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去世后,李敏接受采访:贵族谈不上,我是“贴饼子”公主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4 08:34: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去世后,李敏接受采访:贵族谈不上,我是“贴饼子”公主                                                                   2024-12-10 17:30                                        

发布于:天津市
   
引言:
"毛主席去世后,李敏接受采访:贵族谈不上,我是"贴饼子"公主"
1976年9月9日,举国悲恸,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作为毛主席的女儿,李敏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她是否如外界想象中那般享受着"贵族"般的生活?多年后,在一次罕见的采访中,李敏笑称自己是"贴饼子公主"。这个称呼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她的日常生活又是如何?为何她会说"贵族谈不上"?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敏的世界,揭开"红色公主"不为人知的一面。
一、"贴饼子公主"的由来
世人皆知李敏是毛主席的女儿,却不知她还有个特别的称号——"贴饼子公主"。这个称呼听起来颇为亲切,可是它是怎么来的呢?咱们且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有一天,李敏的好友王桂苡来家里做客。两人正说笑间,王桂苡突发奇想,抓起桌上的饭勺当作话筒,笑嘻嘻地对李敏说:"来来来,咱们做个采访。请问李敏同志,有人说你是'红色贵族',又有人称你是'红色公主',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啊?"
李敏听罢,不慌不忙,眼睛一转,嘴角一扬,笑着说道:"哎呀,贵族可谈不上啊!你瞧瞧我这身打扮,再看看我这屋里的摆设,哪里像个贵族啦?要是这样也算贵族,那咱们在座的各位岂不都成贵族啦?"
说着,李敏又指了指在座的一位女友,继续说道:"至于公主嘛,倒是可以这么叫。你们还记得不?就是她,早些年给我起了个外号,叫'窝头公主'。后来觉得不好听,又改成了'贴饼子公主'。这称呼,倒是挺贴切的!"
这话一出,屋里的人都笑开了花。你想啊,堂堂毛主席的女儿,竟然自称"贴饼子公主",这反差也太大了!
可就是这么个看似玩笑的称呼,却道出了李敏生活的真实写照。要知道,贴饼子可是北方常见的一种主食,是用玉米面或者杂粮面做成的饼,价格便宜,口感朴实。这哪里像是公主该吃的东西啊!
李敏接着说:"我这个公主啊,过的是什么日子,吃的什么,穿的什么,你们都是看在眼里的。像这样的公主,我看还是不当为好。做个普通人,反倒更自由、更自在。"
听李敏这么一说,大伙儿又是一阵哄堂大笑。李敏说完,一把夺过王桂苡手中的"话筒",笑着宣布:"好啦好啦,采访到此结束,咱们开饭吧!"
这个"贴饼子公主"的称呼,不仅道出了李敏生活的真实状况,更体现了她平易近人的性格。你别看她是毛主席的女儿,可她从不摆架子,总是以普通人的身份与人相处。
有一回,李敏和王桂苡一起去买菜。走在路上,李敏兴致勃勃地说:"咱们买个西瓜回去吃吧,我可会挑瓜呢!"
王桂苡打趣道:"哟,你还有这本事?隔着皮儿看瓤儿呀?"
李敏不服输,非要亲自挑一个。可谁知,回到家切开一看,瓜瓤都熟过头了。李敏不好意思地说:"哎呀,这瓜太不给我面子了,让我成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啦!"
这一闹,两个人又是笑作一团。你看,这哪里像个高高在上的公主,分明就是邻家大姐嘛!
"贴饼子公主"这个称呼,不仅仅是个玩笑,更是李敏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她虽然出身显赫,却始终保持着朴实无华的生活态度。在她看来,做个普通人,自由自在,远比当个高不可攀的公主来得实在。

这不,有一次李敏的女儿孔东梅看到报纸上说李敏为家乡建设捐了3000元,就好奇地问:"妈,您平时总说没钱,省吃俭用,怎么一下子拿出了这么多钱呢?"
李敏笑着回答:"就因为平常花的少,一角一分往下省,才能攒出这些钱来。咱们家乡的父老乡亲,生活还不富裕。他们自愿节衣缩食,铸造爸爸的巨型铜像,还要建造爸爸的诗词书法碑林,要用很多钱。我是毛泽东的女儿,怎么能不出点力,尽点责任呢?"
二、李敏的日常生活
要说这"贴饼子公主"的日子过得是什么样,那可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别以为当了毛主席的女儿,就能锦衣玉食、醉生梦死。李敏的生活,可是比咱们寻常百姓还要朴素简单呢!
话说有一天,王桂苡又来李敏家做客。这不,两人一块儿在厨房里忙活着准备晚饭。王桂苡拿起一颗大白菜,习惯性地把菜帮子扒拉到一边。谁知李敏眼疾手快,一把将那菜帮子捡了回来,说:"哎呀,别扔啊!这上面还有菜叶呢,多可惜。你看,把菜帮子切小一点,多炒一会儿,可好吃了。"
王桂苡听了,不禁觉得有些好笑。可转念一想,这不正是李敏平日里的生活写照吗?
这还不算完。等到洗菠菜的时候,王桂苡又习惯性地把一些没叶子的大梗子给掐掉了。李敏又是一脸心疼地把那些梗子捡回来,认真地说:"不行啊,这里面可是含有维生素的,吃了对身体有好处,得留着。"
王桂苡听了,不由得暗自感叹:这哪里是什么"红色公主"啊,分明就是个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嘛!
更让王桂苡瞠目结舌的是,有一回她要把一些早就干瘪了的油菜倒掉,心想这次李敏总不会说什么了吧?结果,李敏又拦住了她。王桂苡忍不住说:"你看看,都干成这样了,怎么吃啊?别要了吧!"

李敏却摇摇头,语重心长地说:"困难时期,比这还要差的菜,咱们不也都吃过吗?别看它干,用水多泡一会儿,照样能吃。"
这一席话,让王桂苡心里一阵感慨。是啊,李敏虽然是毛主席的女儿,可她经历过的艰难岁月,恐怕比普通人还要多得多。
说起穿戴,李敏更是一点儿都不讲究。年轻的时候就不怎么打扮,到了中年更是随性。冬天里,她就穿着部队发的衣裤,一件外套能穿好几年。到了春天,又是那件部队里发的男女皆宜的衬衣。你别说,李敏这一身打扮,走在街上,谁能看出她是毛主席的女儿呢?
有一次,王桂苡陪李敏去买菜。只见李敏骑着自行车,一路上东张西望,似乎在寻找什么。王桂苡好奇地问:"李敏,你在找什么呢?"
李敏笑着说:"我在找便宜的菜啊!你看,前面那个摊位的白菜好像便宜一些,咱们去看看。"
说着,李敏就骑着车子向前冲去。王桂苡跟在后面,心里暗暗佩服:这哪里是什么"红色公主"啊,简直就是个精明的家庭主妇!
李敏家住在地安门一带,附近有不少商店和菜站。每天下班后,她都会骑着自行车,在附近的菜市场转悠,挑选最新鲜、最实惠的食材。有时候,她还会和其他主妇们一起讨价还价,俨然一副市井小民的模样。
有一天,李敏正在菜市场挑选蔬菜,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小声议论:"你看,那不是毛主席的女儿吗?"
李敏装作没听见,继续专心挑选着手里的白菜。旁边的摊主大声喊道:"大姐,这白菜可新鲜了,您看看?"

李敏笑着回答:"大爷,我看着呢。不过您这价格能不能再便宜点儿?"
这一幕,让周围的人都愣住了。谁能想到,堂堂毛主席的女儿,竟然会为了几毛钱的白菜和摊主讨价还价呢?
就这样,李敏日复一日地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她不仅自己勤俭节约,还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珍惜每一分钱。
有一次,李敏的女儿孔东梅想买一件新衣服,李敏却说:"你现在的衣服还能穿,何必再买新的呢?咱们要学会节约,把钱用在刀刃上。"
孔东梅有些不满,说:"妈,您是毛主席的女儿,我们家为什么还要这么节省啊?"
李敏听了,语重心长地说:"正因为我是毛主席的女儿,才更应该以身作则。你爷爷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我们更应该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辜负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就这样,李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红色公主"。她的生活,朴实无华,却又充满了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在她看来,真正的高贵不在于穿金戴银,而在于心中始终装着人民。
三、与父亲毛泽东的情感纽带
说起李敏和毛主席的父女情,那可真是让人感慨万千。你别看李敏平日里生活简朴,可一提到父亲,那眼神里的敬仰和思念,可是怎么也掩饰不住啊!

话说有一天,王桂苡又来李敏家做客。刚进门,就看见李敏正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在翻看。王桂苡凑近一看,原来是《毛泽东选集》。李敏见王桂苡来了,赶紧放下书,笑着说:"来来来,坐下喝杯茶。"
王桂苡好奇地问:"李敏,你怎么在看这个啊?"
李敏叹了口气,说:"唉,你是不知道啊。我和爸爸见面的机会太少了,有时候想见他一面,还得请示、报告,等待批准。这本书里有爸爸的思想,看看能让我感觉离他近一些。"
这话一出,王桂苡不禁一阵唏嘘。谁能想到,堂堂毛主席的女儿,竟然连见父亲一面都这么困难呢?
李敏接着说:"你知道吗?有一次,我好不容易得到批准去看爸爸。可是刚到中南海门口,就被告知爸爸有重要会议,不能见我。我在门口站了好久,就想远远地看他一眼,可最后还是没能见到。"
王桂苡听了,不由得感叹道:"这哪里像是父女啊,倒像是普通群众要见领导一样。"
李敏笑了笑,说:"可不是嘛。不过我理解,爸爸肩负着重任,哪有那么多时间陪我们这些儿女啊。"
虽然见面机会少,但李敏对父亲的敬仰之情却与日俱增。有一次,李敏带着女儿孔东梅去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站在父亲的遗容前,李敏久久不能平静。
孔东梅好奇地问:"妈妈,您和爷爷是不是很亲近啊?"

李敏摇摇头,说:"其实,我和你爷爷相处的时间并不多。但是,每次见面,他都会给我讲很多道理。有一次,他告诉我:'要时刻牢记,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不管你做什么,都要以人民利益为重。'"
这番话,李敏一直铭记在心。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她才会在生活中处处为人民着想,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说起来,李敏对父亲的思念,更多地体现在对家乡的关爱上。湖南韶山,是毛主席的故乡,也是李敏魂牵梦萦的地方。
有一年,李敏听说韶山要建造毛主席的巨型铜像和诗词书法碑林,立刻决定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她省吃俭用,攒了3000元钱,全都捐给了家乡的建设项目。
当地的乡亲们听说这件事,都十分感动。有人说:"李敏同志真是毛主席的好女儿啊,这么多年了,还惦记着咱们老家。"
还有人说:"是啊,你看她平时生活多简朴,却舍得拿出这么多钱来支持家乡建设,真是难得啊!"
李敏知道后,却说:"这有什么啊。爸爸为人民奉献了一生,我作为他的女儿,更应该继承他的遗志,为家乡做点事。这是我应尽的责任。"
不仅如此,李敏还经常关注家乡的发展情况。每当有机会,她都会询问家乡的变化。有一次,她听说韶山的教育条件还不太好,立刻联系了当地的教育部门,询问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地方。
李敏说:"爸爸生前最重视教育,他常说'知识就是力量'。我们要让家乡的孩子们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才是对爸爸最好的纪念。"

就这样,李敏虽然不能经常见到父亲,但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延续着父亲的精神。她像父亲教导的那样,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方式为人民服务。
有人问李敏:"你是不是觉得很遗憾,没能和父亲多相处一些时间?"
李敏却说:"虽然和爸爸相处的时间不多,但他的言行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一生。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希望能够不辜负他的期望,不辜负人民对我们的信任。这就是我和爸爸最深厚的情感联系。"
四、李敏与普通民众的互动
要说李敏这个"贴饼子公主"和普通老百姓的关系,那可真是亲得很哪!虽说她是毛主席的女儿,可在老百姓眼里,她就是个和蔼可亲的邻家大姐。
话说有一天,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顶着凛冽的寒风,颤颤巍巍地来到了李敏家。这位老人家可不简单,为了见李敏一面,她可是花了将近三个小时,换了三次车才找到这儿呢!
老太太一进门,二话不说,就拉着李敏坐下了。她仔细打量着李敏,像看自己的孩子似的,说:"唔,你头发长了,该剪了!"
李敏听了,又是感动又是心疼,连忙说:"您老身体不好,天又这么冷,路又这么远,真是难为您了!"
老太太却笑呵呵地说:"就是想看看你,不见到你,心总是放不下来。"说着,老人家就拉住李敏的手,轻轻地抚摸着。

这一幕,要是被外人看到,准会以为这是一对久别重逢的母女呢!可实际上,这位老太太只是个普通的老百姓,和李敏素不相识。她之所以千里迢迢来看李敏,只因为李敏是毛主席的女儿。
老人家从衣兜里掏出一包东西,递给李敏,说这是她的孩子从外地带回来孝敬她的土特产。李敏连连推辞,说:"您老留着吧,我这儿什么也不缺。"
可老人家却执意要给,还说:"你有是你的,这是我和全家的心意。"说着,她又看了一眼墙上毛主席的照片,深情地说:"我这也不全是给你个人的,你得收下。"
李敏听了这话,眼眶一下子就红了。她明白,老人家是把对毛主席的敬爱,寄托在了她的身上。
这样的故事,在李敏的生活中可不少见。有一次,李敏去菜市场买菜,被一位卖菜的大爷认出来了。大爷二话不说,就给李敏多装了好几棵白菜,还不要钱。
李敏连忙推辞:"大爷,这怎么行呢?您也不容易,我得给钱。"
大爷却说:"李敏同志,您就别和我客气了。您爸爸为咱们老百姓做了那么多,我这点儿白菜算什么啊!您要是不收,我这心里可过意不去。"
李敏听了,眼眶又红了。她说:"大爷,您的心意我领了。不过,我爸爸生前一直教育我们,要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我要是不给钱,反倒是辜负了他的教诲。"
最后,李敏还是坚持给了钱,但她把大爷多给的白菜留下了。她说:"大爷,您的心意我收下了,这些白菜我会和邻居们一起分享的。"

这样的互动,让李敏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人民对毛主席的敬爱之情。她常说:"我虽然是毛主席的女儿,但我更是人民的女儿。人民对我的关心,其实是对爸爸的怀念。我要用自己的行动,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有一年春节,李敏收到了一大堆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寄来的贺卡和礼物。有的是手工制作的剪纸,有的是自己种的瓜果,还有的是家乡的土特产。李敏看着这些礼物,感动得热泪盈眶。
她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你看,这么多年过去了,人民还是这么怀念爸爸。我们更要时刻谨记爸爸的教诲,永远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李敏把这些礼物都仔细地保存了起来,还经常拿出来看看。她说:"这些东西比什么金银珠宝都珍贵,这是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期望。"
不仅如此,李敏还经常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和普通老百姓打成一片。有一次,社区组织了一次义务劳动,清理小区的垃圾。李敏二话不说,拿起扫把就加入了队伍。
旁边有人认出她来,惊讶地说:"李敏同志,您怎么来了?这种事让我们做就行了。"
李敏笑着说:"我也是这个社区的一员啊。爸爸常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只有和大家一起劳动,才能真正了解大家的生活,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就这样,李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拉近了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她不是高高在上的"红色公主",而是大家心目中亲切的"李敏同志"。
有人问李敏:"您作为毛主席的女儿,为什么还要这样亲近普通老百姓呢?"

李敏回答说:"正因为我是毛主席的女儿,我才更应该亲近人民。爸爸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我们做子女的,更应该继承他的遗志,永远和人民站在一起。这不仅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荣幸。"
五、"红色公主"的人生哲学
说起李敏这个"红色公主"的人生哲学,那可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你别看她是毛主席的女儿,可她对"贵族"生活可是一点儿都不感冒。这不,有一回,她的好友王桂苡又来家里做客,两人聊起了这个话题。
王桂苡打趣道:"李敏啊,你说说,当'红色公主'是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李敏听了,哈哈大笑起来:"什么与众不同啊!我啊,就是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你看看我这身打扮,再瞧瞧我家里的摆设,哪里像个公主了?"
王桂苡不依不饶:"那你总归是毛主席的女儿啊,这身份可不一般。"
李敏摆摆手说:"这身份不仅不是什么优势,反而是一种责任。我爸爸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我们做子女的,更应该继承他的遗志,永远和人民站在一起。"
这番话,道出了李敏对"贵族"生活的看法。在她眼里,真正的高贵不在于锦衣玉食,而在于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有一次,李敏的女儿孔东梅不解地问:"妈妈,我们家为什么不住大房子,不开豪车呢?其他领导的子女都过得很优越啊。"

李敏听了,语重心长地说:"东梅啊,你要记住,我们不是什么贵族。你爷爷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真正的高贵,是在于我们的品德和对人民的贡献,而不是外在的物质享受。"
这番话,深深地影响了孔东梅。从那以后,她也开始学着妈妈的样子,过起了简朴的生活。
李敏不仅自己坚持普通人的身份,还经常教育身边的人要保持平民意识。有一次,一位老干部来家里做客,看到李敏家里简陋的布置,忍不住说:"李敏同志啊,你也太委屈自己了。你好歹是毛主席的女儿,应该享受一些特殊待遇。"
李敏却说:"老同志,您这话可就说错了。我爸爸生前最反对特殊化,他常说'没有特殊党员'。我们做子女的,更应该以普通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享受特殊待遇,那才是对爸爸最大的不尊重。"
这番话,让那位老干部深受触动。他感慨地说:"李敏同志,你这才是真正继承了毛主席的革命传统啊!"
李敏的这种朴素观念,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更体现在她对工作的态度上。她常年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任教,同事们都亲切地称呼她"李老师"。
有一次,学校要评选优秀教师,有人提议直接把李敏列入名单。李敏知道后,立刻表示反对。她说:"评选优秀教师要靠实际工作成绩,不能因为我是谁的女儿就搞特殊化。这样做不仅对其他老师不公平,也会影响学校的风气。"
李敏的这番话,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尊重。大家都说:"李老师不愧是毛主席的女儿,这种公正廉洁的作风,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李敏看来,传承父亲的精神,就是她最大的责任。她常说:"我虽然是毛主席的女儿,但更重要的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爸爸的革命精神,为人民服务。"

有一年,李敏去韶山参加纪念活动。当地的老乡们热情地围着她,有人说:"李敏同志,您就是我们韶山的骄傲啊!"
李敏却说:"乡亲们,我们韶山最大的骄傲是毛主席,是他老人家为中国人民谋解放、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传承他的精神,为建设更美好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番话,道出了李敏对自己身份的理解。在她看来,作为毛主席的女儿,最重要的不是享受特权,而是要担起更大的责任。
有人问李敏:"您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李敏笑着说:"如果说有什么成就的话,那就是我一直保持着一个普通人的本色。我觉得,这才是对爸爸最好的纪念。"
这就是李敏,一个坚持普通人身份的"红色公主"。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高贵,什么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传承。在她的字典里,没有特权,只有责任;没有享受,只有奉献。这,或许就是她最宝贵的人生哲学。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2 05:12 , Processed in 0.00804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