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严查4类退休老人,60岁以上群体需警惕违规行为 2025-05-14 20:54
发布于:浙江省
近年来,随着养老金制度不断完善,国家对退休人员领取行为的监管力度持续加强。2025年,多地社保部门明确将严查以下4类违规行为,涉及退休人员需高度重视,避免因一时疏忽导致养老金停发、追缴甚至法律责任。 一、服刑期间违规领取养老金 根据《社会保险法》及相关规定,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及以上刑罚的退休人员,服刑期间养老金暂停发放。例如,某退休职工因经济犯罪被判刑5年,服刑期间家属隐瞒事实继续领取养老金,最终被追缴违规领取的24万元,并因诈骗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1.例外情况:对于被判处管制、缓刑或监外执行的退休人员,养老金可继续发放,但不得参与年度调整。例如,某退休职工因身体原因被判监外执行,其养老金仍按月发放,但次年未享受养老金上调。 2.建议:退休人员及家属应主动申报服刑情况,避免因信息不实导致违规。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后,可恢复养老金发放,但服刑期间未发放部分不予补发。 ![]()
二、老人去世后家属冒领养老金 退休人员去世后,次月起养老金停发,但个人账户余额可由继承人依法继承。然而,部分家属通过隐瞒死亡事实、伪造生存证明等手段继续冒领养老金。例如,某男子将病逝母亲藏于冰柜7个月,冒领养老金28万元,最终被检察机关以诈骗罪提起公诉。 1.处罚措施:根据《社会保险法》第88条,冒领养老金需全额退还,并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者,可能面临刑事责任。例如,某地一退休老人去世后,家属隐瞒6年,冒领养老金超20万元,最终被判刑4年。 2.建议:家属应及时办理死亡注销手续,并依法申领丧葬费和抚恤金。若因疏忽未及时申报,需主动向社保部门说明情况,避免被认定为恶意冒领。 三、重复领取双份养老金 我国养老金制度规定,退休人员只能选择领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的一种。然而,部分人员因工作地与户籍地不同,在两地同时参保并重复领取养老金。例如,广东某退休职工在深圳领取职工养老金,同时在老家以城乡居民身份领取养老金,5年内多领9万元,被查实后不仅需全额退还,还面临罚款。 ![]()
1.全国统筹的影响:随着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推进,各省参保数据已合并,重复领取行为极易被查实。例如,某退休人员曾在两地重复参保,退休后同时领取两份养老金,被大数据比对系统识别后,多领部分被追缴。 2.建议:退休人员应主动核查参保记录,若存在重复参保情况,需及时办理退保手续。对于已违规领取双份养老金者,应主动向社保部门申报并退还多领部分,以减轻处罚。 四、失踪超半年未申报 根据规定,退休人员失踪超过6个月,养老金暂停发放。例如,某退休老人外出旅游后失联,家属未报备,继续领取养老金2年,被社保部门发现后,要求全额退还并处罚款。 1.特殊情况处理:若失踪人员重新出现,养老金可恢复发放,并补发暂停期间的金额。例如,某退休老人失踪8个月后被找回,社保部门核实后,补发了其失踪期间的养老金。 2.建议:家属若发现退休人员失踪,应及时向社保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备,避免因隐瞒事实导致违规。同时,退休人员应定期完成养老金资格认证,部分地区要求每年认证一次,部分地区甚至要求半年认证一次,未按时认证者养老金将暂停发放。 ![]()
五、政策背景与监管趋势 近年来,国家通过大数据比对、跨部门信息共享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养老金领取行为的监管。例如,某地社保部门通过与公安、民政等部门数据联动,查实多起冒领养老金案件,追回资金超千万元。 1.法律责任:根据《社会保险法》第88条,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等手段骗取养老金的,除追缴资金外,还将面临罚款甚至刑事责任。例如,某退休人员通过伪造档案年龄提前退休,被查实后不仅停发养老金,还需退还已领取部分,并处以罚款。 2.建议:退休人员及家属应严格遵守政策规定,主动配合养老金资格认证,避免因违规行为导致养老金停发或法律责任。同时,若发现他人存在违规领取行为,可向社保部门举报,共同维护养老金制度公平性。 随着养老金制度不断完善,国家对违规领取行为的监管将更加严格。60岁以上退休人员需增强法律意识,避免因侥幸心理触碰政策红线,确保自身养老金待遇合法合规。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