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思齐为何说自己与毛岸英的结婚照“很开放”?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5 13:05: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刘思齐为何说自己与毛岸英的结婚照“很开放”?



核心提示:“这是你们,快来看!”李讷指着1949年10月15日,岸英和思齐的结婚照片喊。照片上,英俊的岸英搂着思齐,甜甜地笑着。“在那个年代,这算是很开放的了!”思齐告诉大家,“那时我还有点不好意思哩!岸英非要这样搂着我的肩膀!”

本文来源:《中华儿女》2013年第23期,作者:杨杨,原题为:《和主席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本文系节选

板仓是杨开慧的家,在长沙清泰乡。刚一下飞机时,大家都嚷嚷着这次一定要去板仓看开慧妈妈。于是我们到长沙后的第一站就是去板仓。
风和日暖,翠竹青青。从北京来到这里,最突出的变化就是这如春的冬季,到处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车行驶在乡间公路上,车厢内一阵欢歌笑语。李讷和思齐前不久刚一块儿来过韶山,邵华却与大家好久不见了,思齐和邵华始终同坐一排,有说不完的家常话,思齐还拿出一大堆女儿、儿子的照片给大家看。今年已经62岁的刘思齐有四个儿女,生活得很幸福美满。
同王景清坐在一起的李讷,十分喜欢侄儿毛新宇,他们俩的话聊得很投机,“你得下定决心减肥,首先是锻炼”,“是啊,是啊!”
对于奶奶的家乡板仓,毛新宇并不陌生,他已来过好几趟了,“为了纪念奶奶,这个地方有许多‘开慧厂’、‘开慧店’,清泰乡已改名‘开慧乡’”。
开慧乡依然纯朴如故,湿润的山间公路,稀疏的农家小屋,和那些时而挑担而过的老乡,令人倍感亲切。所说毛泽东当年曾无数次徒步走在这山间小路上。
两个小时后,“杨开慧故居”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个用土砖砌成的小院,三面环山,青松翠竹,交相辉映,屋坪前是两口明净的水塘,再前面就是一片宽敞的稻田,银练般的板仓河……杨开慧在这里度过了她的童年时代。
“你们看,主席20岁时,下巴上并没有那颗大黑痣。”讲解员的话竟使我们大吃一惊,“怎么连我都不知道呢?”李讷和大家都紧凑上去看。
的确,标有1920年的这张主席年轻时的照片,并没有那个人人都熟悉的大痣,“那可能是他20岁以后才长的!”
简朴的农家小院,仅有一张木板床、一张桌椅的房间,这就是毛泽东和他的爱妻杨开慧曾生活过的卧房。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到自己青年时代的生活时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员是杨昌济,他是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后来同我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他教授伦理学,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站在杨开慧父亲杨昌济的照片前,李讷看得格外仔细,以至于别人都到别的展室去了,她还在那儿读介绍。被称为“板仓先生”的他曾在日本、英国公费留学九年,归国后,曾拒绝湖南都督谭延闿致他当教育厅长的任命,果断选任了普通师范学校的教员,后往北京大学任教,与李大钊等革命人士过从甚密,并为《新青年》撰文写稿。他不仅以他的哲学世界观、伦理学思想熏陶了毛泽东这个农家出身的青年学子,更以他高尚的人格、廉洁的节操和严谨的治学精神,赢得了毛泽东由衷的敬佩。
“杨开慧纪念馆”的第一幅照片,就是人人都熟悉的那张杨开慧在上海与岸英、岸青的合影,照片上温柔娴静的开慧坐在那里,怀里抱着一个,身边站着一个。大家在这张照片前伫立得很久,李讷笑着说:“我每次看到这张照片,都觉得他们那么可爱,很想抱一抱他!”
“人家抱你还差不多!”思齐打趣。
“你看毛毛多像奶奶!”李讷说着,用手捂着照片上杨开慧的下半边脸。毛毛得意地耸了耸肩。
“你们看,这是开慧写给你们的!”讲解员指着一张印有开慧书信的手迹说,“这还是1980年政府翻修这个院子时,从墙缝里找到的!”
这是1928年10月,毛泽东组织秋收起义时,开慧带孩子回到这里,由于关山远隔,日夜惆怅不安,她写下的一首《偶感》。
“天阴起溯(朔)风,浓寒入肌骨。
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
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
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
书信不可通,欲向无(人语)。
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
兹人不得见,(惘)怅无已时。”
毛泽东与杨开慧的这次分手已成诀别。1930年10月中旬,她被捕入狱,同时被捕的还有保姆陈玉英和毛泽东8岁的儿子毛岸英。
在狱中,杨开慧经受了各种形式的威逼利诱,甚至说只要她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就马上可以获得自由,但都遭她的严词拒绝。她对前去探监的亲友说:“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又嘱咐说:“我死后,不要做俗人之举!”1930年11月4日,杨开慧在长沙城浏阳门外的识字岭被枪杀,时年29岁。
毛泽东对这位“亲爱的夫人”满怀感情,那首写于1957年5月11日答李淑一的词已广为人知: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宵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1962年,当友人章士钊请教该词中“骄杨”作何解释时,毛泽东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骄杨”,是毛泽东对她的怀念和礼赞。后来,毛泽东应邵华、岸青的请求,把这首词写给他们时,又把“骄杨”写为“杨花”,并说“称‘杨花’也很贴切。”
对于毛泽东的儿女来说,这是一个烂熟于心的故事,然而此刻他们依然听得非常认真,我回头看了看,身边的思齐脸上挂着泪花。
紧接着,我们来到《毛岸英展览室》,这里汇集了许多毛家珍贵的家庭历史照片。这么多亲人凑到一起,观看自己公开发表的生活照,这可能还是第一次,所以大家的议论特别多。
“看,38年这张在莫斯科和平国际第二儿童院的照片上,怎么没有岸青?”邵华说。
思齐站在一张1940年秋,岸英在苏联伊万诺沃市共产国际加入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照片前,伫立不前。
“这是你们,快来看!”李讷指着1949年10月15日,岸英和思齐的结婚照片喊。照片上,英俊的岸英搂着思齐,甜甜地笑着。“在那个年代,这算是很开放的了!”思齐告诉大家,“那时我还有点不好意思哩!岸英非要这样搂着我的肩膀!”
“在莫斯科留过学的毛岸英,感情奔放,豪爽豁达!”刘思齐后来告诉我,他们的结合几乎是一见钟情。
这是一张1949年毛泽东和岸英、思齐以及李讷在一起的照片。长辫子的思齐和穿背带裤的李讷不知在说些什么,只见李讷小嘴鼓鼓地噘着。
“这边还有大哥!我嘴里含着一块糖,开始我向大哥要糖吃,他不给我,照像的时候我正赌气,人家叫我别不好意思。”李讷向大家介绍这张照片的背景,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有人说“你们照张像吧,在这张照片前!”李讷连连摆手说:“不照了,不照了,这种摆布很难受。”
说话间,我们走出小院来到修在山坡上的开慧墓地。
白玉石雕琢成的花圈,白玉石雕刻的开慧塑像和白玉棺墓,与墓后的大理石墓碑,形成一条长长的通道。拾级而上,两边是翠竹环抱,墓后巨大的墓碑上雕刻着毛泽东“蝶恋花”的手迹,真是黑白分明,苍翠庄严
这个开慧墓,是邵华一手筹划建筑的,为此她多次往返于北京与长沙之间,如今望着这个美丽动人的雕像,人们都赞誉连声,“你们看这个开慧妈妈多像仙女啊!”
“真是个贤惠的儿媳!”李讷感动地说着,脱去大衣要独自在这儿留影。
“你怎么还是这件蓝罩衣?”思齐走上去整理李讷的领扣。
“那年我一次就做了四件,这是最新的了!”李讷身上的那件中式的确良罩衣,在眼前这雪白的雕塑旁显得格外朴素,还有那件肥大的灰色裤子,使人总是疑心那是主席的旧衣服改的。从头到脚,李讷只有那副眼镜,透出城里人的气息,与我们的一起参观开慧墓的长沙乡下人,也比李讷穿得火。
“咱们扫扫墓吧!”随着李讷的号召,大家一起躬下身去,捡去了墓前的杂物。蓝天白云之下,苍松翠柏之间,开慧墓格外秀美。板仓,这个毛泽东爱妻安息着的山乡,此刻充满了她的后代那爽朗的笑声。我们在她的墓前三鞠躬,默默祈祷:“安息吧,开慧妈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30 11:29 , Processed in 0.00807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