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杜甫登临泰山之巅,写下一首封神之作,被誉为“万古开天名作”!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26 05:07: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杜甫登临泰山之巅,写下一首封神之作,被誉为“万古开天名作”!                                                                                2025-06-22 06:15                                        发布于:河北省
   

开元二十三年,洛阳春闱的钟鼓敲响,杜甫怀揣壮志踏入贡院。
他伏案疾书,将满腹经纶化作笔下文字,盼望着能在金榜题名。
然而揭榜那日,黄榜单上却不见他的姓名,落第的失意如乌云,短暂笼罩了这位年轻的才子。
次年,二十四岁的杜甫抛开愁绪,踏上北游齐、赵的旅途。
他沿着黄河行走,足迹遍布河南的沃土、河北的溪流、山东的山峦。
一路上,麦浪起伏似金涛,群山巍峨如翠屏,壮阔山河尽入眼底。
当登临泰山之巅,云海在脚下翻涌,胸中万千豪情喷薄而出,他挥笔写下这首气势磅礴的《望岳》

《望岳》

杜甫〔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的大意是:
五岳之首的泰山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
升腾的层层云气,使心胸摇荡;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隐入了山林。
我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此诗通过描绘泰山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人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豪情壮志,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远大抱负。

首联以设问开篇,点明主题——泰山(岱宗)。诗人以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横跨千里的壮阔,展现出泰山的雄伟与辽阔。
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地理特征,更以设问的形式,引发了读者的无限遐想。
颔联从近望的角度,描绘了泰山的神奇秀丽与巍峨高大。诗人用“钟”字赋予大自然以情感,仿佛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秀美都赋予了泰山,使其成为天地间最为瞩目的存在。
而“割昏晓”三字,则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高峻,它如同一把利剑,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颈联进一步通过细节刻画泰山的雄浑气象,并表现出诗人长久望泰山的出神神态和内心汹涌的豪情。
层层云气升腾,使诗人的胸怀为之荡涤;归鸟回旋入山,诗人的眼眶仿佛要裂开一般,极力想要把这壮观的景象看个够。
尾联是全诗的升华之笔,诗人以豪迈的口吻,表达了自己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与愿望。
其中,“凌绝顶”三字,写出了诗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壮志豪情;
“一览众山小”则写出了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俯瞰群山的感受,极富诗意与力量。
全诗以宏大视角勾勒泰山气象,托物言志,表现了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进取的雄心及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
明朝文人周珽评价这首诗“万古开天名作,句字皆能泣鬼磷而裂鬼胆”。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5 20:36 , Processed in 0.00795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