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为雷锋题词背后还有这么一段你想不到的故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8: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为雷锋题词背后还有这么一段你想不到的故事                                                                                2025-08-31 12:27                                        发布于:天津市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毛泽东同志的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题词迅速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学习热潮,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一次思想动员。那么,这副题词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雷锋,这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于1962年8月15日在辽宁抚顺因公殉职。他虽然英年早逝,但其事迹却走出军营、走出辽宁,很快被首都几家报纸报道,并且刊登了他的部分日记片段。这些日记里充满了质朴却极具力量的语言,例如“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的岗位上?”等语句,字里行间闪耀着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为人民服务的真挚情感。这些话语让无数读者深受震撼,尤其是青年群体,被这种坚定而纯粹的精神力量深深感染。  

《中国青年》杂志的编辑们大多是青年人,他们同样被雷锋的精神所触动。大家在思考如何更全面、更系统地介绍雷锋,决定编发一期“学习雷锋同志专辑”,希望让更多青年从中受到启迪。在筹备过程中,思想教育组副组长王江云与组长黎勤不约而同地想起毛主席曾经对青年刘胡兰的高度评价——“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他们一致认为,如果毛主席能为雷锋题词,必将产生无比巨大的号召力。于是,虽然心中没有把握,但编辑们仍怀着期待起草了一封信,请求毛主席题词。信件最终在1963年2月中旬寄出,署名直呈“中南海,呈毛主席”。  
出乎意料的是,不到一周时间便有了回应。2月22日下午,《中国青年》编辑部接到来自主席办公室的电话通知:“主席的题词已经写好了,请派人来取。”当工作人员带回牛皮纸信封并打开的那一刻,看到“向雷锋同志学习 毛泽东”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全社沸腾,整个团中央办公楼一片欢腾。为了集中宣传效果,中央书记处决定先由《中国青年》在3月2日率先刊登毛主席手迹,3月4日新华社发稿,3月5日全国主要报纸同步刊载。自此,3月5日成为“学习雷锋日”,载入史册。  

同一期杂志中,还刊登了周恩来总理的题词:“雷锋同志是劳动人民的好儿子,毛主席的好战士。”不久,总理又在《解放军报》的请求下进一步题词,概括了向雷锋学习的四个方面: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这些话为广大青年明确了学习的方向。  

多年以后,雷锋精神依然熠熠生辉。为什么毛主席会为一名普通战士题词?雷锋的精神价值究竟何在?王江云的夫人赵青回忆道:那时国内刚刚走出三年困难时期,经济尚未恢复,外部又遭遇苏联背信弃义撕毁合同,国家急需一种精神力量来激励人民。雷锋无私奉献、坚定信念的精神,正好契合了时代的需要,因而得到了最高领导人的关注与推崇。  

由此可见,毛主席的题词不仅是对雷锋个人的褒奖,更是一次时代性的精神号召。它让雷锋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一代代中国人心中永恒的精神象征,也让“向雷锋同志学习”成为全民自觉的行动。  

各位读者对此怎么看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思考。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2 06:28 , Processed in 0.00749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