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96年,战士在军区门口救下一老汉,团长:荣誉室的老英雄就是他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9 12:42: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96年,战士在军区门口救下一老汉,团长:荣誉室的老英雄就是他                                                               2025-07-08 21:08                                        

发布于:天津市
   
    “醒醒,老人家,老人家,醒醒……” 几名解放军战士焦急地在雪地中呼喊着,眼前这位倒在雪地里的老人显然已经意识模糊。他的呼吸微弱,嘴里似乎在喃喃自语着什么。
“我……这是,你们……” 老人声音低沉,眼神迷离,似乎还未完全恢复过来。

几位士兵立刻将老人小心翼翼地抬进值班室,倒了些热水,让他慢慢恢复。片刻之后,老人终于清醒过来,眯着眼睛望着他们,眼神中带着一丝急切:“这里是不是叫晋察冀军区四纵第10旅?”
他那种殷切的目光让战士们不由自主地一愣,心中疑惑不已:“这不是已经不存在的番号了吧?”
老人继续说道:“我是来复命的。”
战士们心中愈发疑惑,这位身体虚弱、年逾七旬的老人,怎么会提到“复命”一事?上级难道给他下过什么任务?战士们低声问道:“老人家,您是来复什么命的?”

这时,团长王长久听到门外传来对晋察冀军区四纵10旅的询问,他顿时一惊,知道这是部队的前身,赶紧走了过来查看情况。
“团长!” 战士们看到团长走进来,立刻敬礼。

老人听到声音,立刻用力站起身,尽力挺直腰身,虽然已是风烛残年,但他仍然保持着军人应有的尊严和力量,郑重地敬礼道:“报告团长,原晋察冀军区四纵十旅三十团三营八连二排排长常孟兰,前来复命,请指示!”
战士们听到这个名字瞬间震惊了。常孟兰,这个名字他们都熟悉,荣誉室里的老英雄照片上不正是这位老人吗?团长也被这一突如其来的情形震动,他赶忙带老人前往荣誉室。面对墙上那张熟悉的照片,常孟兰轻轻抚摸着照片上的自己,眼中满是感慨与泪水:“找了48年,终于找到了……”
常孟兰这一生,究竟经历了多少无数辛酸和坎坷,才忍辱负重,始终未曾放弃追寻那个未完成的使命?
常孟兰的抗战之路
常孟兰生于1924年,河北赞皇县北竹里村。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坚持完成了高小的学业,已经算是那个时代的“高知分子”。年仅20岁,八路军的战士们进入了他的家乡。常孟兰看到他们,心中充满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和仇恨,他毫不犹豫地投身于抗战的洪流中,成为了八路军的一员。
他所在的部队,正是后来晋察冀军区四纵第10旅的一部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常孟兰凭借其出色的战斗能力和无畏的战斗精神,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在1947年“清风店战役”中,凭借一记精准的机枪射击,他击落了敌机,获得了聂荣臻司令的特别表扬,并因此晋升为排长。

然而,真正让常孟兰的名字流传下来的,是他在1948年与国民党“暂三军”的遭遇。那一战,他和战友们用生命和鲜血为部队的撤退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而他自己也在这场生死之战中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从此与自己的战友们失联了48年。
48年的追寻与坚持
1949年11月19日,延庆县桑园镇。常孟兰所在的团部在一条山路上执行撤军任务时,突然得知国军主力即将经过。面对人数和装备上的差距,部队决定采取转移战略,而常孟兰所在的八连则承担了掩护撤退的重任。连长何有海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常孟兰,并且信任他能完成任务。
常孟兰带领七名战士,义无反顾地走进了敌军的包围圈。他们在战斗中奋勇杀敌,毫不退缩。在天黑之前,敌军连续四次冲锋都被他们顶住了,但战斗愈发激烈,常孟兰和战友们的弹药渐渐见底。就在这时,敌军调来了坦克,整个阵地弥漫着战火。

常孟兰坚守阵地,直到天色完全黑暗,依旧没有听到连长的号声,他深知军令如山,绝不敢轻易撤退。尽管心里有着对生死的恐惧,他依旧坚定不移地等待着那声号令。然而,那个号声终究没有响起,敌军的照明弹照亮了他们的位置,接下来的攻击异常猛烈。

战斗结束时,常孟兰带着仅剩的几名战士突围,但与部队彻底失联。他一路跋山涉水,寻找着战友们的下落。最终,他回到了故乡,但乡亲们却以为他是因为害怕而逃跑的逃兵。常孟兰心中无比委屈:“我明明是为了部队争取时间,怎么会成了逃兵?”
48年的无尽追寻

常孟兰的寻求并没有停止。在1949年,他得知北京将举行开国大典,并在北京有一个登记失散老兵的机构。于是,他孤身一人前往北京,终于在军区方面确认了他的身份,并得到了一封介绍信,但却一直未能与自己的部队联系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常孟兰的追寻依然没有停止。几十年来,他辗转全国各地,寻访老战友,寻找曾经的团长。然而,时间不等人,甚至连团长的名字也随着历史的流逝逐渐模糊,直到1984年,常孟兰终于在石家庄陆军学院得到了一线希望。
在那里,他终于遇到了王定庆少将,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请求。王少将被感动,承诺帮助他找到部队的下落。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1996年,常孟兰终于得知部队现已改编为第64军,驻扎在东北本溪。
命运的交汇
常孟兰风尘仆仆赶到本溪,得知部队已经换防,便继续前往小镇。在距离目的地仅有几百米时,年迈的常孟兰身体再也支撑不住,倒在了雪地里。恰好经过的士兵发现了他,把他带到附近的值班室。
在值班室里,常孟兰依旧坚持汇报任务:“报告团长,我是常孟兰,奉命执行任务时与部队失联,请指示……”他那满脸的泪水和激动的声音,令所有人动容。
团长听完后,提议为常孟兰申请养老待遇,但常孟兰却笑着摇头:“这是我应尽的职责,复命完成,我已经放心了。”
临走时,常孟兰问起了连长何有海的下落,却得知连长早已牺牲。虽然没有得到自己心中多年的疑问解答,但他始终没有后悔过自己的决定。

直到2004年,常孟兰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尽管何有海的牺牲并不是他所想的那样,但何有海的遗憾与常孟兰的坚守,却早已化作这段历史中最难以磨灭的记忆。
在2008年,何有海终于揭开了谜团,他坦言没有吹响号角,是因为考虑到大部队的安全。即便如此,常孟兰依然圆满完成了任务,掩护了部队的撤退。

“虽然当年的号声没有如约响起,但常孟兰圆满完成了任务,他是个好兵!”

常孟兰的一生,正如那句古话所说:“时代的一粒尘,落在一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6 07:02 , Processed in 0.01131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