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5年高考诗词鉴赏技巧:诗歌的结构手法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3 13:22: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25年高考诗词鉴赏技巧:诗歌的结构手法                                                                   2025-05-03 12:23                                        

发布于:山西省
   

         诗歌的结构手法属于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歌常见的结构手法及其表达作用,是赏析诗歌的必备能力。高考对诗歌结构手法的考查一般会与其他表达技巧一起进行,侧重分析某一结构安排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开门见山:指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首联开门见山,一下笔就触及题旨。
层层深入:指诗歌在内容上由浅人深、环环相扣的结构手法。作用在于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 迢( tiáo tiáo,遥远的样子)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zhuó,伸出)素手,札札(zházhá,象声词)弄机杼(zhù,织布机上的梭子)。终日不成章(有花纹的纺织品),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本诗采用了层层深入的结构手法,从遥望中的牵牛星、织女星写起,由远及近,联想到织女因相思而终日织不成布,急得泪如雨下,两人相隔浅浅的一道银河,就是不能相 会。诗歌由物及人,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哀怨动人。
重章叠句:是指诗歌中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语句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歌的主题,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如《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岁:年)兮。”本诗三章抓住思念这一情感,反复吟诵,每章只换了几个字(其中“葛”“萧”“艾”都是植物名),把思念恋人愈来愈强烈的情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前后照应:常见的有首尾照应,能使诗歌结构浑然一体,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也有一些诗歌,诗人采用今昔、他我、物我照应的方式来抒发情感,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 未休兵”则“断人行",“月夜”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长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前后照应,一气呵成。
画龙点睛:指用一两句精彩的诗句点明主旨。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是诗眼,一扫送别诗惆怅、惜别的感情基调,揭示两人江山难阻的深厚友情。
卒章显志:指诗人在诗歌结尾处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自由自在、豪放不拘,“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伏笔铺垫:即以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主要情节的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必要的铺垫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情感上的期待。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前三句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为第四句突显“霜叶”描绘背景、营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抑扬结合:对要褒扬的人或物先写其不足,对要贬抑的人或物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结合。可分为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 无论哪种表现形式,都是为了突出、强调后者。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宣室”是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前席”是指汉文帝在座席上向前移动,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诗人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鲜明地讽刺了统治者在政治上的昏聩庸弱,他召见有政治才能的贾谊,不问百姓生活,却只问鬼神之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7 23:44 , Processed in 0.00898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