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度失传的唐朝词作,苏轼爱不释手,金庸也用在自己的名著中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度失传的唐朝词作,苏轼爱不释手,金庸也用在自己的名著中                                                                                2024-12-30 11:17                                        发布于:天津市
   
                                    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中,张翠山和殷素素的爱情故事成为众多人物情节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张翠山,武当山前途无量的少年侠士;殷素素,任性妄为的天鹰教“妖女”。他们的相遇,始于一场雨中的心灵交流,以及一把油纸小伞上的七个字:“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一刻,不仅打开了两人的心扉,也预示着日后武林的血雨腥风。

这七个字源自唐朝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一个生性旷达的奇人,三岁开始读书,六岁能做文章,16岁便明经及第。然而,他却因母亲和妻子的去世,选择了弃官浪迹天下。这样的抉择,使得他的人生充满了波折与离愁。在晚年时,他与颜真卿相遇湖州,泛舟江山,即兴唱和,留下了这首美妙的《渔歌子》。

这首诗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为开篇,勾勒出一幅美景画卷。白鹭高飞、桃花盛开,山水间生机勃勃,如画般的景象令人陶醉。然而,诗人并未停留在风景描绘,而是引入了自己,戴着青色斗笠、披着绿色蓑衣,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这美景中,他感受到了斜风细雨的宁静,表达出“不须归”的心境。这种写景的手法,为后人提供了一种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安宁的方式。

张翠山和殷素素的故事,以这首诗的灵感为基础,被金庸巧妙地融入了武侠小说的情节之中。他们的相遇,如同张志和与颜真卿的那场湖泛之约,是一场意想不到的奇遇。殷素素的举伞,展示了她不同寻常的一面,而这也让张翠山对她的印象深刻。这个情感的起点,就像诗中的斜风细雨,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然而,张翠山和殷素素的故事并非纯粹的浪漫爱情。金庸通过塑造这一对情侣,深刻地反映了武林江湖的纷繁复杂。他们的爱情,背后是武林的江湖恩怨、阴谋诡计。这也呼应了诗中“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含义,表达了在江湖中求得一份宁静的渴望。金庸以巧妙的手法,将古诗与武侠情节融为一体,创造出了独具魅力的小说世界。

诗歌的传承与影响力也在张志和的生平中得以体现。尽管他走得匆忙,年仅42岁,但他的作品却在后人中留下深远的影响。苏轼对这首词的喜爱,使其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苏轼多次与之相和,对其赞叹不已。而词作的流传,也有一段引人注目的故事。在印刷术尚未发达的时代,许多优秀的诗篇因为种种原因消失无踪。张志和的词作也曾一度失传,直到唐朝宰相李德裕的寻访才得以保存。

然而,张志和的生平并非尽是悲戚。他在晚年时,选择离开仕途,与知己颜真卿共游湖州。这段友谊之行,成为了他生命中的一抹亮色。他们泛舟江山,即兴唱和,体现了彼此之间的默契与欢愉。这样的场景,也为后人留下了一幅绝美的画面。
在《倚天屠龙记》中,金庸以张翠山和殷素素的爱情故事,延续了张志和的《渔歌子》的美妙意境。小说中的情感纠葛与江湖恩怨,与古诗中的斜风细雨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韵味。金庸通过这一故事,向读者传递了对于江湖沧桑的思考,以及在纷繁世事中寻找心灵宁静的愿望。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9 05:55 , Processed in 0.00723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