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47年蒋介石拿下延安,毛主席巧施一计,使蒋介石匆忙返回南京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9 06:33: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47年蒋介石拿下延安,毛主席巧施一计,使蒋介石匆忙返回南京                                                                2025-02-03 09:00                                        

发布于:天津市
   
                             

文/海晏
编辑/河清
1947年蒋介石拿下延安,以为统一中国在望,在延安搞一日游。然而一天后,他又匆匆返回,这背后有什么隐情?
1947年8月7日,蒋介石乘机造访延安,这件事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延安,是他革命对手毛泽东的革命根据地,也是共产党人的革命圣地。
此前3月份,他麾下的胡宗南能将这里打下,他内心是十分高兴的。

因为,他们将这里拿下,必定会挫伤共产党人的精神。
心情大好的蒋介石,决定前往延安,拜访一下这位棋逢对手的故居。
然而,蒋介石仅在延安待了一晚上,随后急忙离开此地返回南京。
也就是在这次造访延安后,国民党军队由攻势转向防御,步步后撤。
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毛主席又用了什么兵法收拾了蒋介石?

亲赴延安
1947年,蒋介石攻下延安,心情大好,但没想到毛主席还留了一手。
早在前一年,也就是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停战协议,枪指中原解放区。
也就是从这一刻起,全面内战正式爆发。
国共无法共存,这是两边领导人心中非常清楚的事实。
蒋介石很有信心与野心,最初他在国民党内部制定了非常详实而强势的作战方针。

在他的计划中,首先部队应先解决南京和武汉上的解放区,接着控制住通往南北两方的津浦和平汉这两条交通大动脉。
这两条做好,他便能控制一半的中国版图。
在这个基础上,部队朝延安进发,拿下其后方老家,紧接着清剿沂蒙、山东,攻下华北,最后走到山海关,啃下东北中共军队这个硬骨头。
按照这个计划行动,蒋介石估计大概3到6个月,就能真正地统一中国。
从这个计划来看,在他的眼中,拿下延安,是“剿灭”共党的一个分界线。
这个地方不能放弃,必须攻下,因此他十分重视自己部队在延安的动向。
话虽然这么说,但蒋介石却对自己和部队手下相当自信。
一是他与他的机构向来以国家执政党自居,是官方正宗,统一中国名正言顺。

二是美国在背后支持他们,提供良好的武器装备,而解放军装备较为落后,真硬碰硬,谁赢谁输还不好说。
正是因为这样,在内战初期,一直盯梢延安的胡宗南部队没有发生激烈的战役,颇有闲庭信步的意思。
但毛主席向来用计剑走偏锋,打的就是出其不意。
在实力悬殊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国民党军队被解放军牵着鼻子走,大部分机动兵力被迫分散在了原本计划中的各个战场。
这也为解放军积蓄力量由防守转向进攻,提供了不少的准备时间。
与此同时,国民党机动兵力中,还没有被打散的部队,也就只有一直守在西北的胡宗南部队了。
其部队长期监视延安,对于陕甘宁边区的情况应当是相当了解。
由于一直没有发生较为激烈的战役,因此胡宗南手里捏了30万兵力。

而蒋介石的计划已被解放军打乱,各方状况都不太乐观,尤其是东北那一片。
这个时候,他开始着急了,面对这样紧张的局面,他决定改变策略,让胡宗南进攻陕北,直捣共产党的革命基地,消除其有生力量。
随后再将这支部队投放到华北战场,腾出人手支援东北,以此达到改变局势的目的。
很快,胡宗南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带领士兵朝延安进发,不曾想自己中了埋伏,扑了个空,连毛主席的一根头发都没见着。
但是蒋委员长要的是至少打击中共的高级干部,这下人没见着,怎么交差?
没办法,胡宗南只能暂时留在延安,寻找中共隐藏的据点。
与此同时,毛主席这边见国民党人已上钩,便放心大胆地实施下一步计划。

1947年夏季,西北野战军见时机成熟,便南渡黄河,出击夺取榆林,顺便补充物资和兵员。
榆林告急的消息很快就送到了蒋介石的手边,与国民党而言,榆林是非常关键的位置。
倘若让解放军夺取此地,晋绥陕三地的解放军与根据地能紧密相连,中共也能借此手握河套一带,并直通苏、蒙的国际通道。
蒋介石一下子就着急了,如果丢了榆林,胡宗南部队没有了北线部队的支持,必定会败。
于是他决定亲赴延安,指挥作战,确保榆林和胡宗南部队万无一失。
1947年8月7日上午10点,他乘坐美龄号,前往延安指挥作战。
那么毛主席又是如何施展这出“空城计”的呢?

巧施空城计
1947年,胡宗南拿下延安,蒋介石以为统一在望,没想到这是毛主席给他们唱的“空城计”。

中共接收到胡宗南部队要对延安下手的消息其实很晚,一直到1947年3月份的时候才知道。
而胡宗南部队那一边,原定的时间是1947年3月10日黎明时分。
只是由于美驻华大使赫尔利,以及美方军事相关人员尚未从延安撤离,胡宗南部队才将时间延后至14日凌晨4点。
面对胡宗南的30万大军,中共认为不能硬碰硬。
那时,还留在陕甘宁边区的野战部队仅有2.6万人,也就是6个旅,而且大家的装备都很不好。
如果与胡宗南部队正面遇上,那完全就是以卵击石。
鉴于这样的情况,毛主席与身边的高级干部商讨,决定诱敌深入,必要时,可放弃延安。
随后,野战部队可将胡宗南部队引入延安北方的广阔山区,诱其困在此处,与之周旋。

此计目的在于消耗他们的精力和物资,趁其虚弱时,一举歼灭,防止支援其他国民党部队。
如果胡宗南部队困于陕北战场,那么其他战场的部队压力会小得多,有利于争取解放中国。
这就是毛主席所用的“空城计”,以延安换取一个中国,可谓绝妙。
胡宗南部队也如中共所预料的那样,正正好上了钩。
胡宗南部队在进入延安时,一路畅通无阻,到达革命根据地后,却发现毛泽东的住所里空无一人,
跟着他行动的部队,沿路也没能缴获有价值的东西,简言之可以说是一无所获。
但能够进入延安,也算是一种“空前”的胜利了,此时的胡宗南尚未察觉到其中的问题,仍沾沾自喜,大步朝延安内走去。
显然,这样的胜利只是昙花一现。

随着胡宗南继续深入延安,追击“逃跑”的野战部队,他这才发现事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
当他们在陕北来回奔波,搜寻中共中央机关与毛泽东的下落时,他们已被困在陕北将近3个月。
截止到1947年6月30日,中共西北野战军三战三捷,接连收复失地,稳定了西北战局,并歼灭了1.4万敌军。
7月7日,敌军仓皇而逃,野战军将陕甘宁三区边上的分区全部收回,收获颇丰。
显然,在这个“空城计”下,解放军已逐渐扭转局面,创造条件转守为攻。
攻击榆林在攻击国民党占据城镇中,是较为稳妥的选项,有利于胡宗南部队赶往延安北部,降低风险。
1947年7月30日,西北野战军向榆林挺进,面对敌方三倍的兵力,仍旧临危不惧。

蒋介石对自己信心满满,但计划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各部队的状况且不尽人意。
榆林被围的消息传来时,他一下就急了。
1947年8月7日下午5时,蒋介石火急火燎地抵达延安,立即召开了作战会议,就增援榆林一事提出了作战方针。
他认为,榆林一定要守住,但在增援时要避开共军,迂回前进,待到支援成功后,形成包围圈将其歼灭。
当天傍晚,蒋介石还驱车上山,在庆中堡高地上俯瞰延安,心情颇为愉悦。
饭后,他还叫来胡宗南,共商榆林后续的作战方针。
显然,蒋介石还认为自己胜券在握,党国统一指日可待。
然而,他却不知道这时,中共又下了一步棋。

一步走错
1947年蒋介石拿下延安,亲临革命根据地,以为党国统一在望,多年后他坦言后悔造访延安,这背后有什么故事?

就在蒋介石游历延安时,西北野战军已经开始下一步行动了。
当时,他们已经到达了沙家店,开始侦查布防,准备下一场战斗。
守在沙家店的国民党军队,是由钟松带领的整编第36师,当时彭德怀就所掌握的情报分析,钟松一定会带着部队朝东边前进。
只要胡宗南手下的部队还没能形成夹击阵列,利用36师孤军前进,一字排开的弱点攻击,必能将其全部歼灭。
万事已备足,只等党军自投罗网了,反观蒋介石这一边,依旧飘飘然认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抵达延安当晚,饭后蒋介石与胡宗南二人商讨榆林事宜时,胡提到榆林守军邓宝珊身边有不少可疑的情报人员。
胡担心他被共军策反,因此特意向蒋汇报了这一情况。

蒋介石知道在榆林城内还有不少共产党人,因此亲自致电邓宝珊,要他先解决内部问题。
第二天早上10点,他又召集营长及以上的军官进行训话,要求必须在七月份将共军肃清。
会上,他再次说道,他认为,实现统一党国的关键就在于将陕北的共军清理干净。
胜利就在前方,希望诸位将士能够再多坚持一段时间。
训话结束后,蒋介石又去延安旧城考察,发现这里地势狭窄,左右各有一山,地势陡峭。
随后又去了中共的革命根据地探查,蒋介石的心中还是对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居所有些惊讶的。
想到那些出其不意的计策,统统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他的心情不免有些微妙。
反观他党国机构内部的干部,大多对财富、军衔看得很重,而在军事策略上使不上力。

他的内心深感惭愧,参观时,他还对着众人说:“这就是共军的‘黄埔军校’。”
虽然他和共产党斗了大半辈子,斗个你死我活,甚至恨不得将其赶尽杀绝。
但是,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对手也相当优秀,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
怀着复杂的心情,他又来到宝塔山下的嘉陵山。
这个山脚下有一个石刊,据说上面的文字都是范仲淹亲手书写的,蒋介石在石刊前停留了好一会儿。
他想起了昔日历史上的名人雅士,又想起如今全面内战的局面,自己身边也有不少能人死的死,走的走,不免有些感慨。
但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今天的局面也是蒋介石自己一手造出来的,怪不了任何人。
但他常在日记里记录下一些推诿的话语,在这方面上心胸不够开阔,自然也达不到毛主席的那个高度。

蒋介石前往延安的消息并不是绝密,当时还藏在延安的游击队曾经缴获了一张《西京日报》,里面就报道了蒋在延安的活动路线。
正是如此,野战军才敢放心大胆地在沙家店布兵排阵。
很快就到了钟松经过沙家店的日子,正如彭德怀预测的那样,36师果然放松警惕,在沙家店成一字展开。
得到号令后,将士们一拥而上,将36师全部歼灭。
这一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在陕北的进攻计划。
同时,这也是解放军在陕北的转折点,至此以后,他们就从防守彻底转为了进攻。
这对于全国战局而言,也有着莫大的影响。
1947年8月21日,沙家店战役胜利的第二天,毛主席致电,高度评价了沙家店战役的重要意义,并指出日后的策略也将由防守转为进攻。

后来蒋介石非常后悔这次访问延安的行动,等他知道沙家店已被攻破时,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可惜为时已晚,局面已被扭转,国民党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有十全把握出兵了。
而在这之后,也就像历史上那样,国民党逐渐走向了衰落。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23:24 , Processed in 0.01492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