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师恩钊山水画新作“四感”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07:17: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师恩钊山水画新作“四感”                        

2024-12-06 15:07                                        

发布于:北京市
   

                                    

天险 万里长城奇绝处 160x200 2024年

蓦然回首龙年已经过半,这两年因活动较多忙于事务,作画不算勤快,收获也不是很多,但在创作中还是有一些新的感受,梳理了一下,概括起来有四种感觉,即陌生感、距离感、洒脱感、神秘感。

中国画 画世界(与助教赵璟庚,于盛本,冯琦,马志珍合作) 540x206 2024年

中国画 画世界(与助教赵璟庚,于盛本,冯琦,马志珍合作局部)

陌生感

每位真正的艺术家,都在追求自己的个性风格。一个画家作品的辨识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有长期的探索和磨练才能形成独特的风格。今天画家们都在谈创新,其实,所谓创新,我认为并非挖空心思地追求新奇怪异,而是在扎实的传统基本功的基础上,理性地融入其他艺术元素或者是得到某些方面的启发,历经反复琢磨实践,方能在作品中呈现出整体的或某一侧面的个性面貌,给人带来与众不同的视觉感受,令观者产生一种陌生的感觉。

春醉 莱茵河畔 150x190 2024年

今天的中国画,相对于传统绘画,是应当呈现一种新的面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陌生感。同时,每位画家因思维观念和审美追求的差异,其作品也应当给人以面貌各异的陌生感。

曦光 136x68 2024年

沉沉大壑秋欲浓 98x180 2020年

新北派山水的特点,是在传统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绘画语言的基础上,融入当代各种艺术元素并触类旁通地从现代生活中汲取营养,形成既有传统功力,又与传统山水画迥异的新的绘画风貌。譬如可引进西画中的体积、明暗、黑白,色彩等,也可参考摄影作品和电影电视中的风光,构图,意境和拍摄手法等等。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可以乘机日行万里,也可以将世界风光把握掌中。今天的画家,与历史上任何时期的画家相比,其眼界视野、思维方式、审美观念都会发生质的变化,在艺术创作中展示出具有新意的作品,也是理所应当的。

清晓悠然处160x160 2024年

画家都会有数十年的艺术生涯,学生临习老师的作品是必要的,但总是在模仿老师或是其他画家则难成大器。在创作的各个时期,都要有一种思变的情怀和勇气,每个阶段常给自己一点新鲜的感受和变化,才能避免思想僵化,保持艺术活力。当然,每个画家维持自己的的基本画风和探索求变是一对矛盾,但又是可以辩证统一的,关键是要把握度数。我在创作中偶尔也有些牵强,甚至曾要求自己每幅画都要有点变化。其实,隔三差五在某一方面寻求一点新意,便没有停步。一个画家在回眸自己的作品时,倘若有时也产生些许陌生感,便是一种欣慰。

南极白夜 世界名山系列之南极洲200x215 2021年

距离感

“画者画也”,这是北派山水的宗师荆浩的一句名言,言简意赅,内涵深刻,一语中的阐释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画就是画,不是模拟自然,艺术源于生活,但不等于复制生活,倘若艺术只是再现而不能高于生活,则无存在之必要,各种艺术门类皆同此理。

天设金汤 248x124 2024年

中华雄风(与弟子赵璟庚、于盛本、于汝旺、高宜军、吴鹏钢合作)820x216 2024年

中华雄风(局部)(与弟子赵璟庚、于盛本、于汝旺、高宜军、吴鹏钢合作)820x216

对于山水画家而言,生活即是师造化,是真山真水大山名川。行万里路采风写生便是山水画家的深入生活汲取营养。画家若心中没有河山的浩瀚气势,不熟悉山石的形态结构,缺乏“云烟惨淡风月阴霁难状之景”的心灵感悟,则只能是模拟先人,闭门造车。但是,眼中某山某景再美的自然景观,也不如将自然中多种美集中起来加以升华的艺术之美,这也是中国山水画美学理念的高明之处。

环宇金辉(与弟子赵璟庚、于盛本、冯琦、汤志华、马志珍合作)1000x250 2024年

环宇金辉(与弟子赵璟庚、于盛本、冯琦、汤志华、马志珍合作局部)

我在多年以前就写了一篇文章,题目为《回归自然》,文中对多年来主导中国画的文人画“重意轻形”等观念进行了反思,主张用中国画的笔墨也可以以相对的写实,展现自然造化之美。但我又对现下流行的类似西画的中国画写生不愿苟同,主张沿用古人的边走边看步移形随的采风方式,加上速写拍照等现代手段,将自然造化了熟于胸,创作出“胸中丘壑”。对于“师造化”和“师我心”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如何把握二者之间的“度”的问题,恰如齐白石所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句话运用在山水画中也很合适。

长风晓色 136x68 2024年

混沌初开200x200 2022年

我在近年的山水画创作中,尤为注重将写实的着意雕琢的山石树水,置于虚拟的写意的环境之中,用变化多端的墨色和刻意渲染的氛围营造一种人为的空间,使其既有亲近自然的真切感,又有一些不知所宗的疏离感。这种处于真实和非真实之间,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处理,既符合艺术源于生活的基本属性,也保持了两者之间的恰当距离。具有与生活保持一定距离感的艺术作品,应当更能够深化意境引人入胜,这也是对荆浩的“画者画也”的一种诠释。

春光春水 240x80 2021年

空鸣山谷 68x68 2022年

洒脱感

这个话题应当是谈笔墨的。中国画家每个人都在谈及笔墨,但对于笔墨究竟是什么,似乎大家并没有一个共识。传统山水画的对于用笔用墨,具有一定的规范。比如将山石的表现方法,归纳为各种皴法,计有一二十种之多,还有各种树法、云法、水法等等。这些法,是古人师造化从自然中提炼出来的经验归纳,既符合自然规律,又升华为程式的规范,使中国绘画形成一种在语言上与世界其他画种迥异的风格,并且传承起来十分有序。历来学习山水画的途径是规矩师承,学画的方法是“传移摹写”,这便形成了千百年来山水画形式的相对固定。

惊泉 136x68 2024年

中国画这种严谨的传承模式,有利的一面是具有稳定而辨识度很强的传统绘画特色,而有别于其他任何画种。而不利的一面,也正是因为艺术风貌过于稳定,使得中国画千百年来不断重复自己,形成了难以突破的样式化和程式化。

春月融融 300x150 2023年

月深沉 200 x200 2020年

中国画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恰好和封建社会的历史同步。两千年来虽然经历一次次的改朝换代,但帝王专制的封建制度和经济基础却并没有改变,社会面貌和百姓的生活状态也没有什么质的改变,所以做为思想上层建筑的绘画艺术,没有变化也属正常。在各个朝代虽有不同绘画流派的出现,但并不影响总体面貌的同一性,以至于在古画面前,除却专家是很难辨识出朝代和流派的。

云岚曙色 240x100 2024年

秋水无声 124x124 2020年

我们常常对看到的百多年前的老照片大惑不解,但那确实是中国数千年来的生活状态。今天世界和中国都变了,现代化的步伐快的令人瞠目结舌,科幻中的世界正在变为现实。所以今天的艺术有一个大的改变也是顺理成章的,古人尚知“笔墨当随时代”,做为今天的画家,如若言必称传统,总是拿传统做为尺度来衡量,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做为今天的画家,有责任在自己的绘画领域变革创新,以不同风格的新的绘画面貌,来顺应我们这个时代。

春谷鸣泉 68x136 2024年

但是,就中国画而言,没有笔墨也就不称其为中国画,再新的样式也离不开笔墨。传统的山水画总体的特点是精到、细腻、周全,一般使用小笔细线,精心勾勒,逐步加工,将水墨的变化运用到皴擦点染之中。其实用墨的变化,在画理中有泼墨破墨积墨之说,但在传统山水画中,似乎只用到了积墨,而鲜见有泼墨和破墨的迹象。

华山论剑 68x136 2024年

我以为山水画若要出新,泼墨和破墨的大胆运用不失为一种方式。在山水画中,大片的黑白灰对比强烈,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不同色调的浓淡干湿焦及肌理的水墨变化,使画面更具感染力;粗与细,简与繁,聚与散的多种组合,更能吸引观者的眼球。传统山水画严谨、工细、淡雅、清韵,而新的水墨山水画豪放、气盛、写意、潇洒,给人一种洒脱之感。

绿荫山下 68x136 2024年

这种洒脱感,并不是一昧的大刀阔斧超大写意,而是将刻意经营和挥洒粗放融为一体,将具象的山石树水和写意的泼墨破墨有机地结合,在画面中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变化。有时甚至着意留一些粗疏的墨笔墨块,与细腻柔润的部分形成对比。其实,洒脱的笔墨也并不是信马由缰,有时候看起来粗放的墨块墨色变化,也是经意设计和雕琢出来的。

清泉石上流 68x136 2024年

我一向认为,我们所谓的中国画的笔墨,并不在于一笔一划的经意,而是显现于整幅作品的氛围。能否在中国特有的宣纸上,呈现出笔墨的多姿多彩的变化,这便是我经常提到的新北派山水的“变”字之一。谈及新北派山水和传统的北派山水的不同之处,可以列出体积感,明暗感,灵动感等等,而这种用笔墨展现出来的洒脱感也是在其中。

五花山之一 68x136 2024年

神秘感

关于绘画作品中的神秘感,人们往往在油画中可以看到,其实在中国画中,自古以来亦然有之。

神游240x70 2021年

在油画作品中,除了当代艺术的抽象作品之外,一些写实的的作品,有时也显现某种出乎生活和自然常理的情景,或是一片幽暗的色调,或是迷蒙晦涩的氛围,或是一些时空的转换,给观者带来了视觉上的错落感。这样的处理将艺术和生活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增强了神秘感而更引人注目。

春水无声 180x98 2023年

暗绿迷天68x68 2022年

在中国画中,虽然刻意追求神秘感的作品不是很多。但传统画论中就有“画者画也”的观念,画,并不是自然情景的描摹和复制,而是要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在真实和非真实之间寻求艺术化的再现。其实,历代的传统山水画,并不是按“眼中之竹”真实场景摹写的,而画的是“心中之竹”,将“步移形随”所得的山上山下、山前山后、山左山右的景色依照主观想象组合而成,这就是一种对现实的超越,而超越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神秘感。我们在对传统的学习中,往往忽略了这种神秘感带给我们的魅力,当今大量运用西画焦点透视的中国画写生方式,其实正是对于传统的逆反。

山夜240x80 2021年

雾灵山中100x230 2022年

近年来,我常常思考在画面中能否增添一点神秘感。比如在选题上,可以查资料搜寻大自然中鬼斧神工造型奇特的大山和奇境,表现在画面上就会引人入胜;在笔墨上,在大片墨色中有浓淡层次和自然肌理的变化,会使人联想到内中还有什么情景;或以大片而多变的虚濛,云遮雾绕令人如入仙境;还可以洒下一抹神秘的光束,不知是晨光还是晚霞;或者泼染出云光水的融合氛围,似光似水又似云;也可以平涂大片灰色,既与黑白各色形成对比,也给人们留有想象的空间;另外,画面中场景的安排,也不一定都按自然的情景和常理出牌,依照作者的想象和构图的需要,使作品形成某种对现实的超越,则更会引发联想。

溪水幽幽 68x136 2024年

神秘感,在各类艺术创作中是一种超越常规认知理解的氛围和情感。在山水画中,适当地运用神秘感,可以增强画面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观者进入到一种超越实景的更加美好的意境,将会为作品增添一层难以言喻的魅力,给人以超脱现实之外的感受与联想,引发更加深层的思考与探索。

屹立秋风 68x136 2024年

天梯印象 68x272 2024年

山高水长 50x180 2024年

日出印象 68x272 2024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0 18:18 , Processed in 0.00881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