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战国时期的“虎符”,三次被专家鉴定为赝品,如今已成国宝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10 08:40: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战国时期的“虎符”,三次被专家鉴定为赝品,如今已成国宝                                                                          2025-07-09 12:50                                        

发布于:天津市
   
       早期的鉴宝节目曾一度在电视上引发热潮。观众们不仅能欣赏到各式各样的奇珍异宝,还能看到专家们在节目中仔细鉴定这些藏品的过程,充满了紧张和悬念。节目中的许多藏品,藏主们往往信誓旦旦地宣称它们是珍贵的宝物,然而专家的鉴定却常常令人失望。那些所谓的“宝物”在专家的判定下成了赝品,甚至有些被主持人当场砸碎。这种场面让观众不禁捏一把冷汗,生怕一不小心就把国宝毁掉了。

然而,有一件传承了两千年的国宝,却经历了三次专家鉴定,均被判定为赝品。甚至在一度,它还沦为孩子们的玩具。最后,这件宝物以50元的价格被一位普通人买下,现在它已成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价值已经超过一亿。那么,这件宝物到底是什么?它身上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为什么如此珍贵的国宝会屡次被鉴定为假品呢?

提起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和文物最为丰富的地方,陕西必定榜上有名。自从大禹分天下九州,陕西便已是中国的一部分。从中华文明诞生的那一天起,陕西这片沃土就孕育着炎黄子孙。在网络上曾有一个幽默的说法:陕西修建地铁时,每挖几米就得停工,因为总是挖出古墓。每次挖出墓葬后,文物局都会接到电话问具体年代,要是年代较晚,还得排队等着处理。这虽然是笑话,但却真实反映了陕西这片土地的文物资源极其丰富。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件国宝就是在陕西发现的。它的出土可谓是一次偶然,而它背后的故事更是令人称奇。1975年冬天,西安山门口公社的中学生杨东锋决定在春耕前,翻翻土地为来年耕种做准备。杨东锋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承担了家里不少农活。每年春耕秋收时,父母常常忙得连腰都直不起来,杨东锋便帮着做些轻松的活,比如翻地。

一天,杨东锋在地里工作时,突然听到一声清脆的“当啷”响,似乎锄头碰到了什么硬物。更让他惊讶的是,这个硬物似乎并不容易损坏。杨东锋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子,仔细摸索着,最终找到了那个不明的物品。掏出泥土,他发现这是一件金属做的小物件,形状奇特。起初,杨东锋以为这只是某家坏掉的门把手或是掉落的小饰品,但再一细看,他才发现这东西的形状不像什么普通的金属物品,而像是一个小动物。他想,这到底是像马呢还是像狗呢?

不过,杨东锋并没有多想。由于杨东锋家境贫寒,平时他和妹妹也没有什么玩具,这个铁制小物件也许能值点钱。于是,他便把它放进了口袋,打算等到完工后拿到回收废品的人那里卖掉。

回到家后,杨东锋的妹妹看到哥哥回来,赶紧给他倒水,接着问道:“哥哥,你口袋里放了什么东西?好像有点硬。” 杨东锋掏出那小玩意儿一看,才想起来今天上午在地里发现的东西。他原本打算卖掉它,然而看妹妹好奇的样子,心里有些动摇。家里一直没有什么玩具,干脆把它留给妹妹玩吧。于是,杨东锋把那件金属物件递给妹妹:“这是哥哥今天捡到的,像不像一只马?留着给你玩吧。”

然而,这个小物件之后的命运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三年后,这件“玩具”逐渐引起了杨东锋的注意。那天,杨东锋回家时,看到妹妹把它搁在一旁。起初他并没注意什么不同,但随手一看,他发现那个小物件的表面似乎显露出一些金色的花纹。洗净之后,他才发现这些金色的花纹其实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而这些文字杨东锋一个字也认不出。

他记得老师曾提到过中国古代文字中的小篆字形,于是,他马上联想到这个小物件上的文字应该就是小篆。对于文物来说,带有文字的物品往往具有更高的历史价值。想到这里,杨东锋决定将这件物件找个懂行的人看看。

他首先带着物件去镇上的一家古玩店,但店主并没有重视,甚至直接说它是个“铜块”,不过杨东锋并没有灰心丧气,他继续找机会,最终来到了陕西博物馆。陕西博物馆当时正在进行文物征集,杨东锋排队等候鉴定。随着他看到一位位拿着古董的藏家进入鉴定室,心里也有些忐忑。

终于,轮到杨东锋时,他带着小物件走到专家面前,轻声说道:“麻烦您看看这个,上面有字。”专家一听到有字,立刻露出兴趣,但看到眼前这个小物件时,却显得有些失望。不过,在进一步仔细观察后,专家惊讶地发现,这些文字竟然是小篆。而小篆正是秦汉时期的官方文字,若这件物品是真的,那么它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经过一番讨论,专家决定找来另外一位古文字专家帮助翻译。翻译后,他们发现文字的内容实际上是一枚兵符的内容。这种符号是古代用来调兵遣将的重要信物。专家们立即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件虎符——古代皇帝和将领用来调动军队的信物。然而,尽管这件物品的做工精美,专家们依然认为它可能是仿品,于是告知杨东锋:“这东西虽然精致,但看起来不像是真的,拿回去当玩具吧。”

杨东锋失望地准备离开时,突然被一位名叫戴应新的专家叫住。戴应新是陕西博物馆的研究员,他一眼看出杨东锋手中的物件并非普通的仿品,而是一件非常精美的文物。于是,他提出以50元的价格购买这件物品,杨东锋愉快地答应了。戴应新初时并未意识到这件物品的真正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这枚虎符的消息逐渐传播开来,专家们对它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最终,经过长期的研究,学者们确认杜虎符是一件先秦时期的文物,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的主人很可能是秦惠文王或秦昭襄王,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虎符之一。杜虎符的精湛工艺和铭文的古老历史,使它成为了无价的文化瑰宝。

今天,杜虎符作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承载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成为了世界级的文物。而它的背后,不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一段充满曲折的命运故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8 02:58 , Processed in 0.00753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