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放战争“最大歼灭战”,毛主席和刘帅指挥包围战,全歼国军93万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07:06: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解放战争“最大歼灭战”,毛主席和刘帅指挥包围战,全歼国军93万人                                                                2025-02-16 09:12                                        

发布于:广东省
   
      1949年4月20日,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成功渡过长江,意味着全国解放的前景已无悬念。到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时,国民政府的控制区域仅剩下西南地区和华南的部分区域,国军主力几乎全军覆没,仅剩约150万人。

然而,解放战争的最后一战并未结束,解放军还需完成对西南地区的彻底解放。此时,毛主席和刘伯承元帅制定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包围作战计划,最终实现了全歼国军93万人的伟大目标,那么,这是一场什么歼灭战呢?战斗过程是怎样的呢?

战争的背景解放战争结束后,战场上的局势逐渐稳定,但国民党残余势力依然在西南地区顽强抵抗。西南的国军主力约有近百万兵力,其中包括了蒋中正直接控制的中央军。
蒋中正派遣胡宗南集团、张群集团等部队驻守西南,意图在四川、云南等地展开最后的防守。随着解放军各野战军的推进,战局越来越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但西南地区仍然是国军的重要防线。

大包围的战略布局毛主席与刘伯承元帅经过深入研究,制定了一项周密的战略计划,目的是通过实施大包围战术,将国军主力彻底击溃。大包围战的核心是以牵制、虚晃和迂回为手段,最终形成对敌军的全面围困。
第一步,贺龙元帅率领18兵团的12万大军,重点在陕西地区对胡宗南集团形成强大的牵制力量。这一举动有效阻止了胡宗南放弃防线南逃的计划,同时制造了西北战场上的声势,以此分散敌人的注意力。

第二步,刘伯承元帅和邓小平政委带领指挥部从南京乘火车到郑州,制造出从陕西向四川进军的假象。此举是为了迷惑敌军,使敌人误以为解放军主力将从北方突破,而实际行动则悄然向西南推进。二野的第3兵团和第5兵团两路大军,约20万兵力,隐藏行踪,悄然向四川东面的门户——重庆进发。
第三步,二野的第4兵团10万大军与四野的力量形成配合,执行大迂回战略任务。陈赓元帅指挥的第4兵团通过赣南进入广东,再通过广西向云南推进,切断了敌人的退路。

大西南战役的爆发1949年11月1日,毛主席与刘伯承指挥的部队发起了大西南战役。杨勇的第5兵团通过湖南进入贵州,11月15日,贵阳解放。
与此同时,陈锡联的第3兵团与四野的两军配合,强渡乌江,迅速推进至重庆。国军的防线被迅速突破,宋希濂集团被击溃后,开始向西逃窜。胡宗南集团则撤退至成都地区,国军的主力终于被集中到了这一地区。

包围圈的形成与敌军的起义随着我军的不断推进,二野第3兵团、第5兵团以及随同南下的第18兵团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此时,在我党的影响下,四川的三位地方军阀——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先后宣布起义,云南的卢汉也随之宣布起义。这一系列的起义进一步削弱了国军在西南的抵抗力。

在这一战役的最后阶段,蒋中正于12月10日乘飞机从成都逃往台湾,而西南军政公署的代长官胡宗南也在12月23日悄悄从成都北门外的凤凰山机场逃脱。国军残余部队在包围圈内受到了重创,多数兵团开始起义,顽固抵抗的兵团则被一一消灭。

战斗的结局与胜利的意义1949年12月27日,大西南战役最终宣告胜利。解放军通过周密的部署与执行,成功歼灭了国军的10个兵团和49个军,共计93万人。解放军仅损失了5000多人的伤亡,毙伤敌军8830人,国军起义和投降人数达到50万和42万。
这场战斗成为了解放战争中最大的一次歼灭战,其歼敌数量相当于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总和,堪称解放战争的巅峰之战。

此战的胜利不仅标志着西南地区彻底解放,也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第二野战军、第一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的协同作战,展现了毛主席与刘伯承的卓越战略眼光,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政治影响力与军事指挥能力。
后续战斗与西南彻底解放

战役结束后,陈赓指挥的第4兵团继续追击敌军残部,发起了滇南战役,历时50天,歼灭了国军残余2.7万人。紧接着,1950年3月,第二野战军的第14军、第15军和第62军发动西昌战役,彻底消灭了胡宗南部的残余力量,基本扫清了西南地区的国军势力。

总结解放战争中的大西南战役,不仅是解放军取得的最大规模的歼灭战,更是战略谋划、战术执行与政治手段相结合的典范。毛主席和刘伯承元帅通过大包围战术,成功歼灭国军93万人,极大削弱了敌人的战斗力,为新中国的最终胜利创造了条件。
这场战役不仅展现了我军的强大作战能力,更深刻体现了我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在战略上的高瞻远瞩,最终促成了全国解放的历史进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20:05 , Processed in 0.00847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