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35年红军在遵义城,仅仅抄了一个黔军师长家,红军就差不多吃饱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0 17:45: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35年红军在遵义城,仅仅抄了一个黔军师长家,红军就差不多吃饱                                                             2024-12-09 11:30                                        

发布于:天津市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视频加载中...
1935年,中国革命的命运摇摆不定,红军长征的道路布满荆棘。
乌江天险,黔北重镇,遵义,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不仅仅是因为那场扭转乾坤的遵义会议,更因为那段短暂却深刻的十二天,它见证了历史的拐点,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这让红军战士们心里憋屈得像压了一块大石头。
博古和李德的“左倾”冒险主义,差点把红军带进绝境。
穿过国民党第四道防线的时候,红军的人数从出发时的八万六千多减少到了三万多,锐减了一多半。
信源:《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遵义会议》—中国政府网

逃脱了敌人的包围圈,红军并没有迎来喘息之机,等待他们的,是蒋介石更为疯狂的追击。
危机时刻,李德仍然固守己见,坚持原定战略方针,让红军继续在绝境中挣扎。
通道会议上,蒋介石已经洞悉了红军的意图,调集了五倍于红军的兵力,准备将红军彻底消灭。

生死存亡之际,王稼祥开始反思“左倾”路线的危害,提出了召开中央会议的设想。
黎平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决定在川黔边区创建新的根据地,并明确指出,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
1935年元旦前后,红军兵锋直指遵义。
刘伯承指挥红一军团先头部队,巧妙地化装成黔军,骗开了遵义城门。

这座黔北重镇,就这样落入了红军手中。
遵义的占领,不仅使红军暂时摆脱了敌人的追击,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即将召开的遵义会议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这座黔北小城,成为了中国革命的“圣地”。
会议之前的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中央领导人忙于撰写材料、总结经验,为即将到来的会议做准备。
1月15日,遵义会议在黔军师长柏辉章新建的豪华别墅里召开了。
这座花了三万大洋建的别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时刻。

曾经是军阀的享乐之地,如今成为了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场所,这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讽刺意味。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别墅的主人柏辉章,一个靠搜刮民脂民膏发家致富的军阀,最终却为红军提供了召开如此重要会议的场所。
遵义会议上,与会人员认真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批判了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路线,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重要转折点,为最终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从长征开始,红军战士们就一直在野外摸爬滚打,吃了很多苦。
到了遵义,他们终于可以放松一下,暂时放下武器,好好休息。

遵义,对于这支疲惫之师来说,如同沙漠中的绿洲,给他们带来了短暂的慰藉。
和黔军不一样,红军来到遵义时,规矩特别好,一点都没打扰老百姓。
他们积极开展宣传工作,打土豪、分田地,救济贫苦百姓,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从南门关到接官亭,一路上老百姓都来欢迎,放鞭炮、敲锣打鼓,大家都很支持红军。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与当地群众亲切握手,并发表讲话,阐明了红军的宗旨,号召人民团结起来,建立苏维埃政权。
红军的到来,让受黔军压迫的百姓看到了希望,也赢得了大家的支持。

红军不仅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也缴获了大量的物资。
没收委员会查抄了黔军军阀和地主劣绅的财产,将粮食、衣物、被褥等分发给贫苦百姓。
这些物资,对于长期处于物资匮乏状态的红军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在遵义的十二天里,红军战士们体验了难得的“小资”生活。

他们去逛街购物,尝了尝当地的美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热闹。
红军大学教员何涤宙的《遵义日记》中,记录了红军战士们在遵义的日常生活,他们逛店铺,吃辣子鸡丁,住在奢华的公馆里,享受着难得的轻松时光。
这种“惬意”的生活,对于长征中的红军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然而,这种“惬意”只是短暂的。
红军很清楚,形势依然很严峻,革命的路还很长。
遵义的十二天,是历史的拐点,也是人性的闪光。
红军与遵义百姓的温情互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中的关键转折。
它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为红军摆脱困境、走向胜利指明了方向。
会议能顺利举行,多亏了遵义被占下来。

这座城市提供的相对稳定的环境,以及缴获的物资,都为会议的召开提供了必要条件。
然而,红军在遵义的短暂“惬意”,也如同海市蜃楼般,转瞬即逝。
舒适的住所,丰富的物资,热闹的街市,这些都只是长征路上短暂的插曲。

红军战士们深知,他们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革命的道路依然充满艰辛。
遵义的“小资”生活,与长征的艰苦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了红军战士们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
他们并没有被短暂的舒适所迷惑,而是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准备。

红军在遵义的经历,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红包军非常守规矩,从不乱拿东西,因此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信任和帮助。
这种军民团结的局面,为红军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个例子可以说明红军的纪律性。

警卫员魏国禄在柏辉章家里找到了一枚金戒指,他用火烧了一下,确认是真金后就戴在了自己手上。
周恩来发现后,严肃地批评了他,并重申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魏国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将戒指上交。

这件小事,反映了红军严明的纪律和崇高的道德品质,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优良作风。
离开遵义后,红军面临着新的挑战。
蒋介石调动大量军队,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

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灵活运用战术,四次渡过赤水河,成功摆脱了敌人的追击。
遵义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胜利。
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攻,红军英勇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击溃了敌军数个师,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
这场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也证明了遵义会议的正确性。

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中的一个关键转折,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时刻。
它不仅改变了红军的处境,也对中国革命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红军在遵义的十二天,虽然短暂,却意义深远。
它见证了历史的变化,也体现了人性的光芒。
红军战士们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3 07:55 , Processed in 0.00863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