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91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著名人物画家赵晨:人物画断想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10:02: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著名人物画家赵晨:人物画断想

  赵晨,男,1977年生于河南洛阳

  1996年 考入天津美院国画系,2000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0—2004年 任教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04年 考入中央美院国画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导师为华其敏教授。2007年 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2012年 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美术学博士,导师为冯远教授

  (文/赵晨)中国画史在晋唐以前,基本上是人物画的历史。但在晋唐以降,人物画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至宋以后则全面退隐,让位给山水、花鸟画。一方面,也许是因为社会的全面下坡造成人的精神的隐退,即当对外在的反抗力不从心或经帮济世的前途渺茫时,人们转而追求内在的精神自由和人格完美,画者也就自然的“疏于人事”,将晋唐以来宏丽恣肆、华贵雍容的人物画让位给文静典雅、蕴籍恬淡的山水、花鸟画。另一方面,晋唐人物画的高度成熟,使后继的画家在宁述不创的继承中展示的只是“程式”所带来的样式,而非“程式”所产生的过程。因而,陈陈相依所带来的只是面目的概念化与雷同化。至此,疏略了“师造化”的传统内涵,人物画则成了一个概念的样式和“不求形似”的墨戏了。

  正如古人所言“人物以形模为先,气韵超乎其表”,人物画总离不开人的具体形象与具体造型,因而关注形象,关注人的存在成为人物画家的主要任务。至任伯年、徐悲鸿后写实手段的融入和对社会人生的关注造成了人物画的空前发展,但“笔墨”这一抽象的审美概念被诉诸人物画后,却始终在艰难中行进。因为造型的规定,人物画家始终很难如山水、花鸟画家那样“出笔便如急管繁弦,声情并集”。笔墨语言的抽象性和提炼性使它无法也不会象西画那样去诠释一个直观的真实。它的抽象性体现为它不是如西画那样去表现一个明暗深浅、三维立体的直观的真实,而是在主观界定之后达到一个合理的逻辑的真实,它只是一个合理的抽象;它的提炼性体现为它需要我们用眼睛去想、去找,而不是直观的看和记录,它是一个由看到提炼的过程,由“看不见”到“看得见”的过程。尖头的毛笔不同于平头的油画刷,它高度的敏锐性使它更接近感觉,更靠近心灵。它需要在笔笔生发之际彻底的放松,将理性的判断让位给肌肉的记忆,而成竹在胸和高度熟练是它的保障。所谓“尽精微”是指处理的精微而不是描绘的精微,它往往是意会所带来的不尽之味。正所谓“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

  如上,迅速的造型能力和熟练的笔墨技术及二者的有机结合,都是一个人物画家所应具备的。而时下技术的磨练却被疏离,言必提“形似为末”或“气韵为先”,“道为上而技为下”,全不顾这其中的因果关系,“道”不过是“技”的高级显现,即使气格超逸也终是“技”的得心应手之后的相忘所致。而现代人物画需要近距离的表现与审视人与人的存在,因而“形”的问题自然成为了人物画的首要问题。古人所说的“形竞增而意竞生”或“真境逼而神境现”讲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名家评论————————

  赵晨是我于2012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招收的中国人物画创作与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他能够严于自律、勤奋好学,有较强的独立研究和创作能力。他本科毕业与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后来在重庆西南大学任教四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导师为华其敏先生,从他的求学和工作经历来看,他具备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创作、研究能力,丰富的知识结构和执教经验。
  赵晨创作以现实主义理念为指导,人物画长于人物的精微刻画和心理表现,同时有着不错的花鸟、山水画基础和综合的笔墨能力,这从他的作品中都能反应出来。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并孜孜以求,探索不止,善于独立思考,能从历史的角度和文化的立场对中国绘画提出反思和展望,同时思维逻辑性强,有着较好的理论素养和很好的文字能力,这在他的论文中皆有体现。他治学严谨,创作态度一丝不苟,能独立胜任各种创作和研究,是一位兼有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创作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冯远

  赵晨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画学子,他为人忠厚,勤奋刻苦。在专业上能深入领会中国画的美学理念,以中国的文化思想来立足自己的人生方位,不论从学术观念,文化视野,还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都立定在中国文化的文脉上,向着立品、立格来要求自己,践行在时代的人文精神中去体悟,去感知,并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成长,结果。
  赵晨同时是一位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青年画家,他的中国画水墨人物基础非常扎实,可以说在他这一代人中是最优秀者之一,是非常难得的人才。当前在写实领域,尤其是写意人物画的传承者甚少,而赵晨一直在这个领域中下苦功夫,他的笔墨写实能力具有中央美院的学术传统,而且他已经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这是大家都看到的。

  ——田黎明

  赵晨在人物画各方面有很强的能力,人物的细微感觉能在画面上把握得不错,这种对人物的敏锐的感觉十分难能可贵。

  ——方增先

  赵晨具有丰富立体的知识结构,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理论文字能力,创作构思能力成熟。尤其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怀有深厚的情感与探索追求,治学态度严谨,能从历史文化的深度来对中国传统艺术进行思考,体会其精髓。

  ——华其敏

  赵晨有着很突出扎实的造型能力,笔墨技术娴熟,传统文化的修养和理论水平都很好,具有很好的天赋,在全国属于代表性的青年画家。

  ——唐勇力

  赵晨的画好,文字能力也很强,这是我做编辑多年很少见到的。

  ——贾德江

  赵晨的基本功很扎实,路子非常正,笔墨和画面的感觉都很好,属于不可多得的年轻画家。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5-11-5 10:04:5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5-11-5 10:06 编辑

著名画家刘宝玉:追寻民族心灵的故乡

  刘宝玉,1953年6月生,内蒙古赤峰市人,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美术家协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赤峰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赤峰市书画院特聘画师、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国韵文华书画院特聘书画师。现任教于赤峰学院美术系。
  1994年,中国画作品《巴林初雪》入选参加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99年,《牧歌悠悠》入选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中国画三百家作品展览”2001年,中国画作品《碧野清风》入选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二十一世纪中国画澳大利亚展”。2002 年,中国画作品《高原浴雪》入选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2002年迎奥运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03年,中国画作品《塞外春潮》入选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海潮杯”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04 年,中国画作品《待发图》入选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纪念蒋兆和诞辰100周年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展”。2006年,中国画作品《欢乐草原》入选参加“第三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
  中国画作品《競骥图》、《铁骑待发》、《草原恋歌》分别入选参加2000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02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0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部分作品在《美术》、《国画家》等专业刊物上发表。
  润格:每平尺五千

  (文/刘仲康)中国美院院长——许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令人心灵深处感动的作品让人看后一定是默默地注视,久久不愿离去。我读刘宝玉先生的草原风情画就有同样的感觉。群马咴咴嘶鸣响彻云霄,高原萋萋碧野辽阔无际,小骑手们红巾飘动,勒马扬鞭,赛马鬃尾猎猎,马蹄噔噔,等待一声号令,奔向天边。这就是赛马前蓄势待发的兴奋、躁动、希冀、奋张的场面。无论,眼神落到那一点都会被奔突的线条,狂飙的势能带动,一点一点被这天、地、人、马的精神引领走向马背蒙古民族精神的深处。

  刘宝玉先生草原风情作品能直攫欣赏者灵魂,源于他作品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性,以及中国画写意精神的领悟和笔墨技法的纯熟运用。
  一个画家它所表现的离不开他所生活的地域环境,地域文化无疑要影响其创作,地域的风情也就必然影响着画家作品的风格,这也正是作品独特的个性所在。在这个文化交融、日益趋同的时代,画家独立的精神,对美独特的追求在同一模式——现代生活中很难找到。“世俗的审美不一定是真正的美。”(刘宝玉语)他们转身走向地域上的少数民族,在那里仍存有原始的、质朴的、个性十足的美,深厚的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也具有独立性。这里是画家们精神圣地。刘宝玉的国画就是深浸于蒙古马背民族深处。我在他的画作中感觉到他一直在追寻这个民族心灵的故乡,也就是寻找自己心灵的故乡——动感、质朴、雄肆、苍浑、深厚。

  刘宝玉的笔墨体现着雄肆苍浑的境界。《高原寻梦》、《牧野欢歌》、《松漠牧马图》等都表现了这一境界。
  雄肆苍浑的高原风沙雪漫中行进的群骆驼,那种不畏风雪寒冷,沙漠干旱,昏天暗地,一片茫茫;旷野一望无际,万马奔腾,风驰电掣,咆哮而过。这是什么?不单单是驼,也不单单是马。是人,大漠蒙古民族,在自然环境里坚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以及他们所经受生活的艰辛,生存的磨难,天荒地老的等待,恒久如一的岁月。

  刘宝玉表达这样的民族精神,惯用一种干涩、飞动的线条,这种线质或万毫齐力,或大刀阔斧,或轻松婉转,或狂飙席卷。刘宝玉的线条充满了情感,流动激情的线条充斥着刘宝玉的草原风情画。他的画,与其说是画更应说是写,中国绘画传统写意精神充盈笔端。他所追求的是画的“内美”(黄宾虹语)是人对于审美主体感受的一种写意,使审美对象更具有主观意识。刘宝玉对于绘画的写意极为重视的,他深研过绘画的书写性。绘画中的“石如飞白木如籀”所体现的主要是点、线具体质感,这是中国画最基本的要求,而“六法”还要求气韵生动、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等内容。绘画的书写性有更为复杂的内涵与意蕴。书写性即写意性,是中国画的精神实质,中国传统绘画的写实表象内部仍然有以这遗貌取神、得意忘形的写意精神。刘宝玉的写意式的绘画体现了丰富的技法,从而形成了他大气磅礴、蕴含深厚的精神意象。他的笔墨有写意性又有非常的理性,而不是肆意变形夸张,它仍然遵循着传统绘画原则、法度。他的画法看似不经意实际非常严谨。正如贡布里希所说:“高贵,意味着克制,至少意味着一种风格化的强调,而俗气则可以更自由、更本能地娱乐自我。”刘宝玉的草原风情画正是体现着高贵的品格。

  刘宝玉的表现雄壮美的同时也有其柔美的、恬淡的一面,他的《牧趣图》、《罕山牧归》、《高原瑞雪》、《春醉鹤乡》、《碧野清风》等作品正是体现着蒙古高原的另一种情怀。驼、牛、羊、马,放牧女人构成了刘宝玉恬淡牧区生活基本意象。我非常欣赏他的这类作品,不仅有生活之气,更有古雅之气。王国维说:“优美及宏壮必与古雅合,然后得显其固有之价值。”
  刘宝玉的人物画也体现着这样的精神内涵。他矢志不渝地追寻着马背民族心灵的故乡,走得很深,也很远,同时也锤炼了一个传统文人的性格与品行。刘宝玉,一个憨厚、执著的中国当代画家。

著名画家刘宝玉:追寻民族心灵的故乡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0 20:23 , Processed in 0.00783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