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75年,邓小平是怎样巧妙地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16 18:12: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75年,邓小平是怎样巧妙地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                                                                        2025-01-10 09:30                                        

发布于:天津市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他带领下中国从1978年开始进入了经济建设的新时期。
但是邓小平理论的提出也是经历了数年的酝酿,其中1975年整顿经济被认为其后来改革开放的预演。
在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被写入党章的大背景下,邓小平巧妙地说服大家把经济搞上去,令1975年的经济状况大幅改观。
我们不得不佩服邓小平在那个艰难时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寻找新出路的不懈努力。

中国共产党本注重改善民生,在60年代却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
从1921年开始中国共产党人经过28年的奋斗才获得全国胜利,而建立新中国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让广大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主席就领导人民军队一面战斗,一面发展根据地经济。
在延安时期更是通过自力更生的“大生产运动”,才解决了军队数量增加与敌人严密封锁所造成的经济困难。
1947年之后通过在解放区实行“土改”和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工农业生产,才让更多的人民积极参军为我军取得最后的胜利提供了坚实保障。

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让广大中国人民第一次有了翻身做主的感觉,再加上全国范围内战争的结束大家终于可以安心搞建设了。
1952年时新中国的工农业产值首次超过了民国时期的最高水平,1953年我国又完成全国土地改革和城市的社会主义改造。
以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为基础成分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立起来了,于是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明确提出:我国目前社会改造已经完成,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将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可之后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曲折,1957年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再一次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1]。

把实现“四化”作为全党大局,用“三项指示为纲”巧妙推进工作
但在重新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同时,我党并没有放弃对于发展经济的要求[2]。
1954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人大,就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目标。
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大开幕会上周总理做了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发展经济的“两步走”:
第一步的目标是到1980年,建成一个独立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第二步预计到20世纪末,实现我国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3]。
可以说实现“四化”是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的迫切需要,也是以周总理为首的国务院领导多年工作的心得。

1972年后主持国务院和中央工作的周恩来总理身体状况恶化,周总理和毛主席都想到了让邓小平重新担任领导工作。
1973年在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复出并开始研究挽救已经处在危险状态的国民经济。但由于各种原因1974年工农业总产值只增长了1.4%,国家财政甚至出现了37亿7千万元的赤字。
面对全国经济状况的恶化邓小平忧心忡忡,周总理和毛主席对此也非常不满。
1975年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和总参谋长,1月8日又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而在1975年1月召开第四次全国人大会议之前,邓小平为身患重病的周总理起草了政府工作报告。

尽管浪费了十年宝贵时间让实现“四化”的目标变得更加遥遥无期,但他决心在政府报告中重新提实现“四化”并得到毛主席的同意。
于是1975年1月13日四届人大会议开幕式后,周总理坚持做了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
之后邓小平以副总理的身份开始主持国务院的工作,并开始以实现“四化”作为突破口来扭转人们已经被严重禁锢的思想。
1975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各行政区党委主管工业的书记会议,邓小平主持会议并提出:
现在有一个大局,全党要多讲。三届人和四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讲了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全党全国都要为实现这个伟大目标而奋斗,这就是大局。

这个讲话其实是邓小平想出来的政治策略,在不明着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情况下;通过把实现四个现代化确定为全党工作的“大局”,不知不觉中以后者取代了前者。
而且在1974年底面对国家各方面的混乱,毛主席在不同场合先后作出三个重要指示:首先要学习理论,反修防修;第二要安定团结,最后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在1975年5月北京召开的钢铁工业座谈会上,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毛主席最近有三条指示:要反修防修,安定团结的指示,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就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纲。这三条重要指示是互相联系、不能分割的,一条都不能忘记。

7月4日邓小平对中央读书班第四期学员发表讲话,在传达毛主席的这三项指示中又故意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他说目前国内也有许多事情要做,特别是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这样邓小平实际上逐渐地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又让别人没办法直接进行公开反对。
在毛主席“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和全国人大作出的实现“四化”的规划下,邓小平终于有了足够的理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整顿。

整顿军队和铁路为突破口,1975年整顿成绩非常突出
作为当时承担各方面压力的邓小平,在不公开反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础上;通过抓生产来减轻破坏,简直就是戴着镣铐跳舞。但邓小平依然迎难而上,他决定从军队入手来维护全局。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军队建设开始出现了一些非常不正常的现象。军队规模变得空前膨胀导致大量军费只是用在单纯的养兵上,许多军队内部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严重破坏了解放军的优良作风。
1975年6月至7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各单位负责人共70余人出席会议。邓小平在会上将军队现状概括为“肿”“散”“骄”“奢”“惰”五个字,在不能公开要求军队内部停止动乱以来做法的前提下进行逐条整顿。
在邓小平努力下军队内派系斗争被遏制,到1976年全军总人数减少了13.6%。同时提高了训练水平并重建了规章制度,为解放军恢复战斗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努力做好军队整顿的同时,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对全国铁路系统进行整顿。
1974年开始许多地方铁路局出现了混乱造成了铁路系统运量大幅下降,当年竟发生行车重大事故和大事故755起。而铁路是经济的命脉,铁路系统的问题导致全国经济更加雪上加霜。
早在1975年1月和2月,邓小平三次接见当时的铁道部部长万里要求对铁路系统进行大规模整治。
3月5日邓小平作了《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主旨讲话,指出现在必须优先解决铁路的问题。之后随着中央工作组的进驻,全国铁路系统运输秩序恢复并完成了当年目标。

以恢复铁路系统正常生产为起点,邓小平努力在各领域恢复之前的规章制度调动广大工人、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他对当时国内钢铁、国防工业、财政、农业、科技等领域也采取了诸多措施,使得这些部门逐渐摆脱之前的混乱局面。
1975年底全国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工农业总产值4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新时代证明了邓小平的高瞻远瞩
邓小平这一时期的整顿尽管存在种种局限性,但仍然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国各族人民也迫切地感到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及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由衷地拥护“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重大决策。
1976年10月党中央采取果断行动,全国人民都欢呼进入了新时期。很快在党的十一大上邓小平又重新恢复了党内职务,但是在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仍然左右着许多人的头脑。
幸好当年“三项指示为纲”的提出做了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否定,第一次提出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为最终实现废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作了重要的思想和舆论准备。
邓小平提出大家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也要坚持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的原则。特别是后来有关真理问题大讨论,让全国人民得到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

在经历了近两年的蹉跎之后,1978年11月党的11届三中全会召开。
邓小平发言指出:
多少年来我们吃了一个大亏,那就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明确号召大家要横下心来,除非爆发大战就要始终如一地搞经济建设。正是以这次会议为起点,中国社会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论调。
经过40多年的努力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社会主义制度也得到了空前的巩固。今天面对国内外严峻的挑战,我们依然要学习当年邓小平的智慧把中国建设得更好。
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461
[2]人民日报.毛主席的四个现代化方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人民日报出版社.1978
[3]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简况.中华网.2006-02-07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9 20:55 , Processed in 0.00810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