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人不能免费乘坐公交了?多地已实行,年轻人为何疯狂叫好?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13 13:50: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老人不能免费乘坐公交了?多地已实行,年轻人为何疯狂叫好?                                                                                2025-06-12 11:58                                        发布于:山东省
   
                                    

文 | 空纸
编辑 | 空纸
前言
公共交通,是一座城市最基础的服务网络,也是一项兼具公益属性与现实成本的社会制度。几十年来,老年人公交免费政策作为我国民生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老年群体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敬老风尚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随着财政压力增大、公交运营困境加剧,以及代际矛盾的浮出水面,这项曾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福利,正在接受前所未有的拷问。近日河北赤城县取消老年免费乘车政策引发广泛热议,不仅让人们反思公交财政模式的可持续性,也将社会对老年福利的态度差异推向了舆论高点。在老龄化日趋严重、地方财政普遍紧张的背景下,老年人到底该不该继续享受公交免费?未来政策又应如何调整才能兼顾公平与效率?

从“普惠”到“不可承受”
我国的老年公交免费政策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多地开始尝试给予高龄老人乘车优惠,以表达社会敬老爱老之意。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地方财政收入提升,许多城市陆续将老年人免费乘车政策纳入正式的民生保障范围,并配套发放IC电子卡进行统一管理。原本仅限于70岁以上老人的福利,逐步扩大至60岁男性、55岁女性甚至更年轻的群体,几乎实现了全国范围的政策覆盖。
然而,看似“普惠”的背后,却潜藏着巨大的财政负担。以此次引发争议的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为例,该县常住人口19.8万人,其中65岁以上老人高达4.2万人,占比达21.2%。赤城县公交由国资委全资控股的通泰运输集团赤城分公司负责运营,共有53辆公交车,承担16条线路的通勤任务。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运营成本高昂,而票价收入难以覆盖基本开支,公司多年依赖政府补贴维持运营
据通泰运输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政府原计划提供一定额度的财政补贴支持老年人免费乘车,但因地方财政持续吃紧,补贴款项长期无法拨付到位,公司运营已出现严重困难。最终决定自2025年4月起取消老年人免费乘车资格,暂停办理老年卡,全面按票价收费。
类似的困境并非赤城一地独有。近年来,全国多地公交企业频频传出经营危机,尤其是疫情之后,原本依靠财政输血的公交行业遭遇“断粮”,面临裁员、停运甚至破产的威胁。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高达35.1万亿元,城投债高达55万亿元,财力最为紧张的省份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使得“老年人公交是否应免费”这一问题,成为考验政策可持续性的关键议题。

社会态度分化
赤城县政策调整一经公布,立即在网络上激起千层浪。有媒体采访指出,不少老年人对此表示难以接受,认为这是社会对老年群体的不尊重,也有老年协会表示反对,呼吁恢复原有政策。然而与之相对的,是一部分年轻人群体在社交平台上的一致叫好。他们认为,公交本应服务于工作日通勤和刚需出行,但现实中却频频出现老年人反复乘车、扎堆聊天、恶意占座等现象,挤占了有限的交通资源,甚至引发多起“让座冲突”。
网络上一则颇具争议的留言称:“早上8点上公交,满车都是去散步的老年人,年轻人反倒没座了。”还有网友表示,夏季高温时段,一些老人把公交车当成“空调房”,围坐聊天,严重影响通勤秩序。这种现象虽属个例,但足以反映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潜在代际矛盾——在资源紧张、公共设施有限的背景下,不同群体间如何公平使用成为焦点。
专家对此也表达了不同观点。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指出,取消老年免费乘车难以根本缓解公交企业的经营压力,反而会减少核心客流,陷入“越取消越没人坐”的恶性循环。东南大学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顾大松则认为,老年人是公交的稳定用户群体,一旦放弃这部分人流,公交服务的整体质量与运行效率都会受到影响。
事实上,老年人免费乘车政策本质上是一项公共资源再分配机制,当前争议的根源在于政策本身缺乏精细化管理。统一的“免费乘车”机制忽视了不同城市、不同时间段、不同老年人群体的具体需求,导致资源错配甚至引发社会不满。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若不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势必进一步加剧代际矛盾和社会分裂。

从“人人免费”走向“因人而异”
面对舆论分化和财政收缩的双重压力,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探索更为灵活的应对机制。上海市早在2017年就取消了统一的老年人免费乘车政策,转而推行出行补贴制度,根据年龄段、出行频率向老年人发放300至500元不等的交通津贴,由本人自由使用。这不仅避免了老人过度占用公共交通资源,也让财政支出更具可控性。
太原市则推出“限次免费”政策,每位60岁以上老人每月最多可享受60次免费乘车,超出部分需自费;成都市对65至69岁老人设定每月100次上限。这类阶梯式、配额制的改革方式,既照顾到老年人的基本出行权利,又有效控制了政策成本。
部分城市还采用“限时优惠”方式,宁波市规定65岁以上老年人在工作日高峰时段(上午7:008:30、下午16:3018:00)需付费,其余时间免费,以保障通勤人群的便利。此类精细化管理措施,获得了较多年轻群体的认可,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交高峰期的资源紧张问题。
还有一些地方通过数字化监管提升政策效率。比如上海等地利用大数据技术,动态监测老年人IC卡使用频率和出行行为,以此优化津贴分配与预算管理,避免滥用现象。
从“全民免费”到“差异化支持”,从“无限搭乘”到“合理配额”,这些政策背后反映的是公共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也是社会福利制度与财政现实之间的平衡尝试。在应对快速老龄化和财政紧缩的新时代背景下,唯有制度的灵活调整,才能实现“精准惠民”与“高效运行”的双赢目标。

结语
公交车是连接城市毛细血管的交通动脉,也是体现社会公平与关爱的窗口。从过去的“免费乘车”到如今的“精准补贴”,我国在老年出行福利制度上已逐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政策是否“取消”并非真正焦点,关键在于如何更科学地分配资源,满足不同群体的基本出行需求,同时确保公交系统的可持续运作。面对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地方财政压力持续上升的现实,各地政府必须以更前瞻性的眼光重构福利格局,走出一条“有尊严、有温度、也有底线”的社会保障新路径。你所在的城市,又是否也在悄悄调整这项政策?未来的你,希望老年生活怎样出行?
信息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老人免费公交,这地要取消?
经济参考报:亏损、空跑、难运转 城乡公交“畅”跑需迈几道坎?
顶端新闻:全国至少54地公交全民免费,下一个谁跟?丨顶端100℃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5 01:24 , Processed in 0.00862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