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掌握五个黄金关系,轻松搞定梅兰竹菊松的“视觉博弈”!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24 13:09: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掌握五个黄金关系,轻松搞定梅兰竹菊松的“视觉博弈”!                                                             2025-07-23 06:30                                        

发布于:山西省
   


导语:
中国画中的梅兰竹菊松,不仅是“四君子”与“岁寒三友”的文化符号,更是构图艺术的巅峰挑战。想要让这些经典意象在方寸之间“活”起来?只需掌握五个黄金关系——不等边三角布局打破呆板、主宾分明突出主题、虚实留白引发想象、聚散疏密制造韵律、疏密对比强化张力。从立意到技法,从布局到留白,一篇文章解锁国画构图的终极密码!

依据主题思想的要求,把所要表现的物象加以组织安排,称为构图,中国画称之为章法。一幅好的作品主要由四大要素来决定,即:章法结构美、形象美、笔墨韵律美和思想意境美。而章法结构美又与立意有密切的关系,立意就是一幅画要表达的主题和意境。章法服从于立意,意雅则画雅,意俗则画俗。立意的高下,全在于个人的生活基础、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要使自然界中的松、竹、梅变得雄浑大气,画家首先要有大的思想、大的深度,才可能有大气的构图和深邃的意境。把笔下的松、竹、梅塑造成顶天立地、苍劲刚健,盘曲回旋,宛若巨龙横空出世,呈现出一派大气磅礴、雄伟壮阔的意象造型。远看惊心动魄,近看奥妙无穷。兰、菊则画得清新高雅,远离尘俗。
画中国画中的梅、兰、竹、菊、松,不像画西画中的花鸟,西画必须依照对象在特定光线下所占有空间形成的明暗色彩和透视变化进行,而中国画为了突出主题,可以舍弃一切背景,舍弃细微的明暗和透视变化,使注意力集中到梅、兰、竹、菊、松的形象特征上,运用中国画特有的用笔用墨技法,描绘出物象的生命神韵。
以上讲的是总的原则,下面再讲五个具体问题。
一、不等边三角布局与构图的关系
中国画的梅、兰、竹、菊、松多取近景和局部之景,构图形式多种多样,多采用S形的不等边三角布局,这样便于打破平行,以平中求奇,稳中造险,利于枝干的穿插,符合形式美的规律。
下图整个构图呈不等边三角形,三组大花及每一组花的安排也是不等边三角形。

二、主与宾的关系
为了突出作品的主题,首先就要主宾分明。画松竹梅巨幅作品,采用铺天盖地的章法,使主题物象处于接天立地的近景位置,造成一种主宰乾坤的效果,形成一种壮干劲枝奔眼来的奇特构图,最大限度地展示松、竹、梅的形神美和气度美。即使是小幅作品也应分清主宾,画出灵气,使其韵味十足。
下图以梅为主,安排在主要位置上。竹为宾,安排在次要位置上,起陪衬作用。

三、虚与实的关系
画面上有形象处为实,无形象的空白处为虚。有了空白,所画的主题就更突出,更能发人深思与联想。这是中国画的独到之处。空白的大小要适当,既不可拘谨闷堵,又不可松散空旷。中国画的空间,在不同的画面中代表着 不同的形象,它有时可视为天或地,有时可视为水或雪,给人以无限遐想。
中国画的表现技法,是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墨色为主调,与空白形成强烈的对比,墨是实,白是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把客观物象化为主观的表现,构成艺术形象,产生意境,使艺术品产生无限的生命力,造成无穷的空间,给人以咫尺千里的艺术美感。

四、聚与散的关系
在一幅画的大布局上要有聚有散,不可把画的物象随意安排,而要反复推敲,精心运筹,使画面舒展爽朗,赏心悦目。
如下图的枝、叶多的地方为聚,少的地方为散。画面有聚无散就不稳定,有散无聚则会松散杂乱而无韵律。

五、疏与密的关系
古人云,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就是要求在章法上疏密有致。聚散是画面的大布局,而疏密则既关系到大布局,也关系到小布局。一幅画整体上要有疏密,每个局部也要有疏密变化,疏中有密,密中有疏,以增强画面的美感。

大聚中有小疏小密,大散中也有小疏小密。
  • 素材来源:《怎样画梅兰竹菊松》,勇满然著 ,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2。

结语

梅枝虬曲藏龙气,兰叶翩跹舞清风,竹影摇曳书气节,菊香凝露诉高洁,松针如铁立苍穹。五种关系不仅是构图法则,更是东方美学的哲学表达:不等边三角象征天地人和谐,虚实留白暗合道家“有无相生”,聚散疏密则如人生百态。掌握这些,你不仅能画好梅兰竹菊松,更能读懂中国画“留白处皆是山河”的深意。快收藏这篇干货,让每一笔都自带气韵流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9 16:40 , Processed in 0.00753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