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俗语“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响马是土匪,蹚将又是什么呢?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13 14:41: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俗语“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响马是土匪,蹚将又是什么呢?                                                                  2025-06-13 12:33                                        

发布于:天津市
   
        如同“百姓”常被形象地称为“布衣”,古老的俗语也生动地形容了某些地域特征,“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用“响马”和“蹚将”代指那些当时为害一方的土匪。“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风土人情各异,土匪的诞生和名称也因地而异、因时而变。

春秋时期的山东曾是鲁国的所在,这片土地是孔子诞生的故乡,儒家思想的根基在这里深深扎根,倡导“性善”理论也一度成为主流。人们往往信奉勤劳致富、老实本分的生活理念,且重视安土重迁,安定的乡土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那么,为什么会有一批为民众所鄙弃的响马出现呢?这背后其实有一段历史。“功战之际,马功居多”,明朝时期,马匹不仅是重要的军事和交通工具,还深受当权者的重视。为了维持大量马匹的需求,马的饲养成本极为昂贵,因此马匹的供应成为当时的一个重大问题。

当权者便将养马的任务下放到百姓身上,而山东正是一个养马大户密集的地方,成为征马的重点地区。然而,征马过程中伴随着战争的暴力与剥削,普通百姓的负担骤然加重。许多养马人因为未能交出所需马匹,或者负担不起高额的罚款,最终陷入困境,绝望之下的他们只得走上“亡命之途”。在生存压力下,困窘的百姓渐渐被逼成了土匪,他们通过抢夺来谋生,保护自己。如果没有那个时期的乱世,谁会愿意过上刀尖舔血的生活呢?这些“响马”们的出生地正是齐鲁大地,勇猛而高大的身躯,马术卓越,令百姓闻风丧胆,逐渐声名远扬。

至于“响马”之名的由来,有一种说法与风俗相关:他们常常会给马脖子挂上铃铛,在巡逻时,铃声成为了他们的暗号。当有路人经过时,他们便会放出信号,将其团团围住,展开抢夺。清代的笔记中曾详细描述这些人,普遍穿着华丽,马术高强,气势凶猛,一开始他们藏匿在路旁,形迹难以察觉。久而久之,当人们听到铃声响起,便知道土匪来袭,而“响马”这一称呼也就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当时的百姓一听铃响,便立即收拾家当准备逃离。或许,我们也能从中看见那些在艰难岁月中的人性残存:有的百姓在听到铃声时躲藏,有的甚至会主动将食物放出门外,而有些响马反而不再继续抢夺,避免了无谓的杀戮。

另一种解释是,匪徒们在打劫时,先用铃声制造恐慌,再乘马出击,增强自己的气势,也对路人形成心理威慑。铃铛的响声成了他们身份的象征,既提高了自己的士气,又让人感受到威胁。山东素以豪爽、嫉恶如仇而著称,因此,响马的故事逐渐被翻拍成电视剧,成为人们熟知的传奇。

而与响马并行的“蹚将”故事,同样有其独特的背景与由来。“蹚将”一词,来源于河南的四荒之地——水旱蝗汤。这个名字中,汤恩伯的“汤”字成为“蹚”字的代替,体现了那个动荡年代河南人民的无奈与痛苦。蹚将的形成也源于时代的压迫,他们在成为“蹚将”之前,大多是木匠、石匠、铁匠等手艺人,身处贫困山区,靠一技之长谋生。

但清末的战乱让他们的生计遭到严重打击,四处逃难,食不果腹,工艺已不再能维持家庭生计。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手艺人逐渐走向了另一条道路。有说法认为,这些手艺人经常在荒僻的地方工作,而这些地区管理松散,匪徒们经常在这些地方横行霸道。由于官府的缺乏控制,土匪的势力愈加强大,他们通过抢夺、烧杀等手段,享受着从他人身上得到的劳动成果。随着这些土匪逐渐壮大,一些原本为生计奔波的匠人们,也开始走上了这条“蹚将”的道路。由于他们的背景和出身,百姓们对他们有些敬畏,但也渐渐产生了“蹚将”的文化。

这些蹚将,往往出于贫苦,许多人本是受到豪绅压迫的弱者,走投无路时才投身江湖。但他们大多不劫掠穷苦百姓,反而通过劫富济贫的方式,助人为乐,甚至有些蹚将会把劫来的财物分给贫困百姓。由此可见,这些“蹚将”不仅仅是单纯的土匪,他们也有着一定的侠义精神,这种精神为后人所称道。

历史的长河中,蹚将的故事流传千年,成为地方文化的一部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直到今天,当人们谈及“蹚将”,一些老人依然能口口相传那些英雄的故事。特别是那些“蹚将黑话”,更成为了历史的瑰宝。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工业化的发展,许多年轻人已经对这些历史和文化不再重视,甚至有些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这要求我们不仅要传承这些文化,还要保护这些历史遗产,使得老一辈人传承下来的“蹚将文化”不至于在岁月中消失。

我们不应简单地以现代的眼光去评判历史,蹚将的故事里充满了苦难与无奈。时势造英雄,也同样造就了这些曾经被称为“响马”和“蹚将”的人物。历史上的许多英雄,最终也可能在时代的洪流中走向不同的命运。他们的行为在当时或许是唯一的出路,而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则是历史的另一面。我们不应简单地黑白分明地看待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我们理解过去、展望未来的基础。

今天的社会早已不同于战火纷飞的过去,人们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不论是响马还是蹚将,在现代社会中都无法被容忍。“山东的响马,河南的蹚将”等老一辈的俗语也逐渐演变为地域歧视。我们不该用歧视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一个地方,历史的曲折和深沉需要我们深入理解与思考。珍惜现在的生活,以史为鉴,团结一致建设我们的国家,才能为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 07:42 , Processed in 0.00748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