽东第五次来到安源,考察发动安源工人罢工,了解与粤汉铁路工人罢工相呼应的可能性。
他和蒋先云、朱少连等人分析形势后,判断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形势已经成熟,他果断地决定举行大罢工。
由于党支部书记、工人俱乐部主任李立还在醴陵,并不在安源。
毛泽东便直接主持召开党支部会议,分析形势,研究罢工方案,讨论对策会上他提出“哀而动人”策略,争取舆论支持,分化路矿当局。
会后,毛泽东写信给李立三,嘱其速回安源领导罢工;接着,又派在粤汉铁路工作的刘少奇来安源,参加罢工的领导工作。
9月14日凌晨,载入史册的安源路矿大罢工正式开始。
9月18日下午,安源路矿工人经过持续五天的激烈斗争,迫使无计可施的路矿当局同工人俱乐部代表签订了包含13款内容的条约,接受了工人们提出的要求,取得了一场“未伤一人,未败一事,而得到完全的胜利”。

安源路矿工人罢工纪念馆前的毛泽东雕像此后,毛泽东又先后两次来到安源,指导工人继续斗争,保卫安源路矿大罢工的胜利果实。
安源成为当时工人们心目中的圣地,“中国小莫斯科”之名,不胫而走,当时全中国有2/3的党员出自安源煤矿。
而且在新中国众多开国将军,从安源煤矿走出过13位开国将军,分别有:
开国上将:杨得志;
开国中将:方强、刘先胜、晏福生、唐延杰、韩伟、丁秋生;
开国少将:王耀南、吴烈、罗华生、罗桂华、幸元林、熊飞。
这还不算在安源工会领导革命的开国大将萧劲光。
更值得一提的是,萍乡还是秋收起义的发源地之一。

毛泽东和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
起义部队被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毛泽东任前委书记,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余贲民任副师长,钟文璋任参谋长)。
第一军第一师下辖3个团(第一团团长钟文璋,第二团团长王新亚,第三团团长苏先骏),其中第二团的主力就是安源路矿工人和萍乡工农武装组成。
可惜,这次起义并没有完成攻打长沙的计划,总指挥卢德铭在萍乡芦溪不幸牺牲。
不过,毛泽东却率领起义部队,从萍乡出发,转战井冈山,开辟了著名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为了纪念这次起义,萍乡建了一个秋收起义广场)

萍乡秋收起义纪念碑05、传世名画
1967年10月1日,中国革命博物馆首度展出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生刘春华先生创造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
该画采用左右对称的图式构成,毛泽东身穿一件传统的蓝布中式长袍,一只手拿着一把油纸伞,另一只手握着拳,意志坚定,屹立画面中心位置。
这幅画的寓意是,毛泽东像太阳带给人民希望,以坚定的革命意志,不怕艰险,不怕牺牲,决心克服种种困难,解放中国,领导革命胜利。

《毛主席去安源》油画该画一经问世,马上引起轰动,深受人民欢迎。
这幅油画,画的就是1921年10月,毛泽东去安源组织路矿工人进行革命活动的场景。
1968年5月,《人民画报》以《毛主席去安源》为名、用彩色夹页首次发表了该画。
7月,《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两报一刊”再次以彩色单页形式隆重、热烈、公开发表。
该画的单张彩色印刷数量累计达9亿多张(不含转载),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一张油画”。
那时候,全中国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这幅名画。
每印刷一次,每看一次,都在宣传我的家乡。
安源之名,随着这幅名画,传遍神州大地。
1995年,在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秋季拍卖会上,《毛主席去安源》以605万元成交,创下了当时华人油画在国内拍卖的最高纪录。
萍乡安源,因为这幅画,名垂青史。
结语、
毛泽东在萍乡留下过太多太多的痕迹,食堂是萍乡人,我更因此而感到自豪。
如果哪位朋友想去萍乡观光旅游,除了去看罢工纪念馆,秋收广场等红色旅游地,还可以去武功山玩玩,至于萍乡美食的话,我推荐萍乡炒粉、萍乡腊肉、莲花血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9 06:01 , Processed in 0.00763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