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秋山秋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19 10:21: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秋山秋水                              

2025-02-18 15:47                                        

发布于:四川省
   

巴渝大地自古以风景绝美而著称,其山势雄奇瑰丽,险峻无匹。
千余年来,巴山渝水不知倾倒了多少画坛名师巨匠。他们无不流连此地,徜徉自然,醉心造化,乐而忘返。他们或为蜀中山川感染而悟得浑厚画意;或为巴山夜雨点拨而创立独特皴法。
经历过这一番壮美山河的浸润滋养后,其中佼佼者均推陈出新,更上层楼,熔炼出独具特色的笔墨画法,留下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山水佳作。
而今日的山城重庆,仍有一位国画大家,始终以中国大西南山水为题,着力深耕。为寻访天地山川之秀丽魅影,他的足迹踏遍巴渝大地,将各等壮美景色揽于胸中,收诸笔端。数十年来不辍挥毫泼墨,毕生倾力其间。
正因为来源于生活,是以他笔下的巴渝山水鲜活生动,气象万千,可谓师古人更师造化。
这位画家,便是钟纪明先生。他画风开阖,笔力雄强,以巴渝山水画见长,尤擅中国西南独具特色的吊脚楼风貌,形成了完整独到的一系列地域山水画风格。可以说是当代最具代表性,深受广泛关注和认同的山水画家。
这幅《秋山秋水》正是纪明先生颇具特色的画作之一。画家取巴渝大地常见一景,却又别出心裁,将险峰悚立的蜀山云海与临江蜿蜒的吊脚楼群熔为一炉。一派山水和谐,浑然天成之感。
画面上段青山绕云,下段秋水横舟。水岸崖边处安排有一行人烟景致,正是天地山川中绝妙一景,被画家妙手截取,绘成图画。
抬眼望去,只见千峰连嶂,延绵不绝。险山峻岭遮天蔽日,只怕是千余年前诗仙李白游历到此,也不得不长叹一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而于这般峭壁悬崖边,出人意料地竟生有人烟。原来是当地山民铺砌青石梯坎以联系上下,从江岸水边直达高处山崖。
沿青石阶梯两侧,住有人家。其房屋高低错落,左右倚靠,前后参差,独具特色。这便是巴渝山地特有的民居——吊脚楼。
这一幕巴渝风景,描绘出秋山静美,冲和恬淡的气象。在纪明先生笔下如此活灵活现,是与画家深厚非凡的艺术功力密不可分的。

钟纪明先生 《秋山秋水》 丙戌年 四尺全开
欣赏一幅好画,无非三个方面。第一是线条运笔,见其画的骨力雄强;第二是水墨章法,见其画的血肉丰满;第三是气韵虚实,见其画的精神奕奕。
先看骨法线条。纪明先生笔下的线条是非常富有个性的。其用笔刚柔并济,笔笔挺括,遒劲有力。每一笔下去,都有来处,笔笔无不沉着痛快,交待清楚。整幅画望去显得浑厚苍郁,生动立体。
勾勒山石轮廓的线条笔力千钧,如刀凿斧劈般刚毅;描画树木枝干的线条短促劲疾,如铁丝盘桓般强韧;皴擦岩土肌理的线条细如牛毛,柔若雨丝,却根根分明,清新爽利。各种线条交织,丝毫不乱,抑扬顿挫,节奏丰富。
而这些线条变化又是极丰富的。画山石的长线、勾丛树的短线、房屋构造上的直线、岩石沟壑中的曲线。其长短粗细、干湿浓淡、各不相同。再加上画家手腕的灵活运用,以中锋、侧锋、回锋等种种笔法交替使出。通篇观之,满眼生气,可以谓之一个“活”字。

钟纪明先生 《秋山秋水》 局部
又看水墨章法。纪明先生尤其擅长于水墨的运用,可以说功力深厚,非同凡响。
这幅画中,画家在高远秋山处,墨色恬淡明润,烟岚氤氲。而在下方江岸巨岩处,运墨则湿滑厚重,浓郁凝滞。吊脚楼以枯焦笔墨勾勒建筑轮廓,以显其精神。坡石花树间则以湿笔合墨浸润之,画出一片苍莽萧散的意境来。
这一番墨法运用纯熟老辣,变化丰富。其中施浓墨处则以湿笔含水罩之、破之,着淡墨处则以枯笔焦墨点醒之。
纪明先生复又以赭石晕染远山,笼罩近树。石绿勾花点叶,湖蓝浸润水波。墨分五色,又以色破墨,满纸云烟,可谓“墨彩斑斓”。

钟纪明先生 《秋山秋水》 局部
再看画中气韵。纪明先生常常以巴渝大地寻常所见山水作画,但其立意高远,结构深邃。画面的安排布置间虚实相生,阴阳并济。展画观之,无不生机勃勃,气韵生动。
只见画中远山清润,峰峦簇聚,起伏而有动势。近水横波,清幽如镜,萧散而尽显空灵。
山间两行民居偏于画面右侧,迤逦而上。从左边探出块巨硕的岩石,仿佛把房屋挤在了一边。谁料,山岩顶处却冒出一处吊脚楼,居于绝顶,轻轻巧巧地将画面中心勾连回转。这等腾挪回闪之妙,举重若轻,足显画家之功。
画中景物本身极为丰富,但纪明先生对虚实的处理尤为神妙。
山腰间的白云、山顶处的云岚、江面上的留白。全画就这几处空白的地方,却处处精到,直有如破题之眼,参差剔透,让整幅画空灵生动起来,毫无半分滞塞之感。
画家这番知白守黑,计白当黑,以虚御实,虚实相济的手法可谓“意趣高妙”。
画为心声。观此画秋山静美,秋水潺湲,气质高远,恬淡宁静,一派天人和谐之景象。这又何尝不是画家心中精神之写照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9 16:40 , Processed in 0.00794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