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抗美援朝前,为何林总不选刘亚楼,而是建议邓华为王牌13兵团司令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14 06:39: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抗美援朝前,为何林总不选刘亚楼,而是建议邓华为王牌13兵团司令                                                                    2025-01-06 12:26                                        

发布于:天津市
   
       抗美援朝初期,军委在组建志愿军的时候,征调的兵源都是全国各军区和野战军精锐组成。比如最先入朝作战的4野13兵团,以及后来的3野9兵团、2野4兵团和曾隶属于1野19兵团都是各自野战中的王牌部队,特别是4野3虎(38、39、40军)组成的13兵团一共4个军,加上配属的炮兵兵力,总兵力将近25万人。
可以说这个兵团是当时我军最强兵团

不为过。

抗美援朝时期我军伏击美军坦克
不过在挑选13兵团司令的时候,当时主席和林总并没有选择原13兵团司令黄永胜,或者是林总爱将的刘亚楼和韩先楚等人,而是在解放战争中一直低调的邓华。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邓华能击败东野一干虎将,成为志愿军最强兵团司令员呢?

邓华上将
邓华其人
1910年邓华出生在湖南郴州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当时有名的小才子。当北伐战争席卷湖南后,意识到只能从军救国的邓华也决定弃文从武加入军队中,在1927年,虚岁18岁的他加入我党,并参加了湖南起义。在大革命失败后,跟随朱老总在红4军担任宣传干事,发挥自己笔杆子的特长,积极为我军宣传。在长征开始之后,邓华进入红1军团,先后担任团政治处主任和政委,到了长征胜利后,先后担任红1师和2师政委,与黄永胜、刘亚楼和陈光一起搭档过。

红军时期的邓华
在抗战时期,因为红1军团和红25军等缩编为115师,邓华只能在黄永胜身边担任685团政治处主任(因为最开始八路军不设政委,因此政治处主任就相当于政委),随后又担任独立团政委。在八路军进入晋察冀建立根据地以后,部队队伍又重新扩大。
邓华带队到了平西(《集结号》里谷子地说打游击的地方)和冀东开辟根据地。在冀东期间,长期以来一直担任政工干部的邓华也开始挑大梁,逐渐从一个政工干部逐渐锻炼成为军政双优的高级军事人才。

抗日期间,邓华及其夫人李玉芝
建设抗日根据地期间,邓华在军事上积极对日作战,利用游击战和麻雀战打击日伪军,在百团大作战中邓华身先士卒攻入带领部队攻入的敌人碉堡内,歼敌100多人。很快冀东也成了当时晋察冀乃至全国的模范根据地,作为军事主官,邓华
展现出了一种儒将的风范,当年的边区的《晋察冀日报》曾在一篇报道中这样评价他,
“文静且勇敢,严肃且活泼,冷峻且热情,沉着且坚韧,文人且武士,在他身上得到和谐的统一。”

抗战时期的晋察冀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军委根据战后情况,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大力经营战略要地——东北。而为了加强对东北根据地的建设,我军从山东、中原和冀东大批优秀的政工干部开赴东北,像邓华这种,自然也是被委以重任。就这样在1945年,仅仅才35岁的邓华也被调到了林总麾下,担任辽西军区司令。在任上邓华积极发动群众,整顿和围剿根据地内破坏
分子
,并积极充实兵力。
在前期和国军作战中,邓华率辽吉部队在秀水河战役中重创国军13军,拿下我军在东北首场反击战的大胜,在随后的四平保卫战中也和国军远征军王牌新1军、71军等精锐硬扛过。
虽然初期的作战我军大多都失利了,但这也为邓华等一线指挥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后续我军后续作战提供宝贵的经验。

东北民主联军参加的四平保卫战
在1947年邓华继续率领辽吉军区和国军作战,先后在锦西等地消灭国军3个师,到了1947年底,邓华也升任东野7纵司令员。在辽沈战役中,邓华的7纵先是参加锦西战役,随后又参加对廖耀湘的辽西决战,在作战中7纵痛打郑庭笈的49军。到了入关之后,作为刘亚楼进攻平津的主力,7纵率先冲入市区解放天津。

东野攻克天津(剧照)
在三大战役中,7纵的战斗力成为仅次于东野5虎的存在,而要知道在1947年他们还仅仅是地方部队,而这背后和邓华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到了1949年后,邓华升任15兵团司令,在南线大追歼中15兵团相继参加衡宝、海南岛等战役,邓华的足迹也从最北的东北到最南的海南岛,一直扮演4野进攻急先锋的角色。
而邓华本人在一众东野虎将中,虽然平时不显山漏水,但在关键战役中绝不手软。

海南战役期间邓华和韩先楚等领导
东野选将
还是回到文章一开始的疑问,邓华指挥水平高超是不假,但别忘了在东野内部可是人才济济,比如刘亚楼、黄永胜和韩先楚等悍将。
那邓华又是因何被林总点将去了朝鲜呢?
先说邓华比黄永胜合适在哪里。
邓华在被点将进入朝鲜之前,其实13兵团司令基本就定在了在他和黄永胜之间。当时军委更偏向于虎将黄永胜,不过一向看好黄永胜的林总却提出了反对意见,点名要邓华入朝,并拉上了当时的政委罗荣桓一起报告。
在林总看来,邓华有两点要比黄永胜更适合朝鲜。
第一点,邓华更稳重。
说来也是很巧,这两位将军曾经长期在一起共事过,红军时期都是出自红1军团,长征后期的红1师师长和政委主官,就是这两位,这也一直延续到了八路军时期。邓华和黄永胜是两个极端,黄永胜打仗起来就突出一个字“莽”。和韩先楚一样是东野进攻的双前锋,其风格和3野许世友很像。正如《亮剑》之中的李云龙一样,仗没少打,当然错误更少犯。

黄永胜
早在抗战时期,黄永胜就经常因为个人问题被当时晋察冀军区视为刺头人物。到了解放战争后,到了东北的黄永胜也开始放飞自我,打起仗来又猛又刁,作战部队虽然血性不减,但却也有个“
击鼓冲锋,鸣金嫖妓”
的坏毛病。而且私下里对同志也好勇斗狠,不利于团结同志,在广州担任要职期间,竟然带一部下擅离职守跑到隔壁城市去大玩好几天。气得当时老成持重、一向以宽厚待人的罗荣桓元帅大怒,直接找到林总理论,差点撤了其军职。

喜欢放飞自我的黄永胜
而黄永胜这个毛病在国内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当年面对桂军钟伟孤军冒进不也啥事没有?但朝鲜却不一样,当时候志愿军面对的是最强大的美军,在作战中稍有不慎则会全军覆灭,在这种不对等的差距之下,一员“莽将”指挥不当可能会葬送4野几乎所有精锐组成的13兵团。
第二点,就是两人性格问题。
同时,林总也得知此次是彭总亲自挂帅,彭总的暴脾气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要是让黄永胜这个这么能惹事、脾气又爆炸的人过去,一旦双方疑问作战问题吵起来,整个志愿军指挥部估计会炸开来。

抗美援朝时期的彭总和野司领导
而邓华则不是这样,邓华的优点,就在于其做人相对内敛,肯于挺听从部下的意见,而且作为一个智将,他和林总很像,讲究的是一个“谋而后动”。因此作战中也会进行多方位思考,虽然这样的作战可能会步步为营,甚至于很难扩大战果。但起码能保存部下的安全。
另一方面,邓华刚刚在海南岛战役中获胜,轻松撕破薛岳海陆空的伯陵防线,从这一点上来说,黄永胜当时就不再作战第一线,用一个从战场上刚下来的手更热的“智将”,可比黄永胜这个随时可能犯小错误的莽将可靠的多。

薛岳立体防线被邓华给破了
当然林总不用黄永胜,也有当时陈光在广州犯错误,亟需派一个虎将去广州军区顶替陈光职位的人事调动也有关系。
再说邓华和其他人的竞争优势在哪。
韩先楚的脾气也是以火爆出了名,不过作战中却也擅长动脑子,但当时的韩先楚是兵团副司令员,而要知道当时13兵团可是所有精锐都在,比如刘震、梁兴初等一众虎将。因此肯定是需要一个兵团司令级以上才能压得住他们,所以韩先楚虽然是勇将,但如果担任兵团司令可能很难让其他军长们难免会有其他的想法。

韩先楚将军
而刘亚楼之前作为东野参谋长,资历比邓华还高,军事能力毋庸置疑,甚至于因为到苏联学习,在和全面学习苏军的朝鲜人民军沟通起来还更顺畅一些。但作为兵团司令和彭总的副手,更多的时候也要担任一个政委的职能,沟通的兄弟作战单位以及协调人民军的关系。说白了自外面就要展现出志愿军的面貌,代表志愿军的形象,在这一点上来说,就需要一位军政双优的干部。

邓华和人民军的领导人合影
而邓华可谓是军政双修,作为才子出身,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人出身,在红军和抗战期间,又长期作为政工干部。到了解放战争中又身兼司令和政委一职,是难得的“帅才”。而且当时我军的空军成军在即,需要一员大将坐镇,因此已经成为空军司令的刘亚楼自然也是抽不开身,不过抗美援朝期间,刘亚楼指挥的空军还是支援了入朝作战的志愿军作战,通过米格走廊捍卫我军运输线。
雨田君说
抗美援朝作战中,志愿军无论是总司令彭总还是下面的邓华和韩先楚等人,面对来势汹汹的美军可谓丝毫不怵,五次战役和上甘岭等战役给予这些侵略者毁灭打击,而这一仗作为立国之战,也让沉寂已久的中国重新站了起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8 07:12 , Processed in 0.00813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